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远升/口述
恐慌/写作
我叫宋远升(@70后出生于山东临沂兰陵县的一个小山村。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好,但家里很穷,
初中二年级因为交不起每学期15元的学杂费而退学。
告别校园后,我在采石场搬了石头,下了铁矿,进了煤窑,吃了无数苦头。18岁那年,我目睹了我的工人在井下被石头击中后当场死亡。
这件事提醒了我,让我意识到靠苦力改变命运太难了。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我的生命可能会失去。
18岁的我辞去煤窑活计后,带着几百元的存款回到初中。现在看来,这个鲁莽的决定把我带到了人生的快车道上,让我一路从矿工反击成为大学教授。
我今年47岁,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硕士导师。
在靠知识改变命运之前,我已经吃不饱饭很久了。我的家乡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住着四五十户人家。
由于山区灌溉收获不便,小麦种植困难,村民不能吃细面,大多以红薯、玉米、高粱等粗粮为生,收获也非常有限。
在记忆中,我们家总是担心填饱肚子,父母很少伸眉。
20世纪50年代,为了逃避饥饿,爷爷带着全家去东北垦荒。因为奶奶哮喘,冬天受不了东北的严寒,全家又回山东三次。俗话说,搬家穷三年,在东北和山东来回迁徙,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我们家最后一次从东北搬回山东,已经是1980年了,那时我6岁了,除了三栋破房子,家里什么都没有,成了村里垫底的一户。
我们老家的石房,屋顶的彩钢瓦后来才有。
最困难的时候,妈妈只能去邻居家借粮,后来只带回一堆发芽变质的红薯,就像拿到宝藏一样。
妈妈把红薯去皮,晒干,磨成粉,然后烤成红薯干煎饼。味道苦不堪言多年后我都忘不了。
我的父母都是诚实的人。我父亲已经学习三年了。我母亲从未踏入学校的门槛。他们只知道一辈子努力种地。受视野限制,他们从不关注我和姐姐的学习,考试排名第一,
只关心我们是否挑水,捡柴火,甚至禁止我读借来的旧书,认为这是无所事事。
我妈妈在家乡麦田,她一天都没上学,不知道读书有什么好处。
而且我天生热爱文字,不管父母怎么反对,总是抓着空儿到处找书。当时家里有本半文言文的《三国演义》,有很多生僻字,但是被我翻了个底朝天。
如果我没有读书,我会去附近一个有古书的家庭借书,或者找同学求书,哪怕是连环画。有时候在路上看到一角破报纸,我会珍惜的捡起来,读起来很好吃。
也许我比同龄人读了更多的闲书,也许我有一些学习天赋。在小学期间,我的成绩一直是学校里最好的,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模型阅读。
不幸的是,成就带来的幸福不足以抵消家庭贫困带来的困难。每学期只能买一本书,四五十页根本不够,为了多写点字,
我总是把字写得很小很密,正面写完反面写,写到自己很难辨认,还要继续找空写。
这是我的小学校门,现在已经荒草丛生了。
进入初中后,更不用说学习用品了,我甚至不能保证我的基本生活。学校离家有4公里的山路,用脚走了一个小时。我不得不每三天寄宿一次。每次出发上学,妈妈都会在我的书包里塞一二十个红薯干煎饼,作为未来三天的口粮。
对于我这个青春期长大的人来说,一天吃几个煎饼是不够的,总是饿得发晕。
夏天很热,煎饼很容易长头发。我不得不把它们晾干,然后掸掉头发,浸泡在水里,然后吞下泡菜。
这是家里的条件。我什么也抱怨不了。我在学校有真正的煎饼吃。如果父母在雨天不工作,他们会做一些粥来处理事情。
直到现在,我家乡的一些老人还有晒干红薯的习惯。
读完初二,当我伸手向父母要下学期15元的学杂费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难色,表情看起来甚至有些不愉快。在他们看来,读书可能不是一个好出路。毕竟村里连大学生都没有,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当时脸皮薄,交不上学费,吃不上饭。还是班里唯一一个拿布条当腰带的男生,在同学间真的丢脸了,就想着干脆辍学。
父母默认了我辍学的决定,所以手续很顺利。我把学校的衣服和书拿回家,不久就去邻市枣庄投奔爷爷奶奶。爷爷脑子活络,从东北回到山东后一直在尝试做小生意,当时他在枣庄卖自己种的旱烟。
和爷爷住了三个月后,我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枣庄大柏庄卓山铁矿搬运铁矿石。矿区有45名工人,我是15岁以下最年轻的,身高只有1.6米。
这是我去年去矿山回访时拍摄的矿洞,现在已经废弃了。
矿井的工作似乎并不难,我只需要转运爆炸的矿石。但事实上,这项工作相当危险。矿车轨道左侧没有护栏。一米多远的地方是百丈悬崖。如果下坡过程不小心,很可能会因为惯性而摔倒。
每天黎明前,我都要出发去半山腰的建筑工地,天黑了才能回家,总是累得头空。但我并不后悔辍学的决定,
在矿里,一个月100多元的工资终于让我吃饱了,甚至一顿饭吃五六个馒头,这在我读书的时候是绝对不敢期待的。
2020年,我专程回到矿山寻访,还能在附近找到当年的工房。
久而久之,我就不再满足于填饱肚子了。虽然我很年轻,但我知道只有口袋里有钱,我才能独立控制自己的命运。工作不到半年,我托在煤矿挖煤的三叔给我找了一份下井的工作,连续工作30天就能拿到300元。
地下工地在地下两三公里处,从矿道下去时,高处可以走,矮处只能爬。
一路上不仅要注意脚下的水,还要注意天花板随时可能掉落的石头,可谓如履薄冰。到达施工现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将斜躺在不到半米高的采煤面上,每天工作八个小时。
那时我还年轻,听说过瓦斯,冒顶这些灾难,心里并不太害怕。换句话说,当人们贫穷时,他们比对危险更渴望金钱。
也许上帝为了惩罚我无畏的心,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不小心把右手放进了起重机快速上升的电缆里,三根手指突然失去了知觉。矿山负责人赶紧用自行车把我送到医院,
医生草草包扎了两根手指,最经济地截除了受伤最严重的中指。
这是我在自传《流年旧事》中的回忆,这个断指平时很少示人,身边也有朋友不知道。
由于缺少中指,我的第二份工作也走到了尽头。那时候我还年轻,没想到要煤矿索赔,于是带着悲伤回到了枣庄爷爷奶奶的住处。
看到我满脸煤尘,手上挂着彩色,两个老人别提有多心疼。
养伤期间,听说同村有人在南京采石场工作,一个月能挣400元。我太兴奋了。当我的右手能努力工作时,我立跑到南京。
在南京泉水采石场,我仍然从事重体力劳动。烈日下,16岁时,我想装载爆破后散落在山坡上的巨石,然后送到远处的碎石机里粉碎。石头又重又锋利,我怕我只有几件衣服被磨破,
每天赤膊上阵,身上常常被划得鲜血淋漓,新伤旧伤层层叠叠,仿佛一枚勋章。
对我年轻的时候来说,累点苦点都没事,只要有钱就好,但是月底一发工资,心里就凉了一半。原来每个人一个月400元,只是针对那些最能干的工人,像我这样年轻体弱的人,拿到200元就好了。
2020年,我去南京出差,顺便去了采石场的旧址。
我曾经以为工作可以改变命运。三年过去了,我累死累活,失去了一根手指,身上还只有几百元存款。辍学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很累。
郁闷的时候,听人说村里有个年轻人20年前去吉林下煤窑,后来在那里定居,生活很好。这个消息让我又看到了希望,决定去吉林碰运气。
我背着铺盖卷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最后也没有听到老乡的下落,如愿进入吉林蛟河奶子山煤矿,那里工资真高,一个月能开600元。
因为之前有过下煤井的经验,我很快就回到了煤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带着借来的初三课本,每天下班后,我都会拿起课本自学一会儿。一开始,住在一起的工人会嘲笑我说这有什么用,我也被问到。
是的,有什么用?几本破书能扭转命运吗?但我真的想不出更好的出路。
无条件在矿上拍照,这是一位画家朋友根据我的口述画的煤矿工人下班的场景。
工作的日子很平静。我以为接下来的几年会继续这样下去。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一外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那天,我和工人在地下工作累了,就停下来休息,班长坐在我不远处抽烟。
突然,一块非常大的石头从他身上掉了下来,灾难来临时没有任何警告,班长没有时间躲闪就死了。
多年后,我仍然无法用语言描述这一幕对我的影响。当我放慢脚步时,我立即决定改变我的生活方式。班长的意外遇难让我亲身体会到,
多呆在这里的每一秒都是听天由命,我怕自己有命赚钱,没有命花。
我很快就离开了东北。在离开之前,我花了300元给自己买了一双皮鞋和雪花牛仔外套作为工作几年的奖励。回到家,身上还剩600元,那就是我这四年的全部存款,我打算用这笔钱自己学习。
回到家乡后,我(左)买了一件流行的牛仔外套和皮鞋。
就像我辍学一样,我听说我要复学,我的父母很冷漠,不支持也不阻挠。在外打工的这几年,我也习惯了自己做决定,懂得对自己负责。
我想趁年轻赌一把,赌输了,大不了回工地工作。
1992年春节刚过,我直奔初中,找到了当年欣赏我的语文老师。这时,他已经升任校长,并很快同意了我的复学申请。离开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然后拒绝了学校,觉得这里不能给我光明的未来。
四年来,当我回到学校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坐回初中教室,拿起书,才明白这种平静有多珍贵。在建筑工地努力工作一辈子可能不会致富,但在学校努力学习的每一分钟,似乎都让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辍学近四年,考上高中绝不容易。我知道我没有试错的空间。如果我不成功,我会变得仁慈,所以我只能努力学习。每天晚上,其他同学都睡着了,我还在教室里用煤油灯熬到凌晨,
由于吸入了煤油烟,鼻孔周围总是黑色的。
第二次上学的时候,我有很大的抱负,改变了过去只想赚钱的想法。
我自己也感到惊讶,四年的高强度劳动不但没有使我的大脑变钝,反而像开悟一样,吸收知识比退学前更快更容易。
再加上足够的专注和努力,我很快就捡起了以前落后的知识。那年中考结束时,我们学校有四名学生被重点高中录取,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从乡里考上了县,入学时叫苍山一中,后来学校改名为实验二中。
得知我被重点高中录取的消息,我的父母仍然很麻木,但我的表弟和已婚的妹妹对我很高兴。他们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定期资助我的生活费,这让我在家里避免了烦恼。
堂姑是乡下著名的能干农妇,以前我们关系平平,但自从我考上高中,她就像亲儿子一样关心我,希望我能充分发挥才能,成为宗族的荣耀。
我表哥家的照片,她初中学历,我叔叔去过医学院,他们都支持我继续学习。
读高中期
间,我在学习上的潜力再度展现出来,高一我还在年级十几名徘徊,高二就次次前十,高三更是从未掉出过前三名,乃至被同学们封了“考神”的称号。
{n}{x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2015年苍山一中毕业证(我,14岁辍学打工,亲眼目睹矿难,18岁回校复读,逆袭成大学教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64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