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晚报综合整理青少年视频
近日,江西省发布了《全面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计划》,要求学校体育工作处于更突出的地位,建立道德、智力、体育、美容、劳动综合培训的教育体系。
配备强大的体育教师
开足体育课
方案提出,到2022年,配备强大的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到2030年,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达到《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的要求,优秀率达到25%以上。到2035年,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
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该计划建立了具有江西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学校体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注重大、中、小学、儿童之间的联系,构建大、中、小学综合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学前教育阶段开展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体育功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高等教育阶段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体育课程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学生毕业前必须达到身体健康标准,完成体育学科学分。
确保学生每天
参加2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2小时以上
确保体育课时和体育锻炼时间。幼儿园应执行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要求,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
中小学应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刚性要求,开设好的体育课程。小学每天1小时,初中每周至少3小时,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周至少2小时。
在高等教育阶段,要保证体育教学时间,落实晨练制度。普通高校一、二年级必修体育课不少于144学时,必须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普通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列入课程的体育教学时间不少于108学时(“3+2”和“五年制”高职院校不少于60学时)。
进一步实施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增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参加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体育课不得随意删除
课程内容和项目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不得随意删除课程内容和项目,严禁考什么才教什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定期组织课外训练,指导学生掌握跑步、跳跃、投资等基本运动技能,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提高学生的特殊运动技能。
广泛开展普及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建立正常的校园体育比赛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实现“人人体育,人人体育”。
以“校园足球”、“民族传统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方案改革,逐步建立“一站式”优秀体育特长生招生渠道。
体育教师入学后
不能转学教授其他学科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补充力度。未配备足够体育教师的地方,每年新招聘教师计划中不少于15%的比例专门用于招聘音、体、美教师。体育教师入学后,不得转学教授其他学科。
在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中,体育专业人数比例适当增加。到2025年,农村学校到2030年,每100名学生拥有0.9多名音体美专职教师〔申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市、区)必须符合当年的标准〕。
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补充机制。在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科目中,“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分数比例从原来的5分开始∶5调整为4∶六、提高学科专业知识考试的权重。
实行县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定向培训。继续实施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农村实习教学计划,建立多元化的专兼职体育教师队伍,促进体育教师均衡配置。
今年,中小学生游泳教育试点启动
促进学校体育重点项目特色发展。进一步推进青年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大力提高我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质量,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推动学校体育工作。
以“学游泳、防溺水、强体质”为目标,从2022年开始启动中小学生游泳教育试点,努力在5年内全面实施全省中小学游泳教育。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支持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我省红色资源,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继承和弘扬红色体育文化。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积极推进武术、摔跤、象棋、羽毛球、五禽运动、舞龙舞狮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当地情况组织教学、培训和竞赛活动。
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自强不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鼓励特色发展,不得用校本课程代替国家课程。
每学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
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改革学校和学生评价,加强体育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每学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体能健康测试(因病或残疾学生可申请暂停或免试)。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包括学校考试报告、部门逐级考试、随机抽查评价、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小学应完善学生的身体健康档案,纳入学籍管理,客观记录学生的日常体育参与和身体健康监测结果,并定期向家长反馈。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术水平考试,学生体质健康考试成绩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应要求的,方可毕业(按规定免试的残疾学生除外)。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
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
促进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开放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公共体育场设施,学校体育场设施有序开放,充分利用青年活动中心、青年宫、户外营地开展体育活动,更好地为中小学生课外培训和校外体育锻炼服务。
协调学校和社会资源,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应考虑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学校或周边地区应优先建设新的体育场馆设施。组织青年体育活动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区青年体育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积极开展青年社区体育活动,倡导家长在业余时间陪伴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对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进行第三方调解。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体育挂科毕业证吗(大学生体育“挂科”,不能毕业!这个地方明确了……)》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2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