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师范学校更名为榆树县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大多数走出来的人才毕业于一个学校---榆树市师范学校,榆树师范学校,榆树市师范学校彻底解体
作为长春市的外五县,榆树市的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是长春市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
因为人多,走出来的人才也非常多。
不过,大多数走出来的人才毕业于一个学校---榆树市师范学校。
那么,这所学校为啥没了呢?
榆树师范学校
作为号称天下粮仓的农业大县,榆树市在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教育。
榆树市师范教育最早要追溯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内附设师范讲习班,开创了榆树近现代师范教育培训的先河。
在民国时期,榆树市设立了师范讲习班,之后又成立了初级师范学堂。伪满洲国时期,榆树市又有了“国立”榆树师道学校及榆树女子国民高等学校。
1945年冬,榆树解放后,为培养地方军政干部成立了“吉北联中”,榆树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并入吉北联中成立的师范班。1950年3月10日,在这个师资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吉林省立榆树初级师范学校”,校址在原吉北联中(即现在榆树市教育局院内)。1955年暑假,由“初师”改为“中师”,校名为“榆树师范学校”。
一九五四年榆树初级师范学校毕业证书
1964年,为了贯彻党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榆树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办半工(耕)半读学校,榆树师范学校更名为榆树县半耕半读师范学校。
那时,国家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教育事业出现了高速发展形势,国家财力有限,无力承办更多的公办小学来容纳大批农村适龄儿童,有限的师资也无法满足要求入学农民的急迫心理。填饱肚子的农民办学积极性却很高,自愿出钱、出物、出房舍,就这样大批的农村耕读小学便像雨后春笋般地办起来。
这些耕读小学多办在各自然屯,便于儿童就近入学,很受群众的欢迎。大量新建耕读小学与缺少耕读小学教师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榆树县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应运而生。
当时,教师进修学校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配套齐全,这个可以容纳200人的理想办学场所,成了榆树耕读师范学校校址。
正是榆树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这些优秀老师,带动了榆树市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文革期间,师范学校迎来了一次命运的改变。
榆树县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师资二班毕业留影
1966年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了学校的招生工作,从此,榆树县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改为榆树县第三中学校,榆树县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彻底解体。
榆树县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存在虽然短暂,但她曾为榆树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耕读小学教师,留给人们坚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永不磨灭,对榆树县教育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1966年6月19日,学校教学工作停止,全面投入“文化大革命”运动。1971年2月,学校房舍被军队占用。文革结束后,榆树师范学校恢复,在1981年师范校改制为四年,主要面向农村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培养小学师资。
资料记载,榆树师范学校曾被誉为“豆乡师篮”的中等师范学校。建校多年来,共向国家输送多名毕业生,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张玉琴,全国优秀班主任韩淑兰、杜成珍,著名画家杨沙等一大批人才。
但是,当时间走到2000年的时候,榆树师范学校成为历史。
长榆高中
2000年4月20日,“榆树师范学校”解体,改制为“长春市榆树高级中学。?003年,师范学校的最后一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奔向教育工作岗位。
那么,“榆树师范学校”为啥解体呢?主要原因是2000年前后,师范类毕业生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状,很多师范生毕业后,无法实现就业,所以很多人就去上访,从而产生了很多不稳定因素。出于平稳的考虑,1999年起,我国开始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由三级师范(中师、师专、师院)向二级师范转变,取消了中师层次;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封闭式的培养模式向所有院校都可以培养师资的开放式模式转变;由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培养的分离向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转变。
在这种大背景情况下,在师范教育转型过程中,长春市只有长春师范学校升格后保留师范性质,县(市)师范学校悉数转轨,变为高中。
所以,榆树市师范学校彻底解体,继承者成为长榆高中。
在长春市一次两会期间,榆树市代表曾经提议恢复榆树市师范学校,升级为专科,面向长春各县(市)农村提前招生,招收优秀生源,毕业后定向分配到乡镇小学,彻底解决农村小学师资不足的现状。但是,这一建议并没有被政府,所以榆树师范学校彻底成为一代人的历史。【每日汉字】
榆树师范学校为啥没有了的主要内容已完结!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毕业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毕业证和榆树师范学校为啥没有了)》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76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