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图

华东师范大学,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校园面积从初建时的280亩扩大到800多亩。学校经历了大规模的校舍兴建,建立了十大建筑,改善了办学条件。从初建时的教职工和学生数量,发展到现在的专业、学科和研究生教育。学校经历了科研的深入发展,如成立研究部、出版学报等。学校还经历了多次合并和名称变更,如与上海师范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后又恢复华东师范大学原名。学校现有一系列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类、教育学类等,并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校长为俞立中。

  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研究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建校初期,学校面积仅280亩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面积迅速增加到800多亩。大规模的校舍兴建工程也开始了,十大建筑的规划、设计并实施,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的条件,为学校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建校之初,全校共有教职工338人,其中教师131人,学生1,032人,其中各校并入学生698人,暑假招收新生334人,分36个班上课。图书藏量通过合并接收,呈迅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学校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成形。

  1952年,学校成立了研究部,推进科学研究,1953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多个专业的研究生班。继1952年7月创办《华东师大》校刊后,在1955年1月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提高了教学及教育科研的实力。从1952年开始,学校较大规模地举办了一系列的专修班,并从1956年开始,在江苏、浙江两省铁路沿线及上海市招收函授生。至1957年,在校生规模已达5,000余人,研究生班及函授生各为127人和801人。1957年9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学校成立人口地理研究室和河口研究室,这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次全国18个研究室中的2个,人口地理研究室是建国以后建立的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自1958年起,学校又陆续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和电子学、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光学等一大批理科研究室及一些专业实验室,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1958年,学校通过科研开辟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和课程,新建了一批专业和专门化教学小组。1964年教育部举办全国"四新"展览会,学校"红外分光光度计"、"宽谱线核磁共振波谱仪"、"自旋回波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核四极共振波谱仪"等四项研究成果获得三等奖,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居领先地位。从1959年起,研究生的培养由举办二年制研究生班改为主要招收三年制研究生。1960年,从59级起各专业学制均改为五年,并一直执行到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而终止。与此同时,学校扩招成人教育的专业与人数,成立半工半读师院。1965年招收越南留学生210多名,成立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室,开始了留学生教育工作。至1966年,学校教职工由建校初的338人增加到1,975人,在校学生4,192名,有教育、政教、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10个系,13个专业,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共15,000余人,学校面积也比初建时扩大了4倍多。1966年到1969年,学校连续4年没有招生,1970年开始恢复招生,但规模很小。1970年,学校"671"科研组,在国际上首先从海水中提取到30克铀,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1971年,光学组建立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管道气体传输模拟实验室;河口海岸研究组为金山石化总厂一期工程的油码头选址提供了方案。1972年5月,受文革影响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7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78年,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从上海师范大学分离出去,相继恢复原来的建制。198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华东师范大学原名。学校相继建立了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系和专业从1979年的11个系17个专业扩展到1991年的21个系38个专业;科研机构也从1966年的一所三室发展到1991年的23个研究所、28个综合性研究中心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实验中心。附属学校数也有所扩大,有三所附属中学、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综合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实验室为学校与中科院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合作建立的联合开放实验室。1984年9月,学校成立科技开发公司(1990年发展成为科技开发总公司),开始了学校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工作及科技产业的开发工作。从1976年到1991年,共培养本、专科生约23,000名。1978年开始先后有34个院、系、所,105个专业招收研究生。王建磐就是由数学系培养出来的、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也是学校培养的第一名博士。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立了研究生院(试办)。1991年有博士学位授予点28个,博士生导师55人(3人为兼职),硕士学位授予点87个。1978年至1991年间,学校共培养研究生3600余名。1993年初,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院为实体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国际商学院、理工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人文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八大实体学院。以学院为单位开展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造,以后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了多种二级学院。1994年的人事改革使在编职工人数从4,000余人降到3,500余人。1996年4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1997年5月20日,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 "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同年,学校参与了上海市师范结构调整,构建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办学体系。1997年12月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成立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1998年9月,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并入华东师大,以后又重新组建了继续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学校成为国内24所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高校,2008年,成为首批获得开设MBA教育的师范院校。2002 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2006年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大,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7年,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学校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本校专业有哲学、经济学类、经济学、金融学类、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翻译、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历史学、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图

  建校初期,大夏大学的校园面积仅280亩左右,至1952年,已迅速增加到800多亩。并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兴建工程,十大建筑的规划、设计并实施,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的条件,为学校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建校之初,全校共有教职工338人,其中教师131人,学生1,032人,其中各校并入学生698人,暑假招收新生334人,分36个班上课。图书藏量通过合并接收,呈迅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学校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成形。

  1952年,学校成立了研究部,推进科学研究,1953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多个专业的研究生班。继1952年7月创办《华东师大》校刊后,在1955年1月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提高了教学及教育科研的实力。

  从1952年开始,学校较大规模地举办了一系列的专修班,并从1956年开始,在江苏、浙江两省铁路沿线及上海市招收函授生。至1957年,在校生规模已达5,000余人,研究生班及函授生各为127人和801人。

  1957年9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学校成立人口地理研究室和河口研究室,这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次全国18个研究室中的2个,人口地理研究室是建国以后建立的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自1958年起,学校又陆续建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和电子学、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光学等一大批理科研究室及一些专业实验室,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1958年,学校通过科研开辟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和课程,新建了一批专业和专门化教学小组。

  1964年教育部举办全国"四新"展览会,学校"红外分光光度计"、"宽谱线核磁共振波谱仪"、"自旋回波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核四极共振波谱仪"等四项研究成果获得三等奖,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居领先地位。

  从1959年起,研究生的培养由举办二年制研究生班改为主要招收三年制研究生。

  1960年,从59级起各专业学制均改为五年,并一直执行到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而终止。与此同时,学校扩招成人教育的专业与人数,成立半工半读师院。

  1965年招收越南留学生210多名,成立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室,开始了留学生教育工作。至1966年,学校教职工由建校初的338人增加到1,975人,在校学生4,192名,有教育、政教、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10个系,13个专业,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共15,000余人,学校面积也比初建时扩大了4倍多。

  1966年到1969年,学校连续4年没有招生,1970年开始恢复招生,但规模很小。

  1970年,学校"671"科研组,在国际上首先从海水中提取到30克铀,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1971年,光学组建立在国内居领先水平的管道气体传输模拟实验室;河口海岸研究组为金山石化总厂一期工程的油码头选址提供了方案。

  1972年5月,受文革影响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1977年,学校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从上海师范大学分离出去,相继恢复原来的建制。198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华东师范大学原名。学校相继建立了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系和专业从1979年的11个系17个专业扩展到1991年的21个系38个专业;科研机构也从1966年的一所三室发展到1991年的23个研究所、28个综合性研究中心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实验中心。附属学校数也有所扩大,有三所附属中学、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综合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光学实验室为学校与中科院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合作建立的联合开放实验室。

  1984年9月,学校成立科技开发公司(1990年发展成为科技开发总公司),开始了学校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工作及科技产业的开发工作。从1976年到1991年,共培养本、专科生约23,000名。

  1978年开始先后有34个院、系、所,105个专业招收研究生。王建磐就是由数学系培养出来的、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也是学校培养的第一名博士。

  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立了研究生院(试办)。

  1991年有博士学位授予点28个,博士生导师55人(3人为兼职),硕士学位授予点87个。1978年至1991年间,学校共培养研究生3600余名。

  1993年初,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院为实体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国际商学院、理工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人文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八大实体学院。以学院为单位开展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造,以后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了多种二级学院。

  1994年的人事改革使在编职工人数从4,000余人降到3,500余人。

  1996年4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1997年5月20日,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 "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同年,学校参与了上海市师范结构调整,构建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办学体系。

  1997年12月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大,成立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1998年9月,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并入华东师大,以后又重新组建了继续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学校成为国内24所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高校,2008年,成为首批获得开设MBA教育的师范院校。

  2002 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2006年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

  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大,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7年,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学校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本校专业有哲学、经济学类、经济学、金融学类、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翻译、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历史学、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设计学类等。

  孟宪承:任期:1952.1-1966

  刘佛年:任期:1978.8-1984.6

  袁运开:任期:1984.7-1992.12

  张瑞琨:任期:1992.12-1997.1

  王建磐:任期:1997.1-2005.12

  俞立中:任期:2006.1-2012.7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图》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96300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6日 下午1:59
下一篇 2024年3月6日 下午2:09

相关推荐

  • 11年翻译学院毕业证

    摘要:
    本文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不要放弃机会,要相信自己并努力提升自己。文章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情感、教育、商业、音乐、摄影等。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观点,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作者也提供了实用信息和建议,如商业培训、照明设计、音乐学习等。整体而言,本文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分享。

    2022年4月21日
    390
  • 卫生学院的毕业证样本

    摘要:
    文章主要记录了一些琐碎的网络讨论和个人感悟。包括清华大学的zym同学与一名女孩的互动、关于学校生活的回忆、科学哲学的思考等。文章还提到了一些个人情感和经历,如对爱情的渴望、实习被召回的经历等。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自然规律和物理知识的探讨,以及对一些同学的描述和祝福。全文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校园生活、情感、科学等多个方面。

    2022年4月26日
    360
  • 女子学院毕业证书样本

    摘要:
    本文作者是一位育儿顾问和美容顾问,分享关于婴幼儿辅食教程、报考知识和技巧等内容。作者还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包括旅游、音乐、运动等。同时,作者也宣传爱国主义正能量教育,呼吁珍惜幸福生活,铭记历史。此外,作者还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志愿填报、考硕考博规划等,并致力于帮助大学生和高中生规划未来。本文旨在分享正能量,传播知识和智慧,呼吁珍惜当下并努力奋斗。

    2022年5月21日
    400
  • 导游学院毕业证书样本

    摘要:文章讨论了篮球、汽车、旅游等多个话题。其中,对于篮球,作者认为广东队和辽宁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也提到了一些争议话题。对于汽车,作者求推荐插电混汽车,并提到了购车的一些注意事项。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旅游、口腔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2022年5月21日
    390
  • 希望学院毕业证样本图

    该文章主要记录作者的日常生活,包括爱好、情感、学习和社交等方面。作者喜欢玩游戏、摄影、美食和旅游,同时也关注教育信息。文章中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朋友的珍视。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结交更多的朋友。此外,文章还涉及一些个人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内容,如交友、互动等。总之,该文章是一个关于记录生活、分享快乐、交流感情的摘要。

    2022年5月22日
    410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