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规模和结构
榆林矿业能源化工学校成立于2007年,位于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和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校园总面积74.3亩,校舍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绿化面积40%。现有教职工78人,开设机电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金融事务、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各类学生417人,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
2.设施和设备
现有实训室39个,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800万元,生均19180元。学校设有图书、阅读、仪器、体育、卫生、音乐、艺术、舞蹈、健身、心理等功能室,功能齐全。
3.教师队伍
学校实行《教师培训计划》,实现“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匠进课堂”。30多人接受国家和省级培训;实行“培训后汇报课”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家和省级培训的效益。参加市级以上培训6人,其他省市培训50余人,派省、市专业领导到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专业建设培训,有效改变教学理念,显著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促进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向沟通,实行专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引进熟练工匠担任兼职教师,聘任比例达到20%。以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经验为重点,改革建立以教学绩效、专业经验、技能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为导向的教师岗位评价和聘用方法,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表1:教师情况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学校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全面贯彻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大纲,通过课程教学、活动指导,结合专业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薪就业和高质量入学,坚持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并重,广泛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8年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5%,专业技能合格率为80%,体质评价合格率为96%。
2.就业质量
学校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模式、互补优势、资源共享、强联合理念、学校联合、校企合作、工程交替、订单培训模式、多渠道建设学生就业平台、深入校企合作,拓宽中等职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2018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7.4%,学校推荐就业率达到70%,对口就业率达到87.6%。
三、质量保证措施
1.专业布局
学校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坚持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注重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打造重点品牌专业,继续实施行业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的工作机制。按照“总体规划、项目指导、重点支持、逐步实施、逐步优化”的原则,努力稳定规模,提高效率和结构,促进中高职院校的联系。按照“总体规划、项目指导、重点支持、逐步实施、逐步优化”的原则,努力稳定规模,提高效率和结构,促进中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2018年,学校开设了金融事务专业。
2.质量保证
开展一系列技能竞赛和一系列德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密切关注教育教学和实践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重视德育。坚持“道德第一,能力第一”的理念,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大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实施全面教育和过程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组织师生开展“文明风格”竞赛、唱红歌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常态化管理。学校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全年无安全事故,坚持定期评价、定期观察评价活动,坚持年度评价,确保各教师尽职尽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培养
2018年,学校继续以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评价树模作为提高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通过活动表彰和奖励教师。先后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活动、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文明活动、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竞赛、教学设计竞赛等,对25多名专业课程和德育教师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二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选拔40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培训和省级培训,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帮助更多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提高。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的发展和效果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学校每年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或年会,与当地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改革与企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倡导“招生就是招聘,学生是员工”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订单培训,创建企业名称班,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熟练工匠、高级技术人员、工程师到学校教学,尝试现代学徒制度,探索产业教育一体化校企联合培训留住、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合作办学、合作教育、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校企产教一体化,试行现代学徒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合作办学、合作教育、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校企产教一体化、校校合作办学,试行现代学徒制。2018年.7月,我院与亚航协(深圳)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派教师上学,乙方负责学生毕业后安排工作。
2.学生实习
2018年,学校继续采取实习与企业实习、本地企业与外国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施实习记录制度,指导学校完善实习流程,高标准筛选实习企业,专人负责实习“三跟踪”,即“跟踪教育、跟踪管理、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实习生保险制度,全面确保实习生身心健康和技术技能的稳步提高,使家长、学生、企业满意,有效促进学生、学校、企业的双赢局面。
五、社会贡献
1.人才培养
继续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以高薪就业和高质量入学为主要目标。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运用“技能” 德育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通过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技能展示、社会服务等形式,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通过丰富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竞赛形式,帮助学生显著提高德育素养。2018年,学校在榆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2018年,学校在榆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
2.致力于公益事业,落实技工教育扶贫工程
2018年9月,学校通过慈善协会捐赠了15万元.“腾讯公益日扶智助学项目”,学校将用这批资金资助3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
近年来,为贯彻省教育厅关于“教育赋能工程”精神,确保“教育赋能工程”高效开展,2018年,46名“精准扶贫”对象子女免收学杂费,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在党委领导下,任命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党员和教师,重点帮助和教育学生,帮助贫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长三角地区大型企业就业单位多次深入调查,深化学校企业合作,满足人才需求,为贫困学生寻求就业贫困,三年级学生到企业实践和就业,解决大量职业学生就业和家庭困难,实现“招生、就业、贫困”的目标。
六、特色创新
2018年,学校实行深度“校企合作工程一体化”培训模式,与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合作。其中,苏州启顺企业管理公司捐赠4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每年3000元,连续三年资助;京澳(扬州)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学生,解决学生生活问题。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向苏州启顺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出口500名学生实习就业后,向我院捐赠了50台联想笔记本电脑,总价值20万元,解决了革命老区贫困学生就业问题,为学生家庭摆脱贫困,为政府摆脱贫困,帮助陕北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扶贫。
七、加强党建,探索实施“五心五业”工作方法
学院党委坚持“忠诚教育、工匠精神”党建设主题,结合自身特点,实施“青年党建设”模式,探索实施“五心五业”工作方法,坚持“诚实、诚实”校训,以青年党建设为主导,“忠诚”职业教育,以“宽”传统文化教育,以工匠精神激励青年学生成功,也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忠宽同志多年来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初衷,培养了5万多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党建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成为引领学院发展的新引擎。
“五心五业”工作方法:照亮青年航灯,照亮未来,红心,让职业教育事业有方向;放心,让青年学习有理想;培养道德,让青年职业有思想;独创技能,让青年事业有平台;智慧,让青年创业梦想,更好地让青年成长成功,实现就业创业的“青年梦想”。2017年,榆林市委非公有制党委批准投资80万元建设青年党建室,倡导“五心五业”工作法。
八、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学校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
八、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学校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
一是职教经费不足。市、县、区财政无职业教育专项扶持资金主要依靠学校自筹、贷款解决,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薄弱。
二是招生困难,办学规模有待提高。社会群众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仍存在偏见。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激发活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编织多渠道、高层次的就业创业网络,以德育为重点,丰富学校内涵,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要畅通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做出更多改革、惠民政策、办学成果、典型事迹。提高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扩大办学规模奠定坚实的基础。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榆林化工学校毕业证(榆林矿业能源化工学校2018年度质量报告)》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2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