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正式成立;
1933年,南京工程学院的前身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转型升级为同济高级职业学校;
1949年,该校在解放后归入华东工业部管理;
1950年,同济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学校由上海迁至南京;
1953年,同济高级职业学校在机械科基础上成立了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土木科则独立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58年,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提升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
1959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再次更名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83年,学校再次升格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
1993年,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4月,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江苏省管理;
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正式成立南京工程学院。
同济附设机师科(1915~1933)。
1933年,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转型为同济高级职业学校;
同济高工时期(1933~1953)。
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位于江浦的劳动大学校区遭日寇轰炸,校园损毁,后将校区及房产划归同济大学,创立高级职业学校。学校初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设机械、土木两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三年制教育。
1933年8月,学校首次招生,原计划机械、土木两科各录取50人。因考生众多且成绩优异,学校最终录取机械科54人,土木科50人。
1935年5月,教育部将学制延长至四年,校名也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同济高工”。全国解放后,1950年学校改由工业部领导,正式更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
同济高工自1933年创立至1951年迁至南京,可分为四个时期:江湾时期、抗战迁校时期、迁回上海时期、迁南京时期。学校最初位于上海江湾火车站劳动大学工学院原址。
学生人数:1933年录取104人,1934年至1936年每年秋季各科录取50人。四年制专业兼职教师主要有唐英、薛祉镐、项经芳、陈一荻(女,德国籍)等3位博士、10位教授。《同济大学史》记载:“高级教师及教员由留德的同济毕业生担任,他们专心致志教学,教学质量较高。高职所用的教材(唐英、薛祉镐、王寿宝等主编)成为全国职校教科书的蓝本。”部分教材采用德国技术学校的德文原版,参考手册也是德文原版。
抗战期间,同济高工随同济大学六次迁校,行程千里,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在动荡中开展教学工作,部分师生为此献出了生命。
抗战胜利后,同济高工迁回上海新市区江湾魏德迈路(现为邯郸路)370号,学生人数约200人。这一时期正值解放战争,学生运动风起云涌。1949年上海解放后,同济高工归华东工业部管理,正式定名为“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校长朱振德。
1951年同济高工迁至南京中山北路200号,1953年院校调整时分为两所学校:以机械科为基础的南京机械制造学校,以土木科为基础的南京建筑工程学校。两校1955年的毕业生仍持有同济高工毕业证书。此后,南京童家山1号(现为江苏省委党校学员宿舍)一直是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址。同济高工自1933年创立至1953年脱离同济体系,历时20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同济高工的学子始终不忘自己是同济人,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每逢学校重大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2002年,校友们汇编了一本《同济大学附属高级工业学校校友通讯集》,并赠送母校存档。百年校庆时,许多同济高工毕业生返校庆祝。
1951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从上海迁至南京鼓楼区中山北路200号。
1953年,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发展成为两所学校:以土木科为基础的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机械科为基础的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继承同济高工传统的两所高等院校分别发展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与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5月与南京化工大学合并,成立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6月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南京工程学院。2006年8月10日,江苏省省委党校接管南京工程学院东校区,南京工程学院进入江宁大学城新阶段。
从1953年至2006年,学校在童家山经历了53年。南京工程学院的前身南京机械专科学校与德国康斯坦茨工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推动学校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学校是全国首创数控技术专业的高校,确立了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康尼公司也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在机械工业部与德国巴符州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南京数控培训中心。
1946年,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简称“苏高工”)创建;
1953年,更名为苏州电力学校,土木科调至苏州建筑工程学校(苏州科技学院),化工科调至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工业大学),同年10月在南京征地233.5亩建设新校区;
1954年,更名为南京电力学校,校址从苏州迁至南京;
1986年,南京电力学校升格为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江苏电力职工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南京电力学校更名为“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946年9月,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简称“苏高工”,1950年江苏省立松江高级应用化学职业学校并入苏高工。许乃辛等先后担任苏高工校长。后来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苏南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再更名为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1952年,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部分机械科)参与合并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后发展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53年,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部分化工科)参与合并组建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后发展为浙江工业大学。1953年,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苏州电力学校。
1954年,苏州电力学校(部分)迁至南京,改建为南京电力学校,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4号成为学校校址,学校在此经历了51年的风雨。
1983年,南京工业学校创建,隶属于国家核工业部;
2001年3月,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南京工程学院。
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南京工程学院。
2001年3月,原核工业部直属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南京工程学院。
2003年,南京工程学院江宁大学城主校区开始建设。
2005年11月,南京工程学院与南京艺术学院举行老校区置换协议签字仪式,南京工程学院石头城下时期结束。
2006年8月10日,江苏省省委党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学院东校区。
2010年,南京工程学院成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10月,南京工程学院正式获批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开展工程硕士招生录取工作。
截至2014年6月,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部和体育部等16个院(系、部),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南京工程大学学位与毕业证书样本一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99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