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在以下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问题意义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都不得分。
值为()。
A.0
B.2/3
C.1
D.2
【答案】A
2.A.B两点分别在四点x2y2-6x16y-48=0和x3y4x-8y-44=0上运动,A、B最大值()两点距离高。
A.13
B.32
C.36
D.38
【答案】B
A.-1或1
B.-1或2
C.0或1
D.0或2
A.连续
B.左连续但不右连续
C.右连续但不左连续
D.既不是左连续也不是右连续
A.2
B.6
C.12
D.14
【答案】D
6.已知事件A的概率为1/3,事件B的概率为1/5,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为1/15,同时不发生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是()
A.8/15
B.9/15
C.13/15
D.14/15
7.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
A.二分法
B.辗转相除法
C.大衍求—术
D.割圆术
【答案】C
8.以下不能用尺规(无刻度尺和圆规)作图的是().
A.稍微做一点已知直线的垂线
B.腰三角形,已知底边和底边的高作
C.直角三角形已知斜边和直角边
D.三等分线作为任意角
简答题
简要回答相关问题。
9.求曲线y=Ln2x.直线x=1与x=5.x轴周围的平面面积
[解析]5ln10-ln2-4
10.已知动点P和定点A(0,1,1)距离等于P到平面z=一半的距离。
(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2)动点P轨迹方程中表示的几何图形是什么?
【答案】
x2y23/4z2=3椭球面
11.不透明袋子里有10个完全相同的乒乓球兵球,分别标有1到10个数字,从袋子里随机触摸一个球,记录标号,放回袋子里.然后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标号放回袋子里。
(1)两次触球的标号之和是3的概率;
(2)两次触球的标号之和最大概率为7.
(1)1/50
(2)13/100
12.列出义务教育阶段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主要解决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主要解决方案有:
①直接开平法:用直接开平法解形(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nm
②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O)配成(x-m)2=n(n≥0)然后使用直接开平方法。
③公式法。
③公式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将各种系数放在0点a,b,C值代入求根公式
得到方程的根。
13.简要描述义务教育统计内容中数据分析的主要过程,并给出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每2个)。
数据分析的重要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统计数据集中趋势描述:平均数、中位数。描述数据离散程度:差异,标准差异
根据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
【解析】
论述题
15.(1)写义务教务阶段涉及的不等式性质(2)
(2)阐述不等式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分析(1)不等式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侧加(或减)相同数量(或公式),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C>b±C。
性质2:不等式两侧乘(或除)相同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
性质3:不等式两侧乘(或除)相同负数,不等号方向发生变化。如果a>b,C (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渐化为不等式x a的形式,例 如,(x2.x10.再利用性质1,不等式两侧同时减去10。x<30。 16.在一门练习课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例子: 如图1所示,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E是BC中点,P是对角线BD上动点,连接PE,PC,当BP为何值时,PEPC的值最小? 16.在一门练习课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例子: 如图1所示,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E是BC中点,P是对角线BD上动点,连接PE,PC,当BP为何值时,PEPC最小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大多数学生说他们做不到。 启发教师: 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到的马饮用问题:如图2所示,牧马人从a开始,在直河边喝马,然后回到B。牧马人在河边最短的路径?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D,连接BD交直线1于点C。由于ACBC=BCCD=BD,点C使用两点之间最短的线段ACBC最小点C的位置是要求。 学生:哦,会做的...问题: ⑴给出例题的过程(10分) (2)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有哪些合理和不足。(10分) 17.以下是一本有理数的教科书"—章中绝对值"内容片段: 两辆车从同一个O出发,向东向西行驶10辆km,到达A、B两处。他们的路线一样吗?他们的行驶路程相等吗? 一般来说,数轴上表示数a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a|,例如,图中A,B两点分别表示10和-10,与原点的距离为10个单位长度,因此10和-10的绝对值为10。|10|=10,|-10|=10.显然0=0。 绝对值的定义: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 如,(x10)/2<20,利用性质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可得x 10<40,再利用性质1,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10,可得,x<30。 16.在某习题课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如下例题: 如图1,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E是BC中点,P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连接PE,PC,当BP为何值时,PEPC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做。 我们回顾以前学过的“饮马问题”:如图2,牧马人从A地出发,到—条笔直的河边饮马,然后回到B地,牧马人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所走的路径最短? 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D,连接BD交直线1于点C。由于ACBC=BCCD=BD,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点C使ACBC最小,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 学生:哦,会做了......问题: ⑴给出该例题的过程(10分) (2)指出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有哪些合理和不足之处。(10分) 17.下面是某教材有理数'—章中“绝对值'一节的内容片段: 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到达A、B两处。它们的行驶路线相同吗?它们的行驶路程相等吗?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例如,图中A,B两点分别表示10和-10,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是10个单位长度,所以10和-10的绝对值都是10.即|10|=10,|-10|=10.显然0=0。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O; (3)如果a<0,那么|a|=-a 根据上述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写主要的数学思维方法;(6分) (2)完成绝对值"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主要教学过程(包括情境介绍、概念理解、概念巩固)。(24分) 采用分类整合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当研究问题包含多种情况时,必须掌握主导问题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的发展方向分为多个部分.这里集中体现的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研究的基本方向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解决方案"分,但分类解决问题后,必须整合在一起,这种合-分-合"解决问题的思想是分类整合。 第二个问题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数轴学生可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发展学生抽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1)教学重点:绝对值概念。 ⑵教学难点: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中理解其代数解释。 3.主要教学过程:⑴情境导入 创造两辆车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向东向西行驶10公里的问题情况,提出问题:他们的行驶距离是否相等? 活动1:概念初步理解结合数轴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活动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结合绝对值的定义,讨论a取正数、负数和0的差异。 判断:-个数的绝对值必须是正数。 —绝对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 师生共同总结绝对值的定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观察生活中只考虑绝对值的例子。评分标准: (1)字迹工整美观;数学概念答案准确,相关知识点答案全面。(8-10分) (2)字迹工整美观;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合理设定教学目标。(8-10分) (3)优秀: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新颖;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25-30分);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设计基本合理;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突出重点;实现中等教学目标(20-25分):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设计基本合理;基本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重点不突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15-20分) 差:教学过程基本完整;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基本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重点不突出;基本实现教学目标(10-20分) 差:教学过程不完整;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新课程标准理念没有体现;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没有实现(0-10分)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答案『2021年下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真题答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73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