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纲要》强调,高校要坚持教育导向、面向全体、改革创新,构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只有在完成公共艺术课程2学分后才能毕业。
根据《纲要》,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与艺术史、艺术欣赏与评论、艺术体验与实践三种类型。若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修养。关键是将学习公共艺术课程与学分挂钩,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
有些人喜欢公共艺术,没有要求,他们会主动学习公共艺术知识,甚至深入学习。有些人不喜欢公共艺术。即使他们把学习公共艺术的知识和学分联系起来,他们最终也会在学习后失去它。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会影响其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无法评估两个学分对提高学生公共艺术素质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普及、无纸化办公和学习全面推广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写了一篇像样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差,说,也是一些人们不理解网络语言,让他们学习公共艺术课程,特别是艺术史、评论、艺术欣赏,真的不情愿,是浪费时间,不可能学好。所谓学分,含金量肯定很低。
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开设更多的历史、文化、语言、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好文章,好词,可能更有效。至于公共艺术知识,可以通过多讲座、多兴趣小组、多办公共艺术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广。
如果我们真的认为公共艺术知识很重要,我们认为我们应该从小学开始增加一些课程,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知识,并有意识地在高考中增加一些内容,重量不重,但必须有。在大学里,不要占用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而是让感兴趣的学生自由选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学校通过举办讲座来普及这些知识。
事实上,在大学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与学分挂钩确实有点不合适。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只能由大学生自己选择,而不是由学校强制要求。否则,学生的负担太重,无法培养超人和全才。只要不是超人,就不可能在某一方面有太深的造诣。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等工程专业的学生,也要求完成公共艺术课程的学分,这将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然,既然教育纲要提出了公共艺术课的要求,就不可能改变。至少,需要多年的实践才能做出改变。但是,如何把这个要求落实好,不要出现名不符实的现象,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如果这方面有要求,与学分挂钩,但在实施中非常草率,只是为了学分,不是为了效果,只是为了形式,不是为了质量,那么这个要求不仅会成为一种装饰,而且会给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和影响。
要知道,任何教育改革措施,最重要的是效果。若做出改革,则不注重改革的效果。不落实改革措施,教育资源将被严重浪费。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例,《纲要》规定,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人数不得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0.15%。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年,这方面的教师数量将会大幅增加。如果教师配备到位后没有形成教学效果和学习氛围,更多的是完成学分。即使教学任务完成,也可以认为是改革失败。一旦调整,就会浪费教师资源。显然,这也是我不想看到的结果。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认真考虑如何确保改革的成功。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毕业证与学分挂钩吗『修满2个艺术学分才能毕业,真的有必要吗』》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81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