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中学毕业证样本由德阳市教育局统一发放学校发放。如果想查看样本效果,请点击德阳高中毕业证样本。学校简介
内容历史大余中学创建于1923年8月,初名‘江西第十四中学’,地址在水城市西城路13号。1927年4月,更名为‘江西大余初级简单化学工业职业学校’,招收化学职业班。1937年8月,停止化工班,重新招收初中班,称为‘江西大余初级中学’。1941年增设高级中学,更名为‘江西大余中学’。解放后,改名为‘江西大余联合中学’。1952年,撤销高级中学,更名为‘江西省大余初级中学’。1957年,高中恢复并更名为‘江西省大余中学’。1968年10月并入工大分校。1969年9月脱离工大大余分校,改为‘大余南安五七中学’。1970年5月挂靠大余化工厂,更名为‘江西省大余化工厂五七中学’。1973年更名为‘江西省大余中学’。学校的名字改了十四次。
第一任校长李靖飞。民国时期(1911 -1949),在历任校长中,张是第一位治校严谨、成绩卓著的校长。他清正廉洁,热爱师生,执掌十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朱光佐、童普安、李青等历任校长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现在,通过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努力、拼搏、大胆探索和创新,教学质量已位居全市前六。1985年被评为‘文明学校’,2001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2002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
校园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8060平方米,其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综合楼面积21036平方米,师生宿舍面积9024平方米。校园内古树参天,环境优雅。近年来,校园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硬化,拥有花坛28个,草坪10个,校园面积2810m2。
80年来,初中读者25283人,高中读者18823人。解放前,许多土生土长的教师和工商各界人士都毕业于榆中。解放后,创造了更多的人才。从1957年到1966年,从1977年到现在,共有3862名学生升入高等院校。从198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100多名新生被送到高校。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有四五百多名学生升入高校(每年大约有五六百名学生参加高考)。教学大余中学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而且利用大余是红军长征的起点和赣南游击革命根据地的优势德育课程资源,重视对青年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禹中学以教学严谨、学风优良、校风积极著称。现在高三年级。一般上课、早晚自习、复习、作业、考试都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有“日常量化管理”制度,对教师有“教学管理”制度。近年来,我们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智力和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改革,以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大余中学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立足研究型学校,狠抓新课程改革,教学科研成绩显著。仅2004年和2005年,全校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80余篇论文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中国教研组“十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圆满结束,获得一等奖。出版的《呵护创新》一书获“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十大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文学社《二月花》出版被评为全国十大文学刊物。两年内吸收两名学生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诗集和小说。大禹中学语文学科被评为赣州市“名科”。共有186篇文章获得县级以上学生的奖励和发表。他们参加了数学、生物等学科的省级竞赛。28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他们参加了当地的球类运动和运动会18次。目前学校有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现在,通过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努力、拼搏、大胆探索和创新,教学质量已位居全市前六。在教育版图上,大余中学将继续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攀登高峰,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大余中学打造成赣南知名的一流重点中学,让大余中学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大余中学毕业证补办流程》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60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