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以锐角顶为圆心,斜边交点为半径,作圆交于原直线,该交点就是黄金分割点。同学们最怕的是教务主任陈老师。一次,学校开联欢会,在学校后边大操场的舞台上演出节目,陈三卯同另一位女同学演《从军行》,另一位演妹妹,陈演哥哥。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汉中初中毕业证和(原创)在汉中南郑初级中学的岁月的内容吧!
是“南郑县立初级中学”的简称。这座中学在汉中城内中学巷与金轮什字街交叉口的东北角,从前是一座书院,现在叫汉中三学。抗日战争后期即1942-1945年,我在县南中读了三年初中。我所在的年级叫“初三四级”
,共三个班,我在乙班。当时校长是林瀛洲(林仙客);至于班主任:一二年级是曹自先,三年级是王玉珠。三年的时间虽不长,但留给我的印象和对我一生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读初一时,我家住在城东郊磨子桥南边的席家营。我们初三四级全是男生,家远的一律住校,星期六,我才回席家营家中。读初二、初三时,家搬在了府街(中山街),于是就每日走读了。
初一时,我们初三四级乙班有五十人左右,住校的有一半多。学校东走廊的东边小院有座二层楼,一层是乙班教室,二层是我班住校生的宿舍。楼上,靠两边南北窗下是两排就地在木地板上铺的通铺,中间是走道。紧挨我铺右边的叫汪肇民,他是我在马家嘴小学读四年级时的同学,上了初中,自然与我近乎,并头睡觉,还说悄悄话。1943年春的某天,他头剧痛,家里来人抬他回去,就再也没回来。汪肇民人缘好,开朗好学,大家开玩笑叫他汪兆铭(汪精卫)。不料就这样走了。听说是得了脑膜炎。我铺左边隔一人的同学及他对面的另一位,接着都因脑膜炎死了。我星期天离开席家营时,家中一切正常,但再一星期六回家来,发现气氛异常,吃饭时少了一人,原来就在这几天里,我那读东塔小学五年级的妹妹,也是患脑膜炎死的。就埋在村子南边地里。深夜,常听见那坟边我母亲拉长声像唱一样的哭声,哭声穿过静谧的黑夜,隐约传入我家,小弟小妹都互相瞪着不做一声。总之,那年春天,汉中流行脑膜炎,死了不少青少年。我幸免于传染,大概与好运动、体质健壮有关吧。
我们三四级乙班的班主任曹自先是一位画家,他的画展在府街路南对着石灰巷子南口的“民众教育馆”
展出,吸引很多的人。他讲美术课边说边画,十分引人。我还借他的《芥子园画谱》临摹过。他拿出他画的水彩画册给同学们看,那山川田园房舍街宇,十分清雅逼真。还有一幅女性的裸体画,只是画了后背影,他说是夏天他夫人熟睡时被他揭开被单偷偷画的。曹老师教学认真,我对美术的爱好就是那时培养的,我画不好,更成不了画家,但每逢有有关美术的书册、节目、展览,有可能的,都会去欣赏一番。美育素质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校长林仙客兼地理课,他身材不高,戴副近视眼镜,说话声尖,人很和气。他讲“世界地理” ,提及英国的城市与河流,总是读英语音,而非译名的汉字音。他读“伯明翰”
为“Birmingham”(伯尔明翰姆),好听而有趣,课后同学们都学他的
Birmingham,因之,记忆特深。Birmingham意谓“首领叫Birm的部落居住的地方(6世纪Saxon时代的一个小村落)”。
数学老师秦荷荣是山西人,平民中学(晋人在山西会馆办的私立学校)的教务主任,在县南中兼课。他人很严肃,要求学生严格,谁也不敢误了他布置的作业。他讲几何学,在黑板上画的图非常标准:画圆,一笔下来,滴溜圆;画直线,不用尺子,也笔直笔直。他讲过“黄金分割”
的故事:说古希腊有两个人得到一堆黄金,如果一人分一半,功劳大的某甲就吃了亏;如果甲拿三分之二,则乙又有些吃亏。于是商量决定这样分割:整体同甲拿的大部分的比例,等于甲拿的同剩给乙的部分的比例。老师先用代数方法,设整体为1,甲为χ,乙则为(1-χ)。于是形成方程式:1/χ=χ/(1-χ)即χ2+χ-1=0。他又用几何画图:在一条直线一端作垂直线有其一半长,再以垂直线为半径,以顶端为圆心,作圆交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另以锐角顶为圆心,斜边交点为半径,作圆交于原直线,该交点就是黄金分割点。代数与几何的两种解法,达到同一目的。如果整体是1000克,甲得618克,乙得382克。后来我知道:华罗庚的“优选法”
就源于此;美学史上有一定义:“美是黄金分割” 也与此有关。把数学趣味化,并决定后来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这是在县南中打下的基础。
在老师里有一位姓李的叫“公民” 的先生,他又矮又胖,常穿童子军服装,戴顶大檐帽,打着蓝白领巾,穿半截裤,样子有点滑稽。他讲的“公民”
课枯燥无味,大家不爱听,就在课上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说悄悄话;课后,调皮同学就学他抹鼻擦脸的样子,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同学们最怕的是教务主任陈老师。他人精瘦、秃顶,常年穿件灰长袍,脸上从来没有笑容。一次,一个叫陈前远的同学,在圆洞门石框滚铜板,被陈老师发现,他大声斥责:“学校是不准滚钱的!”
还有一次,我的橡皮掉在办公室阶下花坛沿的菖蒲丛中,我正爬着找,忽然,他从背后喊道:“不准在花坛乱扒!”
吓得我跑得老远躲起来。在陈先生面前,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屏息噤声。
初中的男孩子,调皮的不少。有一个叫郗汉生的,他人很瘦,爱闻手指,耳朵会搧动。聪明好学之外,就爱开玩笑,颇为调皮。开始学英语,一位女老师让他读“Good
morning” ,他大声喊“狗逮猫呢!” 。二年级时他当众问男老师:“What is the penis?”
地理老师袁达文(家住管子街,即今青年路)开初上课自我介绍:“达,通达的达。” 课外,他当面喊“袁通达文先生”
。世界史老师黑瘦颀长,头发竖起成尖顶状,一口“醋溜国语” 。下课后,小郗就学他“黑(hei)人是黑(he)暗的!”“雨下(xià)着下着不下(hà)了!”
当时汉中城有许多美国兵,开着吉普车横冲乱闯,在西大街压死小孩扬长而去。车上带着花花绿绿的妓女,哈哈大笑着呼啸而过。有的美国兵竟然围在管子街女师(汉中女子师范学校,现为青年路小学)门口等放学的女学生。所以,男生们最恨那些美国兵和“Jeep
girl”(吉普女郎)。北校(jiào)场舞台北有座游泳池,美国兵也来,我们与之对话以学英语。一个美国佬问我们:汉语把“手” 叫什么?小郗告诉他叫“狗脚”
,于是我们同学便哈哈大笑。县南中同学中趣事不少,郗汉生是我终生不忘的一个。后来上联中高中我们还是同班同学。在府街住时,我两家紧邻。解放后同我还有联系。他后来是农林部老干局局长,现已在京离休。
我的上一级(初三三级)有两位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叫纪逢春,一位女的叫陈三卯。这两位跟我不熟悉,我同陈三卯根本就没说过话,也许她不认识我,不知道我。陈三卯是三三级仅有的数名女生之一,就住在县南中紧邻东侧的陈家大院。据说家中给她测八字,年月日时的干支中有三个卯字。从低年级学生看来,她像大人了。她的容貌身材都姣好,同学说她是“校花”
。岁数大些稍懂风情的男生,不少人暗恋她。一次,学校开联欢会,在学校后边大操场的舞台上演出节目,陈三卯同另一位女同学演《从军行》,另一位演妹妹,陈演哥哥。哥哥穿着披武装带的军装,唱“从军伍,少小离家乡”
,与分别多年的妹妹相聚。陈丰满的女性身材,演男人很不像,引起了台下众人的切切私语。
纪逢春会唱戏,在学校舞台上唱《捉放曹》,他演陈宫,扮相很潇洒,但是右太阳穴有一块红胎记,方巾帽子总遮不住。初中毕业后,听说他加入了“青年军”
的剧团唱戏。我读汉中联中(今汉中中学)高中时,在汉中大戏院门口见到过他,他穿着军装,戴着像陈三卯当年演《从军行》时那种武装带。以后,几十年,再也不知道这两位高我一级的大哥大姐的下落了。前几年,我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汉中》一书上读到一篇材料翔实的文章,讲抗日战争时期汉中的戏剧活动,很有启发。那篇文章的作者署名“纪逢春”
,我猜一定是那位老同学。他大概现在是汉中市文化界的一位耆宿了。
,不能不提及国民党政府在学校招募学生的事。先是空军来招生,体格检查很严,淘汰下来的不少。我哥哥刚满十六岁,又符合少年空军的体格条件,不久就在父亲的叮嘱与母亲的眼泪下,随队去了四川铜梁空军学校。接着是“青年军”
招兵。蒋介石打着抗日旗号要招十万青年军。我们听了动员,不愿当兵的就溜掉了。当场报名的不多,“师管区”
来的人还训斥同学。不久,参军的穿了军服,在同学面前招摇一阵,就离校开拔走了。其中有我班一个刘姓同学,他是草堰塘人,年纪比我们大几岁,高个子,脸白皙,有稀稀的几颗麻子。平时学习不好,爱同别人吵嘴打架。他走了,班上安静了许多。后来听人说:汉中去的青年军在西安看戏不买票,在剧场内打架,学生兵砸戏园子,宪兵武力镇压,发生火倂,打死了几个青年军,传说,其中就有刘麻子。
1945年夏天,放暑假,领了县南中的毕业证书(至今我还保留着它),就算与初中告别了。但八月的一天,上午我同郗汉生等三四人依然回到县南中,在操场边捉蟋蟀。下午去汉江河游泳,傍晚回家,走到新南门,听到放鞭炮声。到了府街,炮声大作,报童叫卖“号外”,这才知道日本人投降了。我一震,感到自己过了15岁,该上高中了,心中默默告别了少年时代。此后,很少再去县南中。到了1986年,我回汉中时,去汉中三中看望一位高中时的女同学叶玉蓁,她在三中当领导。虽然回到故地,但未能抽空在学校内转转看看,追忆逝去的岁月。这种遗憾只好留待以后有机会旧地重游时再去弥补吧。
[追记]壬午春节前一周,收到县南中同班同学高伯飞(高文才)2002年2月2日信,内中说:“教务主任陈老师叫‘陈钱伯(或陈谦伯)’;童子军总队长李老师叫‘李馨吾’,外号‘压路滚子’;袁达文的外号叫‘草包’,又叫‘花花公子’。”
又:汉中三中,现在叫汉台中学,她的校史馆同我还联系过。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汉中初中毕业证((原创)在汉中南郑初级中学的岁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63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