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出来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学校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教育。2003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启动。2017年7月正式发放《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2018年开始在香港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事社会工作、新闻传播、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师生建设一流特色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彭真、胡耀邦、尉健行、王兆国、孙春兰、李建国、王东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学校指导工作或会见学校代表。2018年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劳动模范本科班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发扬特色,争创一流”的决心。
学校拥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90多万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电子期刊90多万种。截至2022年3月,学校在校生5934人,其中研究生248人,本科生4915人,示范本科生283人,普通专科生488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弘扬中国特色、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做优做尖”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劳动和工会领域学科比较齐全的大学。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所)等14个学院,以及体育系、外语系等2个公办学校。开设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应急技术与管理、劳动教育、旅游管理等。
学校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会领域大学为目标,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587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6人,副教授108人,53.95%具有博士学位。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8人
在7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感情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的劳动关系、法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此外,还拥有教育部法律与劳动关系两个专业,一个“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育人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劳模本科班)教学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核心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北方凌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钟瑞环太科技有限公司两个北京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北京高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拥有全国工会研究会、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中国工会与劳动关系论坛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全国工匠与劳动模范学会、一带一路劳动关系学会等7个校办研究机构,中国工人发展研究院等21个研究所(部)。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突出、社会影响力大的研究队伍,为工人阶级与工会、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等研究机构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工会劳动研究所以“服务人民、倡导劳动、关爱福祉”为使命,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通过编辑研究动态、撰写咨询报告、发布蓝皮书等方式发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中央和总局的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劳动教养所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模式和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养制度建设。通过《劳动教育评论》的建立、编辑、出版,在大中小学举办高端劳动教育研讨会和全国劳动教育峰会,发挥劳动教育决策、咨询政策、转化研究成果的智库作用。
目前,学校拥有三种学术期刊,《劳动教育研究专报》致力于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理论的深入研究,力求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鲜明的期刊特色和较高的学术质量;055-79000是我国第一份劳动教育研究专业期刊,致力于繁荣劳动教育科研,服务于劳动教育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055-79000是工会领域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期刊,旨在促进教育事业尤其是教育工会事业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提高理论素养的有益工具,是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工会指导、宣传、交流工会工作的重要阵地。
学校是全国培养工会干部的最高学府,平均每年培养工会干部6000多人,同时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自1992年以来,学校一直举办劳模本科教育,为一大批共和国劳模和大国工匠提供了深造和成长的机会。共培养劳动模范778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27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42人。全国人大代表20人,全国党代会代表16人,省(区、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5人;9人获中华技能大奖,5人团队获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4人获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7人获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获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2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0余人应邀出席70周年国庆大典,10人应邀出席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
学校一贯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与联系。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越南、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阿根廷等1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研讨和师生互访活动。近年来,学校在公派访问学者、教师海外培训、联合培养人才、国际工会干部培训、举办国际学术系列主题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招收培养留学生、吸引海外人才等专项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全校师生正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工会干部的最高学府、工会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证样本图》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55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