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模板}、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样本图片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学校,毕业证样本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1]院 长
谭文峰
教职工人数
101人。1948年,著名土壤学家、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先生在武汉大学创立了农业化学系。
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和湖南农学院有关系科合并组建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设置土壤农业化学本科专业,并设有土壤学、肥料学、土壤微生物学、化学和测量学等5个教研组。
1964年,华中农学院成立土地规划专业,测量学学科归入农业经济系。
1980年,学校成立基础课部,化学教研室归入基础课部。
1984年,学校成立食品科学系,食品微生物学科方向划入食品科学系。
1994年,学校组建成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土化系的微生物学科全部划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土化系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1953年培养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生;1973年设置农业微生物专业;1981年获准设立微生物学博士点。
1978年开始培养土壤学研究生;1986年获准设立土壤学博士点。
1982年开始培养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生;1990年获准设立作物营养与施肥博士点。
1996年申报获得设立农业环境保护硕士点,后改为环境工程硕士点。
2001年新增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2个本科专业。
2002年新增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2003年自主设立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博士点。
2006年获准设立水土保持、环境科学两个硕士点。同时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设置水土保持专业方向。
到2008年,资源与环境学院建有土壤与植物营养、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信息3个系和一个教学试验中心,由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校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即将组建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农业信息研究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师资力量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据资源与环境学院官网资料,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职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2人、讲师28人;博士71人、硕士8人、学士2人;35岁以下的52人、36—45岁的21人、46—55岁的7人、56岁以上的1人;具有异缘学历的56人。
从学历结构来看,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队伍具有高学位的特征,全院81名教师中79人拥有研究生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97.4%,其中87%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从职称结构上看,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27.3%,副教授占35.1%,高级职称教师约占62.3%。
从年龄结构上看,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年轻化,其中35岁以下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62.3%,特别是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信息工程等3个新兴学科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更大,分别达到69.2%、63.6%和85.7%,颇具活力和潜力。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占27.3%,46-55岁年龄段的教师占9%,该年龄段教师都有高级职称,承担着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科研任务及学校教学任务。
从学缘结构上看,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队伍中异缘率为68.8%,在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科的异缘率达71.4%,环境科学和环境科学两个学科因学科发展需要,主要从外校引进人才,异缘率则更高。
从岗位结构来看,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二级岗4人,教授三级岗5人,教授四级岗12人,副教授一级岗1人,副教授二级岗5人,副教授三级岗26人。[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科建设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拥有农学、理学、工学等三个学科门类,涵盖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等3个一级学科的6个二级学科。设有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信息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领域)、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等3个专业学位点;农业资源与环境(含水土保持方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4个普通本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环境工程与管理等2个自考助学本科专业。
农业资源利用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2个学科为湖北省特色学科,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湖北省品牌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专业获准立项创建湖北省品牌本科专业。[4]
土壤学
土壤学是湖北省特色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土壤学学科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农业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该地区的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研究土壤圈的内在功能、物质循环、相互作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在土壤表面化学、可变电荷土壤矿物学、南方水土保持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化学、土壤物理、土壤生态、土壤肥力及土壤侵蚀等。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是湖北省特色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植物营养学学科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产品与环境安全为重点,以测试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为支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在植物微量营养元素的营养机理、营养诊断与营养遗传等领域形成了特色,有关植物硼、钼营养机理与营养遗传等方向的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营养机理与调控、现代施肥技术、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
资源环境信息工程
资源环境信息工程是农业资源利用与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改造、整合、提升传统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2003年初自主设置了“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科点,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科已在农业专家系统[2]、水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土壤信息系统、土地评价系统等方面的系统研发与应用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地利用规划、流域管理、土壤与环境污染评价、防治与规划,耕地肥力管理、专家系统开发等。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在原农业环境保护学科和农业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科,具有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能分析环境系统规律及问题、拟定与优化环境污染控制方案、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进行环境规划和管理决策的复合型人才。截至2012年,环境科学学科已形成了污染环境的修复,污染物在环境和生物体中的行为过程及其机理,环境友好材料,环境资源管理及规划等研究特色研究领域。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是是由原农业环境保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科,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12年,环境工程学科已逐渐形成以水、土污染的生态处理、修复和大气污染控制等研究方向,在利用耐重金属细菌、重金属超富累积植物和脱氮沟技术进行污染环境修复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氧化物及其掺杂材料、生物质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在污染物降解的应用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以单一学科独立研究与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相结合,微观手段与宏观方法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开展水土保持与农业生态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以我国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攻方向,在土壤侵蚀机理与过程、流域管理与景观设计、农林复合系统、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条件建设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学院现有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积极组建农业信息研究中心。有原子力显微镜、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微量热仪、比表面分析仪、zeta电位仪、原子吸收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土壤碳氮测量系统、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系统、流动注射分析仪、toc自动测定仪、气体催化反应装置、差分gps等一批高档实验仪器和软件,固定设备1400余台(套件),总价值3000多万元。在校内有植物生产类教学实习基地、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实习基地。校外有咸宁红壤综合试验站、湖北鄂州实验基地、大冶地质勘探大队、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才培养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资源与环境学院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730人,其中本科生1221人,研究生495人(硕士生393人、博士生102人),外国留学生14人;非全日制学生1180人,其中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67人,成教函授学生1113人。[2]研究生与普通本科生数量之比约1﹕3。
据资源与环境学院官网资料,资源与环境学院已主持国家、湖北省、校级的教改及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30多项,《地质地貌学》获国家精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获湖北省精品课程,获湖北省及校级教学奖励20余项,主编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农林院校十五及十一五规划教材等10余种。1998年以来连续10年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据资源与环境学院官网资料,资源与环境学院拥有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积极组建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农业信息研究中心。实验用房4000 m,设有9个教学实验室;有气相色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微量热仪、比表面分析仪、原子吸收仪、x-射线衍射仪、流动注射分析仪、toc自动测定仪、微波消解装置、气体催化反应装置、差分gps等一批高档实验仪器和软件,固定设备1400台(套件),总价值1300多万元。在校内有植物生产类教学实习基地,校外有咸宁红壤综合试验站、荆门漳河灌溉试验站、大冶地质勘探大队、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
学院领导的大学生绿色协会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湿地使者行动”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环保社团”、“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等称号。截至2012年统计,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生攻读研究生录取率超过35%,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超过94%,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达到98%。1952年以来,资源与环境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范云六,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等为优秀代表的各类毕业生3000多名。校友为回馈母校、激励在校学子努力学习,捐资设立“校友奖学金”。数家企业捐资助学,设立“企业奖学金”。[5]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科研及对外交流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截至2012年,资源与环境学院1998年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其中主持“863”、“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各类项目、课题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主、参编专著20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11项;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提名奖1项,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3项;获得专利15项。主持的“华中农业信息网” 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农业百强网站”。[6]
据资源与环境学院官网资料,资源与环境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内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保持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1998年以来,200余人次赴外讲学、交流访问。外籍专家150余人次、国内专家120余人次来院交流访问,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相继举办了第四届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动植物硼营养学术讨论会,3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学院已获准承办2010年全国青年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大会。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发展展望
由高中生受益网编辑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学院建成为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传统优势学科整体实力居国内同类学院前列,新学科专业具有明显特色优势,2-3个学科方向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2]
参考资料
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官网.2015-12-11[引用日期2015-12-11]
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3-05-25]
3.师资队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2-08-04]
4.学科建设.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2-08-04]
5.人才培养.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2-08-04]
6.科学研究.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引用日期2012-08-04]。。。1978年开始培养土壤学研究生;1986年获准设立土壤学博士点。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3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