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依然令人难忘——
2021年11月13日,华南理工大学返校日,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半的大佬都到了,场面相当震撼。
以前是深圳人VC投资者也分享了一次经历。自2019年以来,他沿着华工校友圈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挖掘了几个项目。对方的核心团队几乎都是毕业于华工的理工科男,在这一行中,华工系相当凶猛”。
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第一甲工业学校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后来成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这所巍巍学府经过百年沧桑,培养了56万种优秀人才,被誉为工程师摇篮。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学生支撑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半。
小鹏汽车何小鹏、宁德时代曾玉群、广汽集团曾庆红、威马汽车沈晖、创维集团黄宏生、亿纬锂能刘金成……不胜枚举。何小鹏曾开玩笑说: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想造车,只要你在校友群里吱吱叫,学长们已经帮你搞定了供应链。”
从何小鹏到沈晖,一群华工校友
支撑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
黄埔军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华工。
三大巨头之一创造了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何小鹏是华工校友。何小鹏出生于湖北黄石,从小成绩优异,1995年成功考入华工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后,他先先加入了亚信公司,然后在2004年拉上了大学校友梁杰UC优视。经过十年的发展,UC2014年以43.5亿美元卖给阿里巴巴。37岁的何小鹏一夜之间实现了财富自由。
何小鹏的儿子出生于2017年。作为一个新父何小鹏心中有了更深的目标感,想做一些让儿子以后骄傲的事。此时,在广汽研究院工作多年的夏恒和何涛创立了小鹏汽车的前身——橙行智动,何小鹏是这家初创公司的天使投资者之一,他选择全职加入。
2020年8月,小鹏汽车敲响了大洋彼岸IPO时隔不到一年,43岁的何小鹏在港交所迎来了第二次钟声IPO敲钟,小鹏汽车最新市值3000亿港元。
何小鹏与母校互动密切。第二届1024小鹏汽车智能日正在华工校园举行。对于母校来说,何小鹏曾经感慨中国工人在考虑如何用技术改变世界,商业化相对较少,但一二十年后,商业化随之而来。许多学科,越底层,越基础,越有想象力。无论是电池还是电机,中国工人在这些系统中都做得很好。”
在何小鹏身后,还有一个校友在追他——沈晖,威马汽车创始人。他在广州长大,17岁时被中国工程力学录取。后来,沈晖选择赴美深造,获得工程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回顾中国工人的学习经历,沈辉曾经说过:我本科毕业后去了美国。中国工人四年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这样我就可以跳高云,开放思维,卷起袖子一点一点地工作。在美国多家巨头任职后,沈晖于2009年底回国加入吉利集团担任高管,工作了6年,期间萌生了创业念头。
沈晖于2015年10月正式成立威马汽车。仅用了16个月,威马汽车就独立建成并投产了智能制造车厂。一个豪华投资阵容聚集在这个造车新势力的背后。红杉中国,腾讯SIG海纳亚洲等待知名机构的身影。最新的威马汽车D雅居乐集团领导的两轮融资金额达到1.52亿美元奔赴科创板IPO。
还有一位华工老学长在造车行业奋战,那就是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黄宏生,1956年出生于海南临高,主修华工无线电工程。毕业后,黄宏生先是在国企工作,然后于1987年辞职下海,成立了未来著名的创维集团。令人惊讶的是,黄宏生53岁时,又一头扎进新能源汽车制造,成立了凯沃汽车集团。
十年前,当我第二次创业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我不仅要处理这个陌生的行业,还要抵制旁观者的嘲笑和怀疑。也许他们从一开始就认为我是汽车行业的失败者。他们猜测我能在汽车行业呆多久。黄宏生曾回忆道。
当然,成功创业的黄宏生也没有忘记回馈母校。早在2010年,他就向母校捐赠了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设立宏平长青基金,资助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自成立以来,该基金奖励了数百个集体和个人。
环顾四周,许多华工校友活跃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一线: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长安福特总裁何晓庆、宝能董事长姚振华、富盛汽车总经理刘云波……成千上万的新能源汽车诞生于华工校友手中。
还有曾玉群,他们都毕业于华工
遍布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创造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这也离不开中国工人。
典型的代表是宁德时代创始人曾玉群。1968年,曾玉群出生在福建宁德的一个农民家庭。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曾玉群首先被分配到福建的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然后来到东莞新科磁电厂担任工程师。
1998年,他被华工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录取,并获得硕士学位。此后,曾玉群和两位老同事共同创立了新科源科技(ATL),主要的消费产品电池,以赢得包括苹果在内的许多大工厂的订单,ATL一举打开市场。
2011年底,曾玉群果断将ATL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短短十年,宁德时代迅速崛起,成为电力电池的绝对霸主,市值突破万亿大关,高达1.3万亿元。
有趣的是,宁德时代也开始与华工合作。据报道,工吴贤明智能工程学院与宁德时代进行了深入合作。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担任创始人。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应用于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生产。
而曾玉群的老对手,易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也是华工校友。刘金成,1981年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主修物理化学。本科毕业后,刘金成在一家国有工厂工作了5年。此后,刘金成被聘为德赛能源科技副总经理,负责开发生产手机电池、碱性电池等产品。
这时,刘金成心中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于是他于2001年成立了亿纬锂能的前身惠州金达电子有限公司,仍然去做锂电池。在此期间,刘金成还继续学习,获得了华工材料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如今,亿纬锂能跻身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前十,最新市值近2000亿元。早在2012年,刘金成就就在华工设立了亿纬锂奖学金长期资助优秀学生,与华工开展校企合作。
不仅是动力电池,还有华工校友。例如,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巨湾技术研究董事长黄向东、华丰创始人谭女英、通达电气董事长陈丽娜、博雷顿科技董事长陈方明等。用何小鹏的话说: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想造车,只要在校友群里吱吱作响,学长们已经帮你搞定了供应链。”
为何是华工?
为什么华工校友占据了新能源汽车的一半?
从华工的历史开始。华南理工大学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设了汽车专业,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汽车电气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并出版了自己的教科书《电动汽车学》。
这里有一个细节:华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学校最大的学院之一,拥有多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华工已深耕汽车领域40多年。
为何总是华工?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梳理,中国理工大学的秘诀之一是提前布局,重点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急需的复合交叉学科人才,为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一种综合高度集成创新产业对跨学科、跨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据了解,华工有10个学科进入ESI(基础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四个学科进入前1%‰,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此外,国家和地方汽车零部件技术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和机构已在中国工业公司建立。
秘诀二是华工不仅促进学科交叉,而且非常注重产学合作。高松曾介绍,车辆工程等专业实行五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亿威锂能、蓝微新源等企业深入参与了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三个秘密是“ 智能”培养模式。随着AI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最重要的着陆场景之一,并演变成智能汽车之战。为此,华工不仅继续加强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而且通过实施‘ 智能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基本技能培养。目前,华工已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并建设了8个人工智能辅修微专业。
科研要顶天立地这就是华工一直遵守的观念。所谓顶天,强调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立场是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积极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向先进生产力转变。这与博学慎思,明辨认行的华工校训不谋而合。
除了个人自身的努力,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就像小鹏曾经说过的,很多华工校友选择了需要长时间坚韧的赛道来创新,所以更有爆发力。当然,这并不是说工人的校友会看到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而是每个人都在这样做,只是符合国家发展计划,成为政策鼓励的对象,所以他们利用这一趋势。”
回顾十年前,没有人会想到新能源汽车将来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天,这是一场能源保卫战,也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中国工人意外地投身于这个时代的洪流。
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证书和华南理工大学92年,中国造车江湖最大门派的主要内容已经完成!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证书这一幕依然令人难忘》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71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