吉首大学充分发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新码村脱贫攻坚工作。学校通过发挥驻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村民农业技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新码村自主产业发展,全校上下齐心协力,肩负起该村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党委书记白晋湘在研讨会上强调,全体教职员工要用真心、用情感、用行动全力支持新码村的建设与发展。
位于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迁陵镇的新码村,是一个居住分散的土家族村落。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60户农户,10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涉及540人。
新码村自然环境复杂,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缺乏,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根据湖南省委组织部门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吉首大学自2018年起对口帮扶新码村。学校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于2018年3月8日正式入驻。
吉首大学秉持“文化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依托知识、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致力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学校坚信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新码村“志智双扶”。在凉爽的秋季,村民们纷纷来到村委会,参加农业技能培训。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向小奇围绕“猕猴桃产业发展与规范化栽培”进行讲座,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学校一方面组织帮扶干部入户宣讲政策,引导村民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组织专家进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发放科技书籍。
学校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开展了多次技能培训,包括猕猴桃种植、罗汉果种植、柑橘栽培、家禽养殖、稻田养鱼、电脑操作及电商平台等,旨在提升农民素质。同时,学校还开展了扶贫捐赠活动,捐赠了价值超过2万元的电脑、衣物和千余册图书,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参加培训,养殖大户田红燕萌生了养鸡的想法,如今她家的山鸡养殖已步入规模化阶段。
技能培训内容丰富,结对帮扶精准到户。13位校领导带头,124名处级干部分别“一对一”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实现了对新码村贫困户的全面帮扶。在“干部结对帮扶、单位后盾保障”的帮扶机制下,帮扶干部因户施策,解决贫困村民的实际困难。
为传承学校特色,吉首大学组织学生参与新码村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暑期,33名师生到村开展教育助学“云上学堂”活动,加强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丰富了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2019年7月14日,5位老师带领29名学子组成“印象红途”社会实践团,为村民提供家电维修、爱心医疗服务,宣传国家政策等,帮助村民开展广场舞活动。
驻村工作队秉承“以人名校”的校训,认真负责地为村民谋福利,真心诚意为百姓办实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一面旗帜。作为队长和第一书记,预科学院副院长李启贵将新码村视为第二个家乡,一心一意为新码村的发展努力。驻村工作队荣获保靖县2018年度驻村扶贫工作“特等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驻村工作队带领新码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改变了党员的不良作风,稳定了干部队伍。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丰富党建活动,激发党员服务意识。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驻村工作队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探索特色发展之路。通过专业合作社,种植猕猴桃、黄精、罗汉果等,为村民带来直接劳务收益和村集体经济收益。
2018年12月14日,村民们免费领到山羊苗,激发了养殖产业的积极性。借助帮扶经费,驻村工作队实施了一系列子项目,培育种养用户,带来的间接收益超过200万元。文化广场的建设为村民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场所。
产业的兴办和项目的实施,为留守老弱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为贫困户搭建了增收平台,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补齐了村集体经济的短板,开拓了新码村的发展道路。
在学校、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新码村于2018年10月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吉首大学和驻村工作队的到来,为新码村带来了发展的新乐章,村民们迈向新生活。
“学校将进一步发挥文化职能,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技术、丰富的文化,为村民带去致富的新思路、生产的新技能、生活的新方式。”吉首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廖志坤表示。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吉首大学助力新码村脱贫:毕业证样本见证使命》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99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