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会穴最早是《难经》四十五难提出:八会经言者,何也?府会太仓(中湾)、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织、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羊肉)……包括热病在内的会之气穴。”
八会穴是脏、脏、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集的八个穴位,即 脏会章门,脏会中湾,气会羊肉,血会横膈膜,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织,髓会悬钟。
八会穴主要腑、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为主,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
1、腑会中脘
水谷必须通过胃的腐食,才能吸收水谷的微妙,即胃,五脏六腑之海,水谷都入胃,五脏六腑都禀气于胃。《难经翻译》注释:太仓本系胃的别名,在这个系经穴,即中湾穴,脐上4寸。而且中湾穴位在胃中,当胃中央,又为胃之筹穴,主治胃腑疾病,所以称之为会。作为六腑之气聚集的地方,中湾也是因为六腑之气都禀于胃,胃属土,是六腑之源。
中湾也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位置:中湾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中线,脐中上4寸。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次见到气穴论五十八篇:上纪胃也
《难经译释》记载:太仓本系胃的别名,在此系经穴,即中湾穴,在脐上4寸。”
曾用名:胃湾穴、大仓穴、上纪穴、太仓穴、胃管穴、中管穴、三管穴、中碗穴。
归经:任脉
主要的治疗作用
健脾化湿,补中益气,通络止痛,胃逆
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呃逆和血症。
腹痛
《针灸大全》记载中满不快,胃痛寒,中湾一穴,大陵二穴,三里二穴。
根据上述记录,中湾与足三里的上下兼容体现了黄帝内经灵枢中提到的治疗规律病在上者下取,病在下者高取,病在头者取,病在腰者取。
呃逆
《万病回春呃逆》记载:大致发呃不止,将乳香纸卷烧烟,熏鼻中艾灸、羊肉中、期门三处即效。
胃气逆则打嗝,羊肉为气海,主要治疗气机不光滑;中湾为内脏,胃穴,两穴配伍可达到减少胃气,调节气机的效果。
血症
《针灸大成》记载:吐血等症:羊肉、中湾、气海、三里、乳根、支沟
《类经图翼》记载:中湾、气海二穴灸脱血色白,脉络弱,手足冷,饮食少思,强食即呕,宜灸,效果如神
治疗气虚血证时,一般采用中湾配气海、足三里等穴,以补气摄血。
2、脏会章门
章门穴是脏气聚集的部位。有学者认为脏是隐藏在体内的内脏。章门是脏的,是由章门穴与脾脏解剖位置的关系以及脾脏在五脏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章门穴是脏气聚集的部位。有学者认为脏是隐藏在体内的内脏。章门是脏的,是由章门穴与脾脏解剖位置的关系以及脾脏在五脏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针灸甲乙经二十三难:章门,脾也,……直脐季节在大横外威胁端。”汉·华佗的《元门脉诀内照:脾之系者,从横膈膜中间,微近左胁,居上。季节性威胁是威胁的下部,是章门穴所在部位,脾脏位于人体的左威胁部位,所以有藏会季节性威胁(章门)之说。《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脉也土,孤脏以灌四旁。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气血生化的源泉,张门是脾的募穴,具有运化水谷精细、输送津液的功能,主要养四脏,所以有五脏取禀于脾之说。
位置:当第11肋游离端下方时,人体侧腹部。
:脉经记载:关脉慢,人不欲食,胃气不调,脾胃不足。宜服平胃圆,补脾汤,针章门补。”
曾用名:
季胁,难经。
长平——《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
胁命——《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
威胁——《铜人输穴针灸图经》、《西方子明堂灸经》等书。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浅层布有第十、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胸腹壁浅静脉属支。深层有第十和第十一胸神经和肋间后动、静脉分支或分支。
:足厥阴肝经。
章门是八会穴之一脏会。脾之募穴。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之会穴。
《针灸甲乙经》记载脾募也。……足厥阴,少阳之会。”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
主治:
脏会章门古代文献记载,章门穴的主要治疗范围主要集中在肝脾疾病,如胁痛、不欲食等。在目前的文献中,当代医生对这个穴位的应用与古代文献基本相同,但主要是肝病。
临床章门多与支沟配伍用于治疗胁痛,如《针灸易学》记载:胁痛:支沟、章门、阳陵泉、委中。
章门是五脏之气聚集的部位,具有益气解郁健脾的功效。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络的经络穴位,具有疏利三焦气机的作用。二穴可疏肝利胆,助运化,治疗肝胆气机异常引起的疼痛。
2、
腹痛腹胀
《针灸资生经》记载:三里、章门、京门、李兑、内庭、阴谷、络却、昆仑、商丘、阳陵泉、曲泉,主腹胀满。
章门穴配伍胃经合穴足三里,荥穴内庭健脾胃,消除胃肠积滞;
3、
慢性胃炎、肥胖、糖尿病
章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肝胆相表。肝胆也与其他脏器相连,如厥阴肝经的支持者,从肝脏分离,注入肺,脾经注入心足少阳胆经的支持,下经颊车与足阳明胃相连。
章门横隔下,上临心、肺、肝、肾。特别是由于脾脏位于人体的左威胁部位,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缘,张门与脾的关系更为密切。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肥胖、糖尿病等。
俞募配穴
余穴位于背部,募穴位于胸腹,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对应。治疗时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阳引阴,从不同角度调节脏腑功能的阴阳气血。
脾俞是太阳膀胱经输穴,是脾气转移 、输注之所 ,补脾阳,助运化 ,除水湿 之功。
章门是肝输穴,脾之募穴,八会穴之一,是五脏之气输注的地方。两者可疏肝理气,温补脾阳。用于治疗肝脾不调、脾胃虚弱引起的胸胁胀满、疼痛、脾胃虚弱等疾病。
指经筋气聚集的部位。《素问·脉要精微论:膝为筋之府,
所有的经筋都结在膝盖上,主要约束膝盖,有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所以膝盖是屈伸的机会阳陵泉穴位于膝下,为胆经合穴,肝胆为表内,因此清·徐大椿在《难经经释》中说:肝主筋,胆其合也,故筋会阳陵。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筋结的地方,大筋在于膝,所以云:所有的筋都会在阳陵泉 。
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凹陷。
归经:足少阳胆经
穴性:八会穴之一筋会。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
阳陵泉具有活血舒筋、通络利胆的作用,因筋会阳陵泉,因此擅治筋病。阳陵泉配伍应用
膝骨性关节炎、中风、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姜梅等针灸治疗。方法:将 92 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46 例如,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片,1 个疗程为 15 天,共治疗
2个疗程。实验组选择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委中、内外膝眼进行针灸 天 1 次,1 个疗程 15 天,共治疗 2 个疗程。结果:实验组48
病例中,显效 21 例,有效 25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5.8%效率为95.8%
81.3%,与两组疗效相比,实验组疗效较好,说明阳陵泉、足三里等穴合用可舒筋止痛,达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目的。
万娇等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方法:选择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中渚、肩、阳溪、外关、曲池、手三里、三阴交、腿关、阴陵泉、血海、臂膀进行针灸。(
<0.05)提示阳陵泉、足三里穴可活血补气,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
坐骨神经痛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如王星。方法:选择阳陵泉、环跳、秩边、承山、委中针刺 天 1 次,1 个疗程 10 天,1 个疗程后隔 2 下一个疗程每天进行一次治疗
3 个疗程。结果:在 50 在病例患者中,总是有效的 98%说明阳陵泉与环跳等穴合用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
绝骨即悬钟穴,或指阳辅。杨嘉三在他的《针灸》中有这样的分析:在古代文献中,足少阳经的悬钟和阳辅二穴的别名都被称为绝骨。腓骨下部,所有髓都属于骨,故称髓会。(元代滑寿《难经本义》引来四明陈氏,脑为髓海,脑有枕骨穴,当枕骨,绝骨误也。明代吴昆的《针方六集》怀疑绝骨是完骨。清代叶霖的《难经正义》认为是指玉枕穴)。
位置:小腿外侧,踝尖3寸,腓骨前缘。
穴性:八会穴之一髓会。足少阳胆经络络穴。足三阳络穴。
曾用名:绝骨-备急千金要方),髓孔-艾灸图残卷
中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常用于悬钟配伍治疗。
中风
中风后足内翻刘艳平等针灸治疗。方法:选择悬钟、阳陵泉、丘墟、解溪进行针刺 周 6 次,共治疗 4 周。结果:在 40 病例中,康复 13 例,显效20
例,好转 5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5.0%提示悬钟、阳陵泉合用,可舒筋活络,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坐骨神经痛
冯世华针刺治治疗坐骨神经痛。方法:针灸治疗悬钟、阳陵泉、环跳、昆仑、肾俞、腰椎夹脊穴。 180 例中,痊愈 108 例,显效 46 例,进步
21 例,无效 5 例子,总为 97%。
腰椎间盘突出症
舒雅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悬钟、阳陵泉、腰夹脊、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命门、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承山、昆仑、殷门针灸。隔天 1 次,1
个疗程 10 次。结果:持续治疗 3 疗程后,治愈 35 例,好转 11 例,未愈 4 例子,总为 92%。
悬钟(绝骨)属足少阳胆经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两穴内外阴阳相对。对刺、透刺常用。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和足三阴之会穴,调节肝、脾、肾经,脾主肌四肢。脾气充沛,四肢肌肉强壮有力。如果脾阳不足不能化生,肾就会失去营养。腰为肾脏,肝肾气血运行顺畅,使腰部强壮,活动自如。悬钟属足少阳胆经穴,八会穴之髓会·
刺腰痛篇:腰痛不能俯仰,刺足少阳,刺补髓舒筋通络。
在古代文献中,膈俞与主血脏腑的关系是血会的基础。与主血功能密切相关的脏腑主要是心、肺、肝、脾。血的营气来源于脾胃化生的微谷,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膈俞为血会在《针灸大成》中有解释:盖上则心俞,心主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所以膈俞为血会。类经图翼从穴位位置解释:足太阳穴,谷气从膈到上焦,化精微为血,故称血会。
位置: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一血会。四花穴之一。
功效:宽胸利膈,降反止呕,调节气血,活血化瘀。
1、 膈肌痉挛
膈俞能补气养血, 利膈平逆用于治疗呃逆等疾病,刘氏等。 2 用膈俞沿皮刺入肝俞的埋针治疗顽固性呃逆 48 例, 结果痊愈 42 例, 有效 4
例, 无效 2 例, 总效率95.8%。
横膈膜是血之会, 泻膈之热, 能清热血分。治风先治血, 因此,血行风自灭, 膈俞穴还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
黄氏采用单穴膈俞穴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 68 例,同时与 40 比如西药组口服抗组胺药,肌注维丁胶钙。针刺组愈合了 47 例, 好转 15 例,
无效 6 例, 总有效率 达91.4%。
3、血液病
滑伯仁云: 膈俞是由太阳脉气引起的,太阳多血, 血乃脉象。膈俞补之补阴血,摄血止血,强筋脉,
腹泻调血活血,祛瘀生新,临床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呕血、心血管疾病等各种原因。
4、痹证
《针灸甲乙经》记载:背痛恶寒, 脊强, …
膈俞主之。足太阳经络、经别、经筋的循环和分布都经过这个穴位,所以足太阳经络被邪恶侵袭的痛苦属于这个穴位的治疗范围。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等现代治疗效果较好。
四花穴是膈俞和胆俞的合称,属于背俞穴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激发人体正气的重要穴位。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功能、治疗相应脏腑慢性虚弱的特点。
《难经》中关于骨会为大织的讨论是后世许多医生继承的。元代医生滑寿在《难经本义》中有云:骨者髓所养,髓从脑下注入大织,渗入脊心下贯尾骶,渗入骨节。明代医生王九思《难经集注》也有记载骨
大竹穴项后第一椎两侧相去一寸五分。脊柱大椎旁(椎骨又称织骨)大织是背俞之首,故称骨会。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棘突下,后中线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穴性:八会穴之一骨会。足太阳,手太阳之会。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治疗颈椎病常见的大织配伍应用。
颈椎病
吴耀持等人用针、大椎、后溪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以口服美洛昔康为对照组。与长期疗效相比,针组的总效率是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99.0%
93.3%。说明大竹是骨会,能补肝肾,强筋健骨;配合大椎调节督脉阳气,后溪通督止痛,各穴合用,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指太渊穴全身经络之气。太渊穴位于寸口脉,是肺经的原穴,是百脉与肺气相结合的穴位。《难经》中有脉会太渊的说法,即太渊是全身经络之气聚集的地方。寸口的这一特点为脉会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位置: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
归经:手太阴肺经
穴性:八会穴之一脉会。手太阴肺经原穴。五输穴输穴。
曾名:太泉、大泉、天泉、大渊、鬼心。
1、主治肺病
太渊穴的定位首次出现在《灵枢穴》中·本输:太渊,鱼后一寸陷者……。针灸大成记载:掌后横纹头,动脉。可以看出,太渊穴的位置是寸口(气口)的位置,而根据中医脉学理论,右寸脉候肺部。由此可见,右寸位置几乎与右太渊穴重合,因此太渊穴在定位上与肺部密切相关。
2、 失眠
《难经》记载:人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魂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情绪极端,悲伤,肺气虚耗,肺不安,人不能睡觉。针灸太渊对这种失眠,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到肺中,以补充肺气虚。当肺胆得藏时,睡眠恢复正常。
3、 无脉症
太渊穴为脉会,可用于治疗血阻无脉症;
4、 痹症
太原是手太阴肺经穴,肺主气,气能促进血液运行,抗外邪,而太原是五输穴中的输穴,能治疗关节疼痛,而且是肺经原穴,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所以针灸太渊可以治疗瘫痪。
5、
太渊是八会穴之脉,全身气血汇聚,具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因此可治疗血证。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太渊对咯血有显著作用。
8、气会膻中
《难经?四十五难中没有明确提确提及羊肉中的具体穴名,但后人按《难经》的含义认为是羊肉中的穴位。明代医生张世贤在《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中说:三焦,上中下焦。两乳中,羊肉中穴也是。灵枢位于胸中,位于肺所居。海论提到羊肉中的人是气之海;
羊肉穴是心包经络募集穴,心包与三焦相表,手少阳三焦经络羊肉,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道路,羊肉与气化三焦密切相关,所以羊肉穴是气聚集的地方。
位置:膻中(dàn zhōng)两个乳头连接的中点在前中线,与第四肋间隙相平。
《甲乙经》《巢氏病源》《千金》《外台》
元儿-《甲乙经》
胸-千金,
元见-针灸大成。
上气海,元况-类经图翼
归经:任脉
穴位属性:羊肉穴属于任脉,是小肠经、肾经、脾经、三焦经、任脉的交会穴。
主治
:1、肺、脾、胃、心脑病证为主,咳嗽、哮喘、胸痛、心痛等,尤其适用于心肺气虚证。
:1、肺、脾、胃、心脑病证、咳嗽、哮喘、胸痛、心痛等,特别适用于心肺气虚证。2、调节气机、肺气逆转、肝气郁结等。产后无乳腺增生等。
皮肤、皮下组织、胸骨是羊肉穴下的。前皮支、胸腔内动、静脉穿支主要分布在第四肋间神经。
1.善于治疗上焦和中焦的疾病
羊肉穴位于胸部,靠近心、脾、胃等脏腑。按照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羊肉穴对局部脏腑病证有很好的效果。《灵枢·《海论》记载羊肉中的人,是气之海。羊肉通过胸气街,是标准和结的地方,更适合上焦和中焦。
《难经》记载:气会羊肉,疏说:气病治此,羊肉是气会,别名上海,具有调节气机的功效,对气逆、气滞、气闭等多种气病有较好的效果。
肺摄入的清气与脾胃运输相结合的宗气聚集在胸部。《内经》记载宗气具有贯心脉、行呼吸的功能。羊肉穴可以调节宗气,宗气盛更有利于发挥上焦功能。
本文仅代表现阶段的研究认知水平,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医学知识不断更新!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请收集,转发我的文章。
每周更新的内容主要是成人针灸按摩和儿童按摩!感谢您的关注!
太泉幼儿园毕业证样本图片和八会穴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完成!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太泉幼儿园毕业证样本图片(八会穴最早是《难经》四十五难提出:八会经言者,何也?)》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71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