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一方汇聚学者精英的沃土,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求学问道的理想之地。诸如杨振声、赵太侔等知名教育家,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著名学者,以及臧克家、罗荣桓等人均曾在此留下坚实的足迹。
青岛大学的历史,源于原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等四校的合并。追溯其办学之源,可至四校各自不同时期的历史脉络。
早在1909年,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便正式开学,设有法政、工艺、医科、农林等学科,是青岛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曾被《协和报》赞誉为“蒸蒸日上之青岛大学”。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医科,依托于胶澳督署医院,也就是现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为医科教育提供了师资力量及教学、临床实习的场所。
因战事影响,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于1914年停办,未毕业的医科学生转至上海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学堂的师资、教学设施及资料均留在了胶澳督署医院,医院更名为青岛病院,并在原有医学教育基础上,创办了青岛医学校。
该医学校历经多次更名,至1943年定名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尽管历经战乱,青岛的医学教育却从未中断。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停办后,北洋政府有意在青岛继续设立综合大学,1922年特派李贻燕来青调查高等教育。李贻燕在《调查青岛教育报告书》中指出,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办学实践为青岛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成立,聘请了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二十四位国内学界名流为名誉董事,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开设了文、理、法、商、工、医、农林七科,立志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
1929年,国立青岛大学在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设有文学、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校长杨振声秉承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理念,校内名师如云,学术氛围浓厚,迅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良传统和学风。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赵太侔担任校长。学校设有文理学院、工学院两个学院,下设8个系,包括中文、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土木、机械等学科。校内人才济济,师生勤勉,成果丰硕,成为国内知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立山东大学曾迁至安庆和万县继续办学,1938年办学中止,直至1945年抗战结束。
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合并了源自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及其附属医院,成立了医学院。同时设立的还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并曾规划设置师范学院。
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学生修业年限为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医学院聘请了李士伟教授担任院长,并引进了一批有造诣的专业课教师。
1949年青岛解放后,国立山东大学更名为山东大学,华岗担任校长,魏一斋任医学院院长。到1951年,徐佐夏担任医学院院长,沈福彭任附属医院院长,并聘请了徐佐夏、潘作新、穆瑞五、沈福彭、冯雁忱、陈慎昭等国内医学界的权威为学科带头人。
1956年,医学院从山东大学分离出来,独立建院,命名为青岛医学院。1958年,山东大学迁至省会济南。
1978年,青岛医学院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专业设置从单一的临床医学向多专业医科院校发展。
1985年重建的青岛大学,也是学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山东大学迁至济南后,青岛一直期待有一所综合大学。1984年5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原国立山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曾呈奎、青岛市市委书记王今吾等代表提出“关于创办新型的综合性青岛大学”的议案。同年8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山东省人民政府呈报“关于建立青岛大学的请示”,山东省人民政府经研究同意青岛市提出的建立青岛大学的意见,并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建立青岛大学的报告》。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青岛视察工作,听取了关于重建青岛大学的汇报,不久后,胡耀邦亲自为青岛大学题写校名。
1985年9月13日,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首任校长为何炳林院士。建校之初,青岛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给予了学校多方面的支持,有全市六百万人民每人拿出一元钱帮助学校建设之说。青岛大学重新建立,并以“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大学”为办学目标,开设了文、理、工、商等多门学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和支持,同时得到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以及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青岛大学工商学院合并之初称为山东纺织工学院。
山东纺织工学院于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省属普通全日制工科高等本科学校,也是山东唯一的纺织高校,直属于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在国务院学位办进行的评定中,在纺织院校中排名第四。
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山东纺织工学院,并于恢复高考的同年开始大学本科招生,1982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纺织工程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山东纺织工学院源于1950年举办的青岛纺织技术训练班,历经青岛纺管分局干部学校、青岛纺织管理局干部学校、青岛纺织专科学校、青岛纺织工业学校、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等办学时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纺织工学院在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历史上青岛的纺织工业非常发达,与上海、天津一起被称为“上青天”,青岛纺织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山东的纺织行业的发展。
山东纺织工学院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工程类人才。
青岛师范专科学校源于1951年举办的青岛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历经青岛教师进修学院、青岛工读师专、青岛师范专科学校、青岛师范学校、青岛师范专科学校、青岛市教育局干部教师训练班、青岛教师进修学院等办学时期。1981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在青岛教师进修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作为青岛市唯一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学校设置多门教育学科,为青岛市教师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青岛师院现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只在青岛本地招生,管理上较为独立。音乐系现为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1993年5月,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
1994年,青岛大学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7所准备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每年获得211工程扶植建设经费1000万元。同年,青岛大学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列为硕士授予单位。
学校在学科初步整合的基础上进行院系调整,设置了医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文学院、理工学院、国际商学院和师范学院等六个学院。此后,学校通过学科的进一步融合,相继组建了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及自动化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学院。资源得到相对优化配置,学科综合优势得到发挥。学校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体制机制,逐步实现了全校规划、制度、管理、机构、财务的统一。
1995年,青岛市对青岛大学的建设投资达到1.2亿元。
1998年,青岛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是合并办学后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的第一项重要成果。
“十五”期间,学校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扩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到“十五”末,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从2000年的19000余人增加到2005年的34000余人。
这一期间,学校继续进行学科调整,设置了22个学院。医学、材料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等学科迅速发展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2005年年初,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等教育的重点由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学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摆到了学校工作最重要的位置。
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年,学校获批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此后,学校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成了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共获批44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眼科学、生理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获批成为博士学位培养一级学科;临床医学获批成为专业博士学位培养类型,实现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培养一级学科以及专业博士学位培养类型等三个突破。
2013年5月13日,在合并办学20周年之际,青岛大学确定了学校校史起点和校庆日,并正式启用新校训和新校徽。学校决定,校史起点为1909年举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这是学校医学院办学的历史起点,是学校办学历史多源头中最早的一支。校庆纪念日确定为每年的5月14日,学校同时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确定为校友返校日,这个日子恰逢母亲节。
青岛大学文学院、青岛大学外语学院、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青岛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大学纺织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基础学院)。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青岛大学法学院、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青岛大学商学院。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青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
青岛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大学软件技术学院、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青岛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青岛大学体育教学部。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青岛大学学位证书样本一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99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