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文化扶贫的精准性,完善脱贫配套支持体系,加快文山学院挂钩扶贫点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破“贫困文化”固有的平衡和封闭,引导文化脱贫,助力者腊乡文化扶贫工作和那夺村“彩云计划”的推进, 2019年8月16日,文山学院党委书记熊荣元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学院驻村工作队一行11人在者腊乡乡长冯光槐的陪同下来到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那夺村小组,为设在那夺村的“彩云计划公益志愿中心”捐赠了价值六万余元的彝族《毕摩经》一套,使其成为了迄今为止砚山县的首套最完整的彝族经典藏书。
在捐赠仪式上,熊荣元书记对那夺彩云文艺队的小演员们叮嘱到要珍惜在昆明的学习机会,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学好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并通过学习,纯正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外表和灵魂变得更美丽,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随后,熊书记与驻村工作队进行座谈,座谈会上,熊书记指出,贫困人口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之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贫困文化,具有这种文化特质的人既不愿意也无法改变自身经济状况、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其次,贫困文化还具有典型的代际传承特性,成年人会将这种心理快速传递给未成年人,使贫困往复循环,造成了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着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贫、得过且过的生活观;懒散怠惰、好逸恶劳的劳动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等等。文化扶贫就是要打破“贫困文化”固有的平衡和封闭,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人口以帮助,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引领当地文化传承的正向发展,树立发展目标,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承。
针对文山学院的文化扶贫该如何推动,熊书记指出:一、要加强扶贫点文化传承的正向引领,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变迁。熊书记表示文山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文化扶贫力度,通过驻村工作队和相关二级学院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给贫困群众;拓展学院的扶贫内容,以在扶贫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途径在扶贫点发掘特色文化资源、培养特色文化人才、传播正向文化。二、要规范扶贫点的社会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熊书记表示,文山学院将会在扶贫点持续增加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图书馆、乡镇文化场地、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和提升扶贫点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此外还要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整合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美化、规范整体文化景观。 三、要加强文化包装,以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文化扶贫的靓丽名片。熊书记表示,要以那夺村为样板,通过对“彩云计划”的支持、通过对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与包装、通过对年轻一代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唤醒乡村活力、改变贫困命运、引领文明新风。
最后,熊书记表示,文山学院的精准扶贫工作整体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何巩固这些胜利成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扶贫工作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文山学院在文化扶贫方面多做工作、多下功夫,努力将那夺村打造成文化扶贫的靓丽名片对整个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那夺村小组,是一个坐落于环形山坳里的彝族仆支系村落,共有农户72户4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128人。2016年8月,北京舞蹈协会会员、舞蹈编导张萍和任教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的丈夫关於教授进入那夺村开展田野调查,因被传统彝族村寨群众观念落后、文化传承断裂、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留守儿童众多的现状深深触动,促使二人大胆决定组织实施“彩云计划”,“彩云计划”通过组织开展传统彝族文化活动、编排彝族传统舞蹈、举办彝家民间民俗体验活动、培训提升当地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等活动,悄然改变着那夺村少数民族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焕醒了新时代新农村的生机和活力。此外,张萍老师还通过组织孩子们赴京参加文化交流、开辟求学通道、组成爱心使团研发摆渡工作模式、参与媒体演艺等方式,为那夺村孩子们创造了更多走出大山的机会。在“彩云计划”的助推下,那夺村彝族孩子们终于有了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机会。再回到村庄,孩子们将在“彩云班”学到的文明理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输给长辈,带动全村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阻断了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承。张萍老师以艺术的形式开展公益扶贫、精准扶贫,用艺术唤醒乡村活力,让艺术道路成为改变贫困家庭孩子命运的又一选择,谱写出了一段艺术精准扶贫的美丽华章。
上一篇:昆明学院教育扶贫第四期儿童大学暑期班圆满结束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领导深入宿舍走访看望2019级新生毕业证样本 |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文山学院熊荣元:把那夺村打造成文化扶贫的靓丽名片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30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