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北京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林健博士参观了直播室,详细讲解了专业课程、办学特点和就业前景!以下是直播实录:
主持人好,各位考生、家长、观众朋友,晚上好!各位考生高考辛苦!父母也很辛苦!
我是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制造系的教师林健。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北京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的新专业。北京工业大学于2021年向教育部申请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并于今年获批。从202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焊接技术和工程专业。
一是专业定位。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系隶属于焊接专业。先介绍一下北京工业大学的发展情况。
北京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至今已有62年的历史。北京工业大学隶属于北京市教委,成立之初,主要为北京学生提供高等教育。1981年,北京工业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5年,它申请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并开始成为教学、科研和重型大学。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工业大学成为北京市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在国家建设21世纪100所大学的规划中,即“211工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工业大学于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目前,学校正处于内涵和质量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学校结合国家和北京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调整了专业结构。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准备,2022年申请了两个新专业,焊接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国家政策和发展背景
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年计划〇《三五年愿景目标纲要》指出,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要深入实施。包括促进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设备、先进电力设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和医疗设备等行业的创新发展。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
由此可见,制造业在国家中长期规划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北京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更加突出创新发展和京津冀协调发展,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先进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重大项目实施。并扩大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智能制造、区块链、先进计算等优势产业规模,加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是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先进新”产业。
其次,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规划来看。
北京工业大学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具体目标是:推动学校成为国际知名、独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成为首都北京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有力支持,展示城市大学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
我校人才培训目标是:本科教育适应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信念、道德品质、基础、专业、视野、实践能力、高素质创新工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优秀工程师的摇篮”,人才培训质量处于全国地方大学的前列。
我校人才培训的特点是:本科人才培训在工程、复合、国际化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毕业生以“工作适应快、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在此背景下,我们将焊接技术和工程人才培训目标定位为:为国家和北京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高素质和创新人才。你可能不太清楚焊接技术。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焊接技术属于制造业,是一种重要的材料连接技术。可以说,在现代制造业中,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工程、核电制造,到集成电路、微芯片制造等“先进新”产业,都离不开材料连接技术。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材料连接技术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高素质、创新、国际化的焊接工程人才短缺。目前,北京还没有焊接相关专业。因此,按照国家和北京的中长期规划,在北京工业大学设置焊接技术和工程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焊接专业作为一门新专业,学科基础非常深厚。
在这里,我将简要介绍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专业一般指本科教育,学科范围大于专业,不仅包括本科教育,还包括研究生教育,即硕士、博士教育,以及博士后培训。除教学外,还包括科研、研究成果落地等。
如上所述,焊接专业属于我校材料制造部。目前,材料制造部有近500名教职员工,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六个一级学科,以及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的交叉学科。其中,材料科学与光学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博士学位。在我校,焊接专业是基于国家材料科学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我校焊接学科早在1960年成立初期就开始成立。从1971年到1996年,招收了25名本科生。1997年以后,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生,保留以焊接为主的材料加工模块。1986年获得焊接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依托材料学科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移动站批准。我们的教师一直在材料学科培养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经过近60年的发展,焊接学科形成了微电子包装、先进焊接材料、智能焊接设备、激光先进制造、增材制造等多个独特的优势研究方向。
因此,考虑到国家和北京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我校多年来在焊接学科方向的积累,我们于2021年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成立焊接专业,开展本科培训。2022年成功获批,成为北京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专业,以满足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和优质发展需求。
第三个问题是焊接专业的就业和深造。这可能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出路在哪里?
根据北京“十四五”先进产业发展规划,北京有大量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在这里,我列出了这些企业所在的区县。比如航空航天制造业分布在大兴、丰台、顺义、海淀,信息技术分布在海淀、朝阳、亦庄,高端设备分布在亦庄、昌平、房山,新材料分布在昌平、房山、大兴,新能源分布在昌平、房山、大兴。
这是我们在航空航天、高端设备、集成电路等领域与用人单位沟通对焊接专业人才的年度需求。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先进制造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求为70人/年。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企业对电子包装相关专业的需求为35-50人/年,对增材制造人才的需求为30人/年,对新材料企业的需求为15-20人/年,代表企业包括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对新能源智能汽车、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人才需求为5-10人/年。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对焊接技术、工程及相关学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劲。今年,我们的招生计划是一个班,预计将有30人。四年后,我们预计将有20-25人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出国深造。预计将有5-10人就业,远低于目前统计的企业人才需求。换句话说,我们焊接专业培养的人才将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广阔。
我们预计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研究所、设计院、生产、应用、服务企业、政府机构、智库等机构的材料设计和选择、工艺设计和评价、结构分析、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创新、开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我们期待毕业生就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健康医疗等“先进新”行业。据我们统计,近五年来,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焊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具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我们仍然有信心完成就业。
另一个是关于深造的选择。如上所述,焊接专业依托的材料学科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移动站培训体系,每年招收200多名硕士和50多名博士,远远大于我们每年招收的本科。近五年来,我国焊接专业本科生在国内外深造率达到60%以上。2021年毕业生深造率超过70%。相信四年后,我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考研会很有竞争力。本科专业学习后,我们欢迎和鼓励我们专业的学生留在我校继续深造。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经过近60年的积累和发展,焊接专业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8人。大多数教师都有博士学位。这51名教师主要从事材料加工、焊接、激光加工和添加剂制造的科学研究和教学。90%以上的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学和科研经验。焊接专业教师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材料、焊接、激光加工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合作培训关系。在国际、国内行业和学会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国内外焊接和激光加工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我们统计,我们焊接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焊接专业中排名前三。足够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入学后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我们计划在大学四年内实行本科导师制。在这里,我将向大家解释本科生导师制。指学生入学后,通过班主任、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和教师的个人主页,了解导师的科研方向,做出双向选择,选择自己的学术导师。学术导师将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习和职业规划。学生也可以参加导师的研究工作,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实验室,和导师、博士、硕士一起开展科研工作。大学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一方面,考虑到中国传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为我校的科研积累了后备力量。焊接专业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远远大于本科生。我们培养的本科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非常有竞争力。我们真诚欢迎我们的毕业生留在我们学校继续深造。
这是我们专业主要学术带头人的情况。这里列出了五位教授,他们获得了奖项和荣誉称号。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师获得的奖项包括国家和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科技进步奖等重量级奖项。除教学工作外,专业教师还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为焊接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第五条重点介绍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焊接专业在成立之初就按照“新工程”的理念进行了建设。在新工程理念中,倡导“以学科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这是著名的“天大六问”。包括:
询问行业需求建设专业,建设工程专业新结构
询问技术发展改革的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
询问学生志趣变化的方法,创新工程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要求学校推进改革,探索新工程的自主发展和自我激励机制
询问内外资源创造条件,建设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
询问国际前沿标准,提高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制定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理念:
1.面向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
2.结合工业大学生的兴趣,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3.通过研究学习、项目实践和国际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
这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焊接专业将以材料实验班的模式招收大类学生。入学后,将在第一学年结束后进行专业分流选拔。从这张图来看,材料实验班分为四个专业。焊接专业预计招收一个班的学生。我们专业的课程设置将采用“2” 2”培训模式,即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习材料基础课程,其余两年进行专业学习。一般而言,学科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比专业范围更大。从学科的角度来看,焊接技术对应于工程专业和材料加工二级学科。因此,我们焊接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以材料实验班的形式招生。如果他们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他们将进入材料加工的二级学科。这是我们焊接专业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关系。
焊接专业人才培训目标是:面对国家和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优秀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坚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强大的焊接技术和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应用工程原理在解决焊接制造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中发挥有效作用,高素质的创新焊接工程人才,能够在跨领域团队中有效沟通合作。毕业后,学生可从事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健康医疗等行业焊接材料设计与选择、工艺设计与评价、焊接工程结构分析、焊接机器人和自动化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
本专业主要学习材料、工程科学、机械、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需要接受焊接材料设计和选择、焊接工艺设计和质量评价、机械设计和制造、电工和电子设计的基础培训,掌握焊接技术和工程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主要学习材料、工程科学、机械、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需要接受焊接材料设计和选择、焊接工艺设计和质量评价、机械设计和制造、电工和电子设计等基础培训,掌握焊接技术和工程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要求考生在高考中选择物理科目,并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焊接专业的学习年限为四年,毕业后将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培训,我们预计学生毕业五年后将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和广泛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可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健康医疗等行业),有能力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和知识的快速发展,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积极拓展知识和能力,在先进制造领域具有竞争力
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强,职业道德好,熟悉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能够在自己的工程领域积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因素,并给出解决方案
4.具有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融入团队,积极开展项目实践和创新工作。
为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学生毕业时需要满足的14个基本要求,包括:
1.思想道德:热爱祖国和人民,支持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乐于奉献
工程知识: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工程基础知识,掌握材料及其焊接专业知识
3.问题分析:具备基于自然科学原理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识别、表达和分析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为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5.基于自然和工程科学原理,研究复杂工程问题的科学方法
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软件、数据技术、网络资源等
7工程与社会:评价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产业政策、标准和规范
九职业规范:具有“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工大精神,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0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1沟通:有能力与行业同行和公众有效沟通,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
12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4体育: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为完成上述毕业要求,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们为学生设置了以下课程:
1.专业基础:主要加强材料学、力学、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这张图是我们围绕这四个方面设置的核心课程。这张照片是我们围绕这四个方面设置的核心课程。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和材料科学基础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2.在个性化专业课程方面,针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设置了材料加工基础、微电子封装材料与技术、焊接工程管理、增材制造技术基础等个性化专业课程。
3.特色课程主要包括两门,即焊接技术的重大工程应用和新生研讨会。通过开放性问题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督促学生独立学习,开阔视野。
工科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焊接专业的实践培训计划采用基本认知→综合训练→项目研究的培训模式包括设计实验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包括以下项目。
1.社会研究和职业规划课程:计划以北京先进制造业为目标,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了解北京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划未来就业方向,提高专业认知,提高专业荣誉感,学生从入学开始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2.开设认知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和创新实验课程。其中,创新实验课程采用项目体系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课程中,学生将在指定时间内独立研究特定的科学问题或工程问题,综合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创新实验中,问题来自实际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主要通过项目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研究、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总结能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培训将进一步深化。
3.实习包括理解实习、工作实习、毕业设计等。我们与北京及北京以外的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能够满足焊接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
4.在学科竞赛中,我们将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和互联网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大学生电装技术创新大赛等学科大赛。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园里学习,还可以在北京、国家或国际竞赛舞台上展示自己。后来,我将介绍我们学生在这些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5.在科研项目方面,我们计划在四年内实行“本科导师制”。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们的教师不仅承担教学工作,还承担国家、北京和重点企业的许多重要科研项目,通过“本科导师制度”,建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桥梁,支持本科生到实验室,在学习、导师、博士、硕士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深入了解科研过程。
我们认为,国际视野对我们培养的学生也非常重要。
该计划采用两种国际培训方案,一种是支持学生“走出去”。
1.在材料实验班,我们去了肯塔基大学进行“2” 2.学习外培计划。
2.在联合培训学生方面,目前,通过我们的专业导师,与密歇根州立大学、日本大阪大学、亚琛理工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支持学生出国进行短期学术访问和交流。
3.此外,学校还安排了国外短期课程,学生可以申请短期出国留学,选修此类课程。
另一个是邀请国际课程的计划。
1.开设暑期小学课程,我们计划邀请外国名师来学校集中授课
2.由于大多数教师在国外有一年以上的学习和科研经验,我们计划在基础专业课程和个性化专业课程中开设双语课程。
六是教学条件。
1.在教学设施方面,焊接专业实验室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实验设备107套。实验室和设备可以满足各种课程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在数量和功能上的需求。
在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
2.在信息资源方面,学校图书馆配备了各种高水平、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图书馆面积4万多平方米,座位3000多个。收藏中外纸质图书200多万册,中外期刊杂志1600多种,电子资源丰富。
3.在教学资金方面,学生平均年教学费用为1万元,能够满足专业教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在科研平台方面,焊接专业的优势科研方向包括微电子封装、先进焊接材料、先进的激光制造技术和金属添加剂制造。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要工程项目等,焊接专业教师年平均科研资金超过60万元,这也是我们开展“本科导师制度”的科研平台的保证。近五年来,焊接专业教师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发表论文200多篇(SCI/EI收录130多篇)。国家发明专利9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和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接下来,我将向您介绍我们专业学生近年来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特色科技实践活动。
2021年,由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国际和全国比赛中获得15项奖项。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竞赛、大学生电气技术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竞赛等重要学科竞赛。
这是我们学生的参赛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已经连续十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获得了9枚金牌和12枚银牌,目前在全国奖牌榜上排名第三。目前,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全国有400多所大学报名参加了比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
这是我们发起和创办的京津冀大学生电装技术创新大赛。在比赛中,我们提出了“国际标准” 环境友好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都有先进智能的竞赛理念。
焊接专业依托现有的学科竞赛平台,还举办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扮演志愿者的角色,我们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在照片中穿着绿色背心。他们指导孩子们制作的寻轨车在地图上重走长征,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科技实践中。作为志愿者,我们的专业学生也承担了家长的任务。在公益活动过程中,学生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自豪感。
2021年,我们专业新增了5个校外实习基地,解决了70名学生的工作实习问题。这包括我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这是我们学生的照片。是我们的学生穿着黄色背心。我们的学生深入企业前线,向企业工程师学习,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职责。对自身的发展和就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价值的是,我们的教授深入一线,指导学生开展实习。
最后,我将总结北京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1.以材料实验班模式招生,采用“2” 二、培养模式;
2.焊接专业是教育部在北京批准的唯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国排名前三;
三、近五年,学生就业率为100%,国(境)内外深造率60%以上
4.采用研究学习、项目实践和国际经验的多方位培训方案
5.加强首都先进制造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训
6.大学实行“本科导师制”四年,加强能力培养,有效提高研究经验和综合水平
7.要求:焊接专业要求视力无色盲。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求选择物理科目;对非高考改革省份,招收理科考生。
欢迎考生选择北京工业大学的材料(实验班),我们将在金秋九月等待您的到来!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焊接技术与工程(直播实录!北京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报考指南来了)》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2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