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校园平面图和原版一样吗?
科学网平顶山新闻 (记者史俊庭 记者曹萍 梁美玲)快,我们赶紧去中心广场,有学姐在那里讲解校园,不然就错过了熟悉学校的机会。!
913月13日,平顶山学院2015级迎新工作正式开始。为了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学生自愿担任校园导游。
据了解,有9名学生参加了校园讲解活动,5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活动现场协助。
迎新期间,9名学生负责讲解工作,其中3名学生跟随学校迎新校车到达平顶山火车站和汽车站。在迎新回校的路上,6名学生分别在上午9点和下午5点带领新生熟悉校园情况,耐心介绍了整个校园的教学楼安排、食堂和运动场布局。参观校园时,很多新生忍不住拍照留念,记录了第一次进入大学校园时的美好回忆。
每当学校开总会有很多新生找不到教学楼,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楼。看着他们焦虑的样子,我们也很焦虑。我们学以致用,终于可以帮助这个活动了。
2013年活动负责人薛宇说。
在来学校报道之前,我做了很多了解校园的准备工作,比如在网上搜索学院平面图、在贴吧咨询学长、关注学校新媒体等等,但这些方法真的不如有人带我们去学校有用。
2015环境科学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说。
此次校园讲解活动受到了2015级同学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示入学导游活动让他们不仅熟悉了校园,更感受到学校的文化与魅力,为展开全新的大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顶山学院
设计方案位于平顶山学院西校区,北靠学校图书馆大楼,东邻教师家属楼,西接未开发原生态景观区。南面是规划中平顶山学院南门,外面是风景宜人、碧波浩瀚的平西湖。
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是全校师生、学习、休闲的理想区域。
占地面积37400平方米,东北高西南低,坡度8。图书馆与最低广场入口之间的高差为15米,是整个广场规划设计中需要特殊处理的部分。
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本方案遵循大气、庄重、自然、和谐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利用系统的自然生态理念,努力创造具有平顶山大学特色的生活学习环境。
该方案构思新颖,方案独特。从整体效果图来看,它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精神是学生们无与伦比的活力。在广场主要景观的设计中,也巧妙地形成了双手抱着珍珠的效果。珍珠是许多学生,双手是关心希望的依靠。
广场在设计上也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无论是摘自古诗词的广场命名方式,还是景观素描的设置,都诠释了校园广场应有的文化遗产。
结合平顶山学院脚踏实地的总体规划方案,充分利用现有建筑和空间,努力打造具有代表性和识别性的综合性校园文化广场。整个广场设计依托道德博学创新的校训,运用现代景观和审美方法,通过设计方案展示学校特殊背景下所包含的活力和活力。
从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按功能划分,营造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广场景观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使其更贴近人的生活。
广场的基本功能是以人为本的,广场的布局应以人为本的要求为出发点。校园环境是教育的地方,是培养学生健康身体、丰富个性的空虚,使教育者感受到个性成长所需的精神成长的力量。
绿化校园环境应寓教与绿,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继承祖先思想的基础上,在绿地的位置和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采用全面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案,考虑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态。
平顶山学院的设计特点是氛围与美丽、庄重的建筑与绿色生态、大水域和谐。
因此,在校园广场的设计中,一要简单大方,二要绿色满园。
根据不同分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环境特点,努力创造校园地方景观空间,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整体呈现清新自然、开放舒适的风格特色,达到以透见大、以景见深、以绿见美、以文见情、以古见悠、以境见长的特点。
广场文化是广场特定空间中的文化现象及其文化特征。
校园文化广场包括:绿色文化、艺术文化、休闲文化:广场建筑、雕塑和具有强烈文化氛围的配套设施,为广场文化挖掘了更深远的意义。
校园环境是一个教育场所,不奢华,简单大方,以最少的投资创造最大的绿色空间。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以植物造景来丰富校园景观。在设计中花木的种类就近取材,多采用乡土种植,多数选用抗性强、便于管理的树木,适当点缀一些珍贵花木。
规划用地分为集会广场区、休闲漫步区、休息观赏区、主景观脉、生态脉、次景观脉三大功能区。
集会广场位于设计方案南北向的主景观轴线上,主广场晨光广场和副广场清远广场以行知大道为轴连接。满足学生日常聚会和休闲的需要。
为规划区二级花园路两侧的休闲步行区,由大片绿地组成。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使该地区的春季尖端柔嫩绿色,夏季绿叶成荫,秋季景色丰富多彩,冬季水果树木绿色,雪挂树枝。最终实现四季常绿,全年花卉美化效果。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平顶山学院校园平面图》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