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背后的故事(如何把重点放在高校开设微专业上?小而美的快餐)

吴飞教授开设人工智能微专业,浙江大学本科生袁洛添试探性询问其可能性。微专业作为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合补充,成为越来越多学生跨学科研究生学习的途径。微专业具有小而美的特点,类似于快餐,旨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开设微专业时更注重市场和行业需求,同时尝试采用联盟制度来确保学分互认。微专业的上课方式比慕课更舒适,并吸引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大咖的加入。虽然微专业受到质疑,但其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学习的动能,激发了交叉学科的发展潜力。微专业看似不系统,更需要系统设计,一些高校采用点、线、面的组织模式逐步推进。此外,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逻辑思维的框架,并赋予他们品牌效应。在疫情背景下,微专业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和多个大学印章的呈现令人感动。总之,微专业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合作研究的发展。

吴老师,我能读你的直博生吗?我花了半年时间准备去你的办公室。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生袁洛添试探性地问人工智能(AI)研究所长吴飞。

看着愣住了,看着的年轻人,吴飞愣住了。

毕业证背后的故事(如何把重点放在高校开设微专业上?小而美的快餐)

吴飞一年只有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一般来说,他只招收计算机学院或混合班的学生。同门同道的指导很方便,但半年准备去你办公室这句话让他的心突然软化了。

我不能拒绝学生。吴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特别是学生给出的理由——学习AI X(除人工智能以外的专业)微专业,基于人工智能实现AI浙江大学教授陈越开发的化合物合成算法BAT在程序能力测试中得满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吴飞决定给袁洛添唯一的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选择微专业实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习。高校微专业建设也刮起了一阵风。自2022年初以来,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试水微专业。

为什么微专业会成为学生争夺的热点?如何把重点放在高校开设微专业上?

小而美的快餐

不久前,苹果CEO蒂姆·库克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石立峰为了锻炼听力,专门遮挡了字幕。第一种感觉是,即使是英语不好的人也能清楚地理解新产品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这自然让他想起了选择工程项目投融资微专业的初衷——如何向他人解释项目是可行的。此前,由于产品融资可行性分析不合理,同学们在比赛中遗憾失利。如果你有投融资思维,很容易沟通。”

在微专业课上,他不仅补充了这部分知识盲区,还学会了用风险管理思维规划人生。比如毕业后是去北京还是留在天津,不再是拍脑袋决定,而是经过风险量表的合理分析。

当复杂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依赖多学科知识时,哪种形式最适合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国高校的专业划分比较详细,如果有交叉需求就开一个专业,新专业就会无穷无尽。微专业为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合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在学习主要专业的同时,如果学生想了解其他专业知识,只需要学习主要课程,就可以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姜兆亮说。

如果专业是大餐,微专业是小而美的快餐。天津大学管理经济系教授刘俊英说。

刘俊颖将天津大学第一个微专业——工程项目投融资定位为社会人应该知道的基础知识。从普通人买房到项目开发成功,给学生一个知识框架下的逻辑思维。小班教学,7门课,每门课几次线上课 线下课4次,共10学分,处处体现微特征。

在石立峰看来,微专业的上课方式比慕课更舒适。以微命名的微专业、微课、微创业、微公益等项目,符合年轻人追求快速高效的心理。学分要求也让学生不容易弃课。

此外,微专业与辅修课相比没有压力。辅修通常有40或50学分。选择辅修意味着你将失去周末。主修和辅修的平行学习压力很大。由于时间和精力被大量占用,本科生可能无法进入实验室并参加社区活动。

每个人都渴望在学有余力的时候探索世界的不同风格。凭借轻装上阵的微专业,石立峰将其描述为任督二脉,打通了‘斜杠青年’(指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具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

2018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个在线微专业——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类似于微专业,还有起源于德国、发展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台湾省大学流行的学程,以及后来出现在西方大学的学习徽章和微学分。由于网络教育的推动,前者的出现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密切相关。

除了大学,美国AT&T;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隆创办的在线教育公司Udacity纳米学位于2014年推出。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分量特别小,开课内容急需市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长任副教授文文说,交叉学科的培训模式早在20年前就出现了,但近年来进入了学科专业目录。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尤其是疫情冲击下重构的学习方法,市场急需的短、平、快知识被迅速打包传递给学生。微专业是课程学科逻辑与市场逻辑协调的产物。”

有一种知识叫做知识楼建设

课时少,学分量小,微专业看起来更像是系统但不那么系统的项目。

山东大学是中国较早开设微专业的大学之一。姜兆亮将开设微专业的目的分为横向拓宽(更广的知识交叉)和纵向加深(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

横向拓宽在高校微专业开设中更为普遍。吴飞把它比作降维打击。比如任何专业都离不开。AI,但不需要计算机专业那么难的知识,一门AI X微专业能满足需求。

吴飞开设微专业的过程更具戏剧性。

多年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套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作为这套教科书的领导者,吴飞在会议上被一名外国教师邀请参加学校其他专业的人工智能课程。然而,浙江大学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吴飞只能抱歉地告诉他,没有余力为其他学校开课。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听说后说有同样的困惑——也没有余力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如抱团取暖。2021年1月,华东6所高校在上海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跨校共建课程,招收第一期AI X微专业辅修项目学生(大部分高校微专业非辅修)。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亲自为学生讲课。

之所以敢于X专业之所以敢于开课,是因为开课者有信心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核心知识。挖掘核心知识来自教师对精品课程的锻造。例如,华东六所学校都有自己擅长的高质量课程、优秀的教师和长期抛光的教大学在智能独立系统和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理论和应用方面的优势。

刘俊颖的课程背后还有一流的学科、优秀的教材、优秀的教师等,以及与企业的长期互动。教学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简化复杂性的过程。”

在短时间内解释一门课程,交给普通教师可能无法接受。有一次,其他高校老师抱怨微专业砍掉了这么多学时,觉得刚开始就结束了。

教育部现在创造了大量的金课,刘俊颖很好奇——金课到底能做什么?金课是以独立目标存在的。如果微专业的六门课都是金课,有企业家的深入参与,就能产生更有爆发力的项目。”

由于教学深度有限,微专业受到各种质疑。比如不系统怎么称之为专业;只是噱头,根本无法实现交叉。

然而,在吴飞看来,有一种知识叫做知识楼的建设。

教师应该从宏观上解释微专业知识建筑,即X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一层和第二层是什么,顶层是否有‘指南针’或‘避雷针’。让他们知道如何打开每扇门,但不必亲自为他们打开所有的门。吴飞告诉《中国科学报》,建设知识建筑的能力训练可以看作是知识学习的一个小动能。也许这个动能很小,但如果注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可能会激发X的发展。袁罗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微专业看似不系统,更需要系统设计。

刘俊颖设计了一头一中一尾的结构。头是给学生讲课,让老师和企业家讲解课程与微专业的关系;中是六门课程;尾是深入企业的实训营。

吴飞也坚持教材-课程-课程-
实训平台三位一体的思路。在第一阶段,他试图将交叉选修课细分为人工智能药学、人工智能法学、计算社会学等9门课程。考虑到很少有人选择一些课程,第二阶段取消了具体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教授文理、工农医学所需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掌握了大部分知识点,就可以认定他通过了交叉选修课。”

这一改进得到了联合体大多数教师的支持,也方便了师生依靠这些知识点开展其他课程。

点、线、面的组织模式

如果一所大学渴望尝试微专业,不妨先从点试水。这也是天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微专业建设的第一步。

微专业开设失败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最担心的是微专业没有候选人。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一观点。虽然后来的发展恰恰相反,由于招生规模不大,石立峰和袁洛在选择微专业时,需要千人拼手速或参考绩点排名。

一些大学也有失败的案例。由于缺乏研究,一些常识性话题或主观上认为有助于学生生活和工作场所的话题被设置为微专业,最终很少有申请者。

在分享设立微专业的经验时,刘俊颖认为,好的话题是成功的一半。了解行业需求是建立微专业的关键,频繁密切的企业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敏感,特别关注微专业的名称。首先,他们应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感兴趣。姜兆亮说,传统的学科名称在微专业名单中几乎看不到,如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法律与网络安全、商业领导等。

条件成熟后,点可以发展成线。

山东大学的微专业已经开设了三年,从最初的17门到现在的47门,学生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在此之前,慕课学习的弃课率普遍较高,在物以稀为贵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坚持学习不弃课?

山东大学采用象征性收费的方式。一学分收100元,费用全部返还学院,用于微专业建设。初衷不是收费,而是让学生有谨慎选择、不放弃课堂的动力,让老师有开好微专业的压力。姜兆亮说。

当线过渡到面时,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做好学分互认。

华东六所学校成立的联合体是在原华东五所学校联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基础上成立的。这六所学校实力相当。相对而言,跨学分互认并不难。

济南离长三角不远,当地10所大学成立了长青联盟,联盟内有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每所大学都推出了一两个特色微专业。酿啤酒,学针灸……学生们学得很开心。在准备之初,姜兆亮为他们担任顾问,准确定位学校的特点和亮点尤为重要。如果是英语微专业,本科生选择职业学校英语的概率是多少?

在操作上,学校水平不一定比整齐划一更难。考虑到课程选择、收费标准和学分相互认可的压力,是否采用联盟制度还需要分析具体问题。

点、线、面都有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专业和微专业开设了同一门课程,重复开课能互相认可吗?这也是吴飞担心的问题。

直接拿现有的专业课可能达不到微专业的要求。姜兆亮不支持拿来主义,就像筑墙一样,不可能随便拿8块砖,筑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山东大学所有微专业课程都是定制的。根据建设目标,所有新课程都将被设计和开发。每个课程标准和课程编号将标记微字,以区分专业课程。

只有在一个地方,微专业与常规课程交叉。

在最初的设计中,山东大学微专业的学分与学生毕业所需的学分相互独立。经过一年的运营,他们发现对于中途退出微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分已经完全没用了。改革后,我们将微专业学分与通识课学分相结合。若学生不想取得或未取得微专业文凭,相关课程可直接替代部分通识课程学分。”

微给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微的灵活性给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学习时间少,内容面向市场需求,更能吸引业界、学术界的大咖加入。例如,刘俊颖邀请了18位行业精英,尤其是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在学生在线授课。行业精英向学生展示,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刘俊颖说。

华为、商汤等企业主动加入AI X微专业,让学生始学习校园开发的编程平台,而不是让校园被国外编程技术占据。吴飞开设了人工智能培训课程。过去,企业培训主要教授使用工具的一个方面,微专业教学往往是这样开放的。我们之前谈过深度学习算法,但现在我们将实现编程框架……用具体的项目设计串起学生学到的算法和模型。

由于教学形式多为线上线下结合,对象不再局限于校内学生。一些微专业,如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也向社会开放。不同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不同,增加了开课难度。刘俊英不建议课程开设一锅炖,但更适合合并类似项目。知识储备相当的人开设了一个特殊的定制课程,校园微专业更适合从零开始的人。

在线开设大量微专业课程,姜兆亮提醒,要注意一定比例的线下课程开设。通过屏幕交流,我总觉得温度不够。除了知识,情感很难充分交流。更重要的是,核心课程涉及实用性强、相对全面的内容,会议讨论可以更好地保证课堂质量。”

作为近年来高校的新项目,也有人质疑同样的配置在专业学习中似乎不难实现。特别是一些高校的辅修学分降至十分以上,相当于微专业学分。为什么要依靠微专业进行人才培养?

文雯指出,这可能是一个更灵活的选择。根据教育部对本科辅修专业的规定,很多高校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辅修专业(学位)必须是学校现有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本科专业。微专业没有这样的要求,即使大学没有这个专业,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独立设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微专业毕业证书的有效性。此前,一名Udacity从一名从未听说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学生到贵阳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学生获得了8个纳米学位。那么,校园微专业毕业证书如何赋能学生呢?

刘俊英的观点非常明确,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框架不是让他们直接获得微专业是锦上添花。”

根据调查,首届AI X84%的微专毕业生愿意继续攻读硕士学位,94%的学生表示将为未来的交叉研究做准备。

此外,华东六校 华为、商汤本身也是一种品牌效应。”吴飞说。刚开始做微专业的时候,他一直以为毕业证上有浙大印章,复旦印章,但最后呈现给他的是,一张毕业证上有六所大学印章。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快递轮换盖章,让他感到莫名的感动。

关于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和6所大学的印章,让人感到莫名的感动……主要内容已经完成!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毕业证背后的故事(如何把重点放在高校开设微专业上?小而美的快餐)》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71259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 快餐营业执照样本(哪里可以改?)

    原告认为被告侵犯了其商标专用权及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的侵权行为包括在经营场所内外显著使用“秦朝”字样等。法院认为被告在其店面装饰和商品上使用的是商标和文字图形组合,并没有单独突出使用原告的商标文字,不构成商标侵权。关于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法院认为被告的企业名称是经过合法注册,且其使用的商标具有合法来源,被告的行为不违反诚信原则,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法院最终认定被告的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2022年11月11日
    150
  • 毕业证背后的故事(如何把重点放在高校开设微专业上?小而美的快餐)

    吴飞教授开设人工智能微专业,浙江大学本科生袁洛添试探性询问其可能性。微专业作为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合补充,成为越来越多学生跨学科研究生学习的途径。微专业具有小而美的特点,类似于快餐,旨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开设微专业时更注重市场和行业需求,同时尝试采用联盟制度来确保学分互认。微专业的上课方式比慕课更舒适,并吸引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大咖的加入。虽然微专业受到质疑,但其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学习的动能,激发了交叉学科的发展潜力。微专业看似不系统,更需要系统设计,一些高校采用点、线、面的组织模式逐步推进。此外,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逻辑思维的框架,并赋予他们品牌效应。在疫情背景下,微专业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和多个大学印章的呈现令人感动。总之,微专业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合作研究的发展。

    2022年11月28日 下午9:01
    120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