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20671.html
上海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
•
本科毕业证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型大学,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领域。学校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拥有丰富历史和底蕴的学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学校拥有两个校区,下设17个学院(部),在校生规模较大,且拥有高水平的教职工队伍。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特别是在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行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学校学科布局不断优化,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以及一流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此外,学校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始终坚持协同发展办学战略,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多家企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未来,学校将抓住国家和上海市“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力争早日成为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大学,进而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
上海理工大學是壹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上海市屬重點應用研究型大學。2018年,學校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
學校的辦學文脈可追溯到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工學堂。1906年,美國基督教南北浸會在上海浦江之濱創建滬江大學。1928年,劉湛恩擔任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學校全面納入中國國民教育體系。新中國成立後,滬江大學相關系科調整至華東各大學校,同時在滬江大學校址創辦上海工業學校,後更名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1959年)、上海機械學院(1960—1994年)、華東工業大學(1994—1996年)。1907年,德國醫生寶隆博士開設德文醫學堂,1912年增設工學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醫工學堂的原址上合辦中法國立工學院。抗戰勝利後,與由重慶遷滬的國立高級機器職業學校合並,成立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改制為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後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1983—1996年)。1996年,華東工業大學和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上海理工大學。1998年,學校由國家機械工業部劃歸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劃出組建上海健康醫學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巍巍學府,滄桑百年,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孕育了壹大批愛國青年和誌士仁人,滋養了壹大批學術精英、工程專家和社會翹楚,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十余萬優秀專業人才,享有中國“制造業黃埔軍校”的美譽。學校在融合傳承創新中凝練形成“信義勤愛,思學誌遠”的校訓精神,激勵新時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礪奮進。
學校現有楊浦校區和復興路校區兩個校區,占地面積近千畝。下設17個學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57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7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職工239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含雙聘),國家級人才78人,省部級人才155人,高級職稱教師826人,博士生導師256人。
學校長期依托、服務和引領行業產業發展,是裝備制造、醫療器械、出版印刷行業骨幹高校。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光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長期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在醫療器械和出版印刷兩大領域具有深厚的行業基礎。近年來,學校學科布局不斷優化,現有60個本科專業,8個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27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擁有19個國家級教學平臺和51個省部級平臺,7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和34個省部級平臺。工程學、材料科學和化學三個學科穩居ESI全球前1%行列。學校主動對接國家和上海戰略需要,以未來光學、智能制造、醫療器械與康復工程3大國際實驗室和系統管理1個特色平臺為載體,建設光學工程、系統科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5大壹流學科和管理科學高原學科,並持續支持各支撐學科發展,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
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揚依托行業、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傳統,培養“工程型、創新性、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學校持續貫徹“對接行業,改造專業,引導就業”的理念,本科教育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研究生教育註重“跨學科、重創新、貼行業”。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是國內最早開辦國際合作辦學的高校之壹,在校留學生近千人,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建有中英國際學院和中德國際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學校始終堅持協同發展的辦學戰略。與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江蘇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共建“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共建“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醫工交叉研究生院”;與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上海電纜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上海工業鍋爐研究所、上海電氣集團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機械工業共性技術上海研究院”和“機械工業上海研究生院”;與商飛、華為、上海電氣、光明食品集團等公司開展全面戰略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學建設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分布在長三角區域的近30個科技轉移工作站,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與楊浦區合作推進環上理創新街區發展。
在新的起點上,學校將緊緊抓住國家和上海市“雙壹流”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全面貫徹落實校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力爭早日把學校建設成為引領產業技術進步的創新型大學,進而建設成為特色顯著的壹流理工科大學。
赞 (0)
毕业证掉了影响考教师编制吗
上一篇
2023年1月24日
原产地证明是谁做(原产地证明书)
下一篇
2023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