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成立于1919年,由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9)共同创办。初创时设有文、理、商三科,共招收学生96人,其中周恩来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
1920年,学校增设矿科,并开创北方私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同年,许桂英成为首位考入文科的女生,开启了男女学生同校的先河。
1922年3月,学校在八里台村北村南公地两段共400余亩的土地上,开始建设教学楼、男女生宿舍和教员住宅。1923年6月,教学楼及男生宿舍率先完工,教学楼被命名为“秀山堂”,并立秀山铜像以资纪念。
1923年,学校迎来新的发展,秀山堂、男生宿舍、女生及教员住宅共9所建筑全部竣工。随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建筑及设备费12万5千元,河南袁述之捐款7万元,学校开始兴建科学馆。
1923年8月,南开大学正式迁入八里台新校址,增设预科,初步形成了文、理、商、矿四科的教学体系。
1927年,学校成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后改称经济研究所)和满蒙研究会(后改称东北研究会)。1929年,学校改科为院,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及医预科,共13个系。
1931年,商学院与文学院经济系及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学院;同时创办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附属于理学院;1932年设立应用化学研究所。
南开大学校父张伯苓[3]领导下的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大学,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少许补贴、学费及校产收入,以及基金团体和私人捐赠。1937年,在校学生仅429人,但师资力量雄厚。
1937年,华北事变后,日军向南开大学开炮,学校遭受严重破坏。同年8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南开大学改为国立,张伯苓任校长,开始了国立时期。复校后,学校设有文学院、理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和工学院,共16个系,以及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及边疆人文研究室。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南开大学踏上新的发展历程。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工学院并入天津大学,学校转变为仅拥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1958年,南开大学部分系转入天津财经学院(现天津财经大学)。1960年设立地质地理系、物理二系和哲学系。1966年至1976年,学校教学秩序受到破坏。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学校校舍受损。1980年以后,南开大学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建立了一批新的专业和研究机构。
1984年,南开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学校在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获得11个重点学科,位列高校第七。
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2000年,学校进入“985工程”行列。
2010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继续重点共建南开大学协议。2013年,学校成为首批进入“2011计划”建设的高校。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南开大学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江泽民总书记等曾先后视察学校,给予师生极大鼓舞。
南开大学设有文学院、经济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医学院等学院,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南开大学学位与毕业证书样本一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997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