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克服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不识字的困难,自治区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自主研发“数字说法”双语电子书App,把常用的法律知识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编写成法治小故事,采用藏、汉双语语音和动态图文的形式,生动普及法律知识。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那曲毕业证书定制和业精于勤 艺成于专的内容吧!
□ 奋斗者·正青春
一份执着、一行脚印,她攻坚克难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大笔描绘普法蓝图,精心勾勒普法思路,着力打造普法亮点;
一路风雨一路歌,面对成绩,她从未懈怠,面对荣誉,她淡然处之,她在普法工作的跑道上坚持不懈地追求,创造了诸多辉煌成绩。
在她的建言献策和不懈努力下,西藏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西藏普法工作史上多项零的突破。
她就是陈莉,西藏自治区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
从初出茅庐的“普法菜鸟”到成熟干练的“行家里手”,她凭着对普法工作的一腔热血,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敬业奉献精神,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普法工作新局面。
“三多三少”痴迷普法
2016年10月,陈莉调入西藏自治区司法厅从事普法工作。面对普法工作任务重、业务不熟练的困难,她积极向前辈学习,向同事请教,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了普法工作的“行家里手”。
陈莉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她酷爱普法事业,可用“痴迷”形容,她笃信“业精于勤,艺成于专”,一年365天总是斗志昂扬、全身心扑在普法工作上,“加班多、材料多、动脑多”,“个人休息少、身体考虑少、提的条件少”,正是这“三多三少”让她迅速打破了传统普法僵局。
为改变以往“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普法工作方式,她主动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联合开展多个大型线上、线下普法活动,取得可喜成果,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实现普法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精准发展。
为充分展现西藏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和重大成果,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西藏连续举办三届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评选出的人物事迹获得各族群众广泛认可,“十大法治人物”已成为西藏法治建设的亮丽名片,深入人心。
专项普法树立法治观念
陈莉至今还清晰记得,2018年端午节假期期间,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所思所想,她和同事们冒着鹅毛大雪,在那曲市比如县、索县等地的乡村、牧区、寺庙、虫草采挖点开展专题调研,撰写的高质量调研报告得到自治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肯定。
在征求自治区民宗、环境、林业、工商和消防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煨桑环保专项普法宣传活动的实施方案》。
现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无序煨桑的陈规陋习被广大人民群众摒弃,理性、适度、生态的文明煨桑成为大家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普法的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陈莉说。
为克服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不识字的困难,自治区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自主研发“数字说法”双语电子书App,把常用的法律知识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编写成法治小故事,采用藏、汉双语语音和动态图文的形式,生动普及法律知识。
目前,该电子书已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证书,成为群众口袋中的“法律明白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发推出更多电子普法产品,持续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陈莉介绍说。
探索“互联网+普法”
走进西藏7个地市和74个县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醒目的位置就能看到统一配发的“法小加”机器人正在为各族群众提供智慧法律服务。
自进藏以来,“法小加”机器人凭借呆萌的外表、便捷的操作,已成为全区的“普法小明星”。
近年来,陈莉大胆探索“互联网+普法宣传”模式,通过网络、微信、人工智能等媒介,建成集在线咨询、文书生成、业务办理等功能于一身的“西藏自治区智慧移动普法”平台,有效克服了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基层法律服务资源紧缺等难题,真正实现了7×24小时为群众提供精准、便捷、普惠、高效的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已经为超过1500万人次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成为群众身边的“随行法律专家”。该平台也成功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主动服务全区工作大局,积极发挥职能,强化顶层设计,在更加精准地开展普法活动上下功夫,力争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普法人’的力量。”陈莉说。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那曲毕业证书定制(业精于勤 艺成于专)》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62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