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堂上拍的照片(安康学院教务处拍的)。
以上四张图片是安康学院新校区的风景,新校区在江北,面积600亩(李钦业拍摄)。
江南校区风景(李钦业拍摄)安康学院。
(1982年7月汉中师范学院毕业时,我和化学系毕业生张涛合影,左边是张涛。张涛和我是亲戚,他的祖父是我的兄弟;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给他上了半年的课,语言和数量都很好。当时,我在村里当了一名私立教师;1978年,他15岁从安康中学高中一年级考入汉师院。那一年,我32岁考入汉师院。当时,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1978年下半年,我和张涛再次成为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张涛在母校安康中学教了一年化学。他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录取。硕士毕业后,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82年夏天,我从汉中师范学院(现为陕西理工大学)中文系毕业时,已满36岁。俗话说,“三十六,喜,忧。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当然喜在心里。当时汉师院给我的派遣证是安康地直学校,我觉得那不过是安康中学、安康师范学校、安康农校、安康师范学校。我觉得不管是哪个学校,有工作就好,没必要挑三拣四。7月初,我乘火车回到安康。当我经过我的村庄时,我从窗户向外扔了一封信(当时阳安线铁路两侧没有安全网,乘客可以自己打开火车窗)。内容只有几句话,就是告诉我的爱人,我毕业后被分配回安康报到。信封上写着:谁捡到这封信,请送给李钦业家。这封信真的让我村人捡起来了,真的送给了我爱人。这也是我当时的发明创造,快捷方便,其功效不亚于今天的特快专递!
安康地区文化教育局把我分配到安康师范大学(安康学院前身)中文系任教。当时我对安康师范大学一无所知。1978年上大学,安康师范大学成立于1978年。我从来没有去过安康师范大学。我去安康师范学院报到的那天,雇了一辆架子车,拉上盖子和一个大书箱。当时安康师专办学条件极差,只有半栋教学楼,一栋三层的办公楼,其余都是低矮的平房,学校门口没有……我个人的经济条件也很差,没有手表和皮鞋,只有一颗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心藏在简单的衣服里。报到后,学校让我和梁俊龙、李伟老师住在师范大学对面的阳光学校的一个房间里,住了几个月,然后让我们住在学校办公楼的一个房间,14平方米,我买了一个锅碗,开始在走廊里用蜂窝煤做饭。我的兴趣是教文学课,但当时只有中学语文教学法的老师。另外,我上大学之前做过民办老师,教了八年书,留在中小学。所以学校让我教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一学期当班辅导。于是,我一边备课一边兼任班辅导。我教了1986年中学语文教学法,每年带学生去中学实习。虽然我教法律课,但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另外,我也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我的课堂辅导更受学生欢迎。当我教法律课时,我必须听我的课。那天我讲的是“小说教学”。那天我说得很好。在讲话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你拿着书和粉笔盒走向教室时,当你走上讲台时,你应该提醒自己:
我既不是一个唠叨不休的九斤老太,也不是喜剧里的滑稽演员,也不是一个
会计公布收支账目,但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正要给学生讲小说。你要努力
让自己做到:庄重而不学习;严肃而幽默;生动而不庸俗。你要努力
让自己做到:庄重而不学习;严肃而幽默;生动而不庸俗。
你要用你善良自然的教态,自信地讲解,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得知识。要把学生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紧紧抓住,让他们成为“你的学生”。
中学语文老师讲小说时,要动员全身形象思维的细胞;他的脉搏
文学语言的血液应该涌入管道;他应该把“想象”的翅膀插入自己的思维;他的
身前身后,身左身右,应该有一大群人物包围着他;他的想法应该和数学家一样。
同时,他的激情也会像诗人一样澎湃。正如刘戬所说:“登山充满了爱
在山上,观海意味着溢于海。"
这篇文章是我写的,发表于1983年陕西师范大学第九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那天,在我说话的过程中,学生们给了我鼓掌,我系的老师听了我的课后,更满意了。朱继鹏先生(北大毕业)、管星武先生(西北大学毕业)都认为我讲课充满激情和诗人气质。朱先生教现代文学。他是系主任。他打算让我上现代文学课,所以我在1986年正式转到现代文学教学。1986年上半年,我只上了两门现代文学课,其他时间都是教材和法律课。那年下半年,我去四川大学学习现代文学。在四川大学,我选择了几门相关的硕士课程,课后学习。我买了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笔记》等。,每天都在学习,开始和钱钟书先生在那里交流。在四川大学,我写了两篇论文,《关于郁达夫小说的审美追求》(后来发布在台湾省的《小说与戏剧》),《关于钱钟书小说的幽默风格》(后来发布在《名作欣赏》)。在四川大学,我还多次拜访四川作家协会的艾芜和流沙河先生。我还参观了郭沫若的故居乐山沙湾,登上峨眉金顶,参观了都江堰和乐山大佛寺,一次是雨中观光,一次是郭沫若传记文学研讨会,在大佛寺的日峰酒店住了五天。
当我第一次到达安康师范大学时,我的生活非常简单,我没有看电视。我还带着两个孩子上小学。我每天读书、备课、讲课,还给孩子看作业。晚饭后,我只能和李建国(同事、大学同学)一起去香溪洞散步。我可以休闲一会儿,谈论文学和教学。当时有一个口号是“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拿回来”。我非常喜欢这个口号。当时真的很不知疲倦。我每天早上5:30起床,晚上12:00以后不休息。我还在房子的墙上贴了一张纸条:“聊天不超过10分钟”,这张纸条吓退了一些聊天者,为我节省了时间。让我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阅读、备课和写作。
转到教现代文学,我全力以赴备课教学。每天抓紧时间读鲁迅、胡适、郁达夫、沈从文、梁实秋、钱钟书等。这种阅读让我觉得现代文学博大精深,我更爱它。买书、借书、读书成了我最大的享受。在教学中,我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清晰整洁。我不赞成黑板上的黑板书太潦草,让学生看不清楚。我教的课程有“现代文学”、“宋元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现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阅读和教学,我对现代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开始研究钱钟书、郁达夫、梁实秋。写了几篇论文都发表了,大大提高了我对研究的兴趣。读完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和《七缀集》,我明白了:原来的文学评论也可以写得这么有文采!所以在我自己的文学评论写作中,我试图写文学才华。也就是说,很多文友在谈论我的论文集《沉思集》时说:你用散文笔法写文学评论!说到点子上!在研究现代文学的同时,我还研究了当代著名作家李存宝的大散文和马瑞芳的三部小说,并发表了许多论文。我还去北京参加了李存宝的散文研讨会。
与此同时,我自己也写散文发表。虽然散文不是科研成果,年底也拿不到学校的科研奖金,但我还是照写得很好。我一直在想:一个大学中文系的老师怎么能不写文学作品呢?我在mainlandChina、台湾省、香港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70多篇散文。通过创作,我对文学创作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中对作品的分析会更切入作家的现实,减少脱离现实、牵强附会的空谈。
1990年下半年,系派我到北京大学学习现代文学。我选修了几门博士和硕士课程。
北图(现在改为国家图书馆)读了一段时间书,抄了几百张卡片。我参观了北京的冰心、钱钟书、杨江、季羡林等人,参观了宋庆龄、鲁迅、茅盾、郭沫若、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故居。写了论文《杭约赫两首诗赏析》(后来发表在《名作赏析》),写了散文《秋安,黄芪林》《游学乐》《大师风范启后人》《北大看》〈围城〉》等等,后来都发表了。在北大,我还听了季羡林、李以宁、乐黛云、英若诚、温儒敏等人的学术讲座。观看台湾省摄影师郎静山百岁摄影展(故宫展),登长城、上香山、芦沟桥……这些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我的精神提升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1990年,我和冰心老人合影。我和冰心老人交流过很多次。1990年下半年,我在北京大学深造时,两次拜访中央民族学院冰心老人。
1990年下半年,我和钱钟书、杨江先生合影。
钱钟书先生和我的沟通始于1986年下半年。当时,我在四川大学学习。我用刷子给钱先生写了第一封信,很快就得到了钱先生的回复,然后又有了一封信。现在我珍惜钱先生给我的六封信。
钱钟书先生给我的回信。
上图是我的讲稿。
20世纪80年代初暑假期间,我和数学系的王建弟老师(中)和中文系的孙国祥老师(右)拍了一张照片,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安康师范大学的感觉。这张照片是谁拍的?我记不清了。
我和中文系的同事合影留念:姚维荣、李钦业、雷升录、马千里。
我和学校纪委书记闵小平同志(右)合影,闵小平同志联系了中文系,他参加了中文系的活动。
前排中文系同事左起:余海章、王人法、朱继鹏、孙国祥、李钦业、王炼、赵桃(王人法、朱继鹏、孙国祥都去世多年了!)。
我和中文系文学教研室的同事合影留念:朱继鹏、孙鸿、王人法、李钦业、戴承元、雷升录、姚维荣。
以上图片是我和中文系同事的合影。
1998年,安康师范大学成立20周年之际,我和妻子在校园里拍照。
上图是我和学生文学社社长赵应林(右)合影。
我的大学同学王建业先生来安康学院看望我,并在安康学院校园与我合影。
沙建国先生,我的大学同学,来安康看望我,我们在安康酒店合影。
安康师范大学文科81级学生毕业合影。1982年下半年,我给他们上了一个学期的课辅导,同时给他们上了中学语文教学法律课。前排中文系同事左起:姚维荣、李钦业、王人法、姚奋翼、习树华、杨昌清、吴光坤、管兴武、孙国祥、徐海北、王炼。
安康学院中文系05级1班学生。2006年3月,我给05级1班、2班讲授中国现代文学,退休了。
在安康学院工作的日子里,我有一个优点就是虚心向别人学习,见贤思齐。我虚心向别人学习同事的长处。我试着找同事发表的所有文章来阅读。我从不嫉妒别人,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努力工作,嫉妒别人是没有用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我没有任何领导职位,这确保了我有一定的时间从事教学和研究,这是我最喜欢的。
我也真诚地对待学生。有些学生写文学作品给我看。既然学生看不起我,我就仔细看,给他修改意见。有的推荐发表在《安康日报》或《汉江文艺》上;80年代和90年代初,有的学生回家没有路费向我借钱,所以我很快就给了他;有些学生想和我谈谈他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所以我花时间和他谈谈,仔细听,和他交流意见;有些学生给我写信,我认真地每封信都必须回复,有时我会用刷子垂直写在宣纸信纸上。现在没人写信了,那些或拘谨或放逸各具个性的手写信件,都值得珍惜啊!现在没人写信了,那些或拘谨或放逸各具个性的手写信件,都值得珍惜啊!
我最大的缺点就是脾气太急,说话太直,难免得罪人。所有被我冒犯的人,我在这里真诚地道歉!请打开,我请原谅我!你这么想:这家伙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小书呆子,他不是神仙圣贤!
我在1987年晋升为讲师。
1991年1月,我家买了一台电视,但通常不打开,只有星期天打开一段时间,因为孩子们在学校,害怕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通常用一把小锁锁在电源插头的小孔里。
47岁的我,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4年,我获得了宪梓教育基金会奖三等奖。曾宪子教育基金奖是由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宪子博士于1992年12月与教育部合作设立的,奖励优秀教师(1993-1999),奖励全国高等师范、专科、中学教师和优秀民办教师。1994年是师范类第一次获奖。这一年,我是我校唯一的获奖者,奖金4000元,名字在《华夏师魂》一书中。
职称高,荣誉多,我不敢懈怠,要求自己把教学研究做得更好。
我在1998年晋升为教授。
2003年,我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著名大学教师光荣称号。学校付钱让我和省教育工会一起去云南十日游,参观石林、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大理等景点。学校还奖励了我4000元。
我搬了六次,2000年搬进了三室两厅的房子,学校在1999年又给我配了电脑,从那以后我就不用写文章了。
天道酬勤,我的实践证实了这句谚语。
我在安康学院工作了20多年,没有兼任行政职务。我认为我只适合教学,我沉迷于教学。我在安康学院教过“中国现代文学”、“宋元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国文学批评史”、“大学语文”等课程。我在《名作欣赏》、《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国文世界》(台湾)、《书林》、《南都学坛》、《橄榄绿》、《解放军报》、《陕西日报》、《山东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70多篇散文发表在《香港文学》、《特区文学》、《文学世界》(港)、《中国日报》(台湾)、《新闻出版报》等报刊上,出版论文集《沉思集》。
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真的不够。
我觉得我做得不够,真的不够。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这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宽松的环境,没有我的书迷,没有领导和同事的宽容和支持,没有我的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描绘我从农民到教授的成长轨迹。我是个愚蠢的人。我没有诀窍。我努力工作。我的经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见证。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安康师范学校毕业证(我在安康学院教学的日子里)》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2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