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Mt.QingchengandDujiangyan
批准时间:2000年11月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遗产选择标准:青城山和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选择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评价世界遗产委员会: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建于唐代,规模较大。清光绪年间建造的天然图画坊。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美,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树。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战国时期秦蜀县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世界上最古老、唯一具有无坝引水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在过去的2200年里,李冰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
概况:
青城山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距成都75公里,是邛崃山系的环扣。山峰呈形排列,如城廓。山上森林茂盛,常年绿意盎然,故名"青城山"。以"青城天下幽"日出、云海、圣灯四海闻名"三大自然奇观"和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菜、白果炖鸡"四绝"。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第五洞天",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修炼羽化;青城道家气功闻名。杜甫称之为山门入口处的建福宫"丹梯"石级向上爬,道旁古树参天,阴凉,是"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清"避暑胜地。常道观、天师洞、古银杏、掷笔槽、三皇殿、手诏碑、麻姑池等都充满了传说。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仁人志士,如杜甫、陆游、张大千、冯玉祥等,曾在此驻足留连。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以天师洞为核心的全山道教宫观,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多座。唐开元18年(公元730年),建福宫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大殿三重,分别献祭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394字对联,被誉为青城一绝。位于龙居山牌坊岗山脊上的自然画坊,是一座十角重檐亭,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秀丽,游客到此仿佛置身于画中,故称之为自然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的理念,一般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技术,并根据地形和地貌巧妙地种建筑。建筑装饰也体现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升仙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道教建筑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山脉。自古以来,它就是一个旅游胜地和隐居的地方。文人墨客留下的珍贵墨宝为这座著名的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对于众多的对联,不仅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也赞美了道教思想和经典,表达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祖先的衷心尊重,以及对国家兴衰和民生荣誉的关注。
位于青城山麓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距成都55公里,创建于古蜀开明王朝。秦昭襄王时(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蜀郡守李冰主持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分水堤(鱼嘴)、引水口(宝瓶口)、泄洪堤(飞沙)的巧妙设计,至今仍令中外水利专家感叹不已。玉垒山、"离堆"、"水则"、铁桩、"漏"等待古迹,可以让你大致了解古代工程的艰辛和古堰建成后的作用。2000多年来,成都平原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中华民旅文明史上与长城相当的伟大工程。这个项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渠首工程位于岷江中上游交界处,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鱼嘴是岷江中心的分水堤坝,形状如鱼嘴,延伸到河中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外江为岷江正流,内江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千万亩农田。瓶口人工开挖,进水口只有10米宽,控制内江水量。飞沙堰是中间的泄洪道,洪水期间内江多余的水量和沉积物可以从这里自动排出。
渠首工程科学解决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引水等问题,使内外河流的水量始终按40%、60%分为40%、60%、60%、40%、60%,确保灌区有足够的水源,不发生洪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也感叹道:都江堰灌溉方法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此外,都江堰还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的父子相继被皇帝封为王,故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提供了李冰父子的雕像,并收藏了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据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雕刻的李冰石像。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称安澜桥、夫妻桥。它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色的景观。索桥由木排石墩支撑,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侧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7世纪)。现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沿江古道沿江古道蜿蜒于玉垒山麓,铺上红砂石,连接玉垒关古城门、古南桥、二王庙。在古代,山区的少数民族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成都平原。玉垒关城墙高大,下临危崖急流,上接山势,形势十分危险。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派马超将领驻守,保卫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都江堰不仅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而且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集政治、宗教、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价值:
意义:
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无坝引水为特色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地理条件,根据河流出口特殊地形、水、水、引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水、洪水、排沙、流量控制相互依赖,共享体系,确保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最伟大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效益越来越大。都江堰的创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伟大的生态工程,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使人、地、水高度协调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南侧,从岸2434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麓有芒城遗址,距今约4500年。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对揭示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秦朝就将青城山列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座山川圣地之一。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地质地貌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峭悬崖为特征,植被茂密,气候适宜,葱翠,古观藏趣味。龙溪自然保护区位于都江堰渠首工程北侧,地形从726米逐渐上升,峰光山海拔4582米,形成鲜明的植物带谱。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国宝大熊猫的重要分布之一。
比较分析
在世界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在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早已被废弃。只有都江堰是独一无二的,可持续使用和繁荣的。
与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相比,都江堰具有独特的理念、设计和选址;利用势头,因时制宜,不与水敌控水策略相同;规模效益是独一无二的。它是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的产物。青城山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缘,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也是中国西部两个地形阶梯的转折点,是两个植物区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生物的形成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青城山是邓崃山的前山带,是龙门山西南延伸的一部分。光山海拔4582米,都江堰宝瓶口海拔726米。相对高差大起大落,形成一系列断裂褶皱的山峰。青城山集道教文化、古建筑文化、青城武功、青城易学、青城丹法于一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山。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陵创教于青城山,次年定居天师洞,立24治(教区)。张陵四世孙张盛后裔在龙虎山建天师府后,历代天师都要到青城山朝祖。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十大洞穴之一"第五大洞宝仙九室",山区有中国最集中的道教宫观建筑,始于晋朝,盛于唐朝,反映了中国西南民俗的特点,不同于公元1416年武当山道教官赢建筑,武当山反映了宫廷建筑的特点,青城山道教建筑自然、古老、悠久,反映了中国西南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习俗。青城山道教自成立以来,宗派繁衍,久盛不衰,香火不断。
真实性和完整性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至今仍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1936年以来,渠首工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工程布局"深淘滩,低作堰","利用势头,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都江堰治水方略没有改变,效益越来越大。截至1998年,灌溉面积已达66.87万公顷,为四川50多个大中城市和数百家工矿企业提供了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森林覆盖率超过95%,植被覆盖率超过98%,自然景观极其美丽。古树名木随处可见。天师洞一棵1800多年的古银杏树,高50多米,胸径2.3米,主干高4米,围径约20米,木钟乳密集下垂1-5米,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壮观。张陵曾居住的天师洞,以及上清宫、祖师殿、建福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国家重点道教宫观,至今保存完好;桥、亭、柑橘、亭、廊,以树皮为顶,以原木为柱。隋代石刻张陵天师像、唐代开元神武皇帝的书碑、唐代三皇造像等珍贵文物、道教经典。
根据标准提名申报
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和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开创性
都江堰成立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至今已有225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0多年前,秦蜀县守李冰借鉴前人的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的特殊地形,在适当的位置选择堰,利用高低落差,符合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涨冷缩的原则,凿离堆,劈玉垒山,穿"二江"(丹江、检江即走马河、柏条河),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创造了中外著名的"天府之国",使成都平原成为中国著名的粮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为一体,综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历史悠久,效益巨大,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的先驱。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创立的圣地。它按照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进行创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的民族教育,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和前所未有的开拓性。
都江堰是世界科学中人类文明的结晶
学习技术史是独一无二的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要工程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合作,形成合理的系统工程布局,共同发挥分流排水沙、引水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洪水。具体来说,利用鱼嘴水堤从睡江引水灌溉。在枯水期,睡江60%的水自动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60%的水自动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都江堰建于眠江弯道,河流至都江堰。含砂量低的表水流向凹岸,含砂量大的底水流向凸岸。冲下洪水的沙子大部分从外江排出。小部分沙石进入内江,利用虎头岩的支撑、宝瓶口的控制和延伸到内江中心"离堆"顶部支将大部分砂石从飞沙堰和人字堤排入外江,防止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被泥沙堵塞;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内江灌区洪水过多,造成灾害。都江堰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都江堰是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建堰时,李冰还将石马埋在江中作为淘滩标志,立堰"三石人"观察水情消长,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历代高度重视都江堰水利工程,逐步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年度维修、防洪等维护体系,积累总结"六字诀"、"三字经"、"八字格言"等待宝贵的治水经验,使古堰不断发展,不废。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了如此伟大的科学成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仍然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在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的科学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了高度评价。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观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及处理奖"。
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青城山中国道教成立以来,道脉繁衍,逐渐从山中扩展到山外,甚至全国,历代龙虎山天师多来青城山朝祖。青城山是晋时巴蜀道教中心。青城山道士杜光庭注释和传播老子理论,研究整理道教理论,被道教界称为"天下一人扶宗立教"。全国全真派传戒教务法会于1995年在青城山举行。因此。青城山道教对中国道教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卓越智慧的伟大创造,是科学管理和维护的结晶。李冰从古蜀民族的治水经验中学习,采用当地材料"竹笼"、"杩槎"、"干砌卵石"、"羊圈"等独特的工程技术,年年防洪,年年修复,宏。原河工技术都江堰广泛应用于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防洪抢险。自汉代以来,它在治理突发洪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科学原理仍被广泛应用于抗洪救援的先进方法。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划时代的杰作。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和祖庭
公元143年(汉安二年),道教创始人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舍"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日师道,张陵"羽化"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汉晋时期,道教逐渐繁荣,范长生移居青城山,帮助李雄建立成汉政权。蜀中稳定繁荣,天师道成为成汉政权和蜀民的精神支柱。公元618-907年间,唐朝崇拜道教,中国道教进入繁荣时期,青城山特别繁荣。唐熙宗封青城山为希夷公,亲草祭文,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周日大甜,设2400个(道士设坛做法)。至此,我国道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山中道观达40多处,先后演变成7个教派。9世纪末,道教学者杜光庭对各派道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圆融各派,成为一代宗师。他在青城住了近30年,约有30部250卷,是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影响了中国著名的道教山脉和东南亚国家,成为"道门领袖"之一。五代时,道教音乐进入宫廷。由青城道士张孔山传谱的古琴曲《流水》于1977年被美国录入镀金唱片"旅行者二号"太空飞船带入太空,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人类知己。青城山仍是弘扬中国道教文化的主要场所。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在青城山举行了中国全真派第二次传减法会,全国各大道教名山都参加了传戒。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圆天被推荐"全真律师傅圆天律师,正宗第23代"。青城山道教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难得。
都江堰是世界上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完整的地区
青城山-都江堰位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地质结构复杂,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山脉起伏,陡坡深,气候温暖潮湿,地质历史悠久,生物种类繁多。
出版商:安阳殷墟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青城山道士学院(青城山与都江堰)》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73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