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拥有电影历史和深厚电影文化的艺术院校。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表演艺术学院。1951年搬迁,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1956年改为四年制本科院校。70年来,名师云集,流派传承,创作了中国电影史上众多经典作品,引领了中国电影教育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校园全景
学校秉承“尊师重道,代代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奋、精艺、修行”的校风,“德、言、行、求真、求美、创新”的校风,坚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培养合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学校始终坚持选拔培养精英人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立了完整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为主体、科学研究为基础、艺术创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的办学格局。
校训碑
学校目前设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系、影视技术部、表演系、音响系、美术系、动画系、管理系、摄影系、数字媒体系、视听媒体系、国际交流系、高职学院、继续教育系等15个系,以及研究生院和基础系,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个专业和各个环节。是唯一能独立制作故事片的。青年电影制片厂不仅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也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制作单位,制作了大量的优秀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以学校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为学科建设核心,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电影科学学科体系,在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美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与电影学学科互补共进,适当发展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和国际传播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务电影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向世界电影发展前沿,深化国际化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常香珠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27人,其中本科生2083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6人,外聘教师85人。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职业道德高尚、教学熟练、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目前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选,中宣部、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高创新计划”领军人才,全国、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此外,学校还有多名教授担任国内外重要电影(电视)节的主席和评委,还有一大批教师在国内专业学术组织中担任导演级以上学术职务。
四季亭
学校办学条件好。专业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多媒体电教设备可实现全覆盖。拥有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动画新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影视动画创作工程研究中心、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放映厅、剧院、报告厅、工作室等设施。教学设备总配置较高,生均成本约15.28万元,能较好地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需要。24小时图书馆的文献以电影为中心,以艺术为主,馆藏资源丰富。蓟门桥校区占地105亩,怀柔校区占地667亩(一期在建),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金字塔
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先进创新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055-79000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的来源期刊。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两项重大艺术项目和“十三五”期间唯一一项电影行业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影视制作虚拟预览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学校汇集了102个国内外研究团队,其中国内外院士5人,长江学者2人。近年来,已有5篇论文入选计算机图形与交互技术领域的世界顶级会议(SIGGRAPH conference),取得了堪比清华北大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国际顶级学术舞台电影科技研究的“零突破”和“跨越式提升”。
北京电影学院一直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教育道路,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战略目标。始终扎根中国,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的电影教育高等院校,一直处于全国1000多所影视教育高校的领先地位;始终以培养中国电影人才为己任,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站在世界电影教育的最前沿,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电影专业学院,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影视学院排行榜第三名。该校是国际电影电视学院联合会(CILECT)理事单位,其代表担任亚太执委会副主席。
历史博物馆
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中国电影产业培养了数万名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对国内外电影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的艺术人才中有陈强、庞学勤、吴、郑、李前宽、翟等老一辈艺术家;还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唐国强、宋春丽、张丰毅、王、许晴、姜、黄磊、陆川、贾等中青年电影人。许、宁浩、赵薇、陈坤、黄波、周冬雨、关晓彤、李淑昕等。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推出了大量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代表作,60年代《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白求恩大夫》 《劉三姐》;70年代《大鬧天宮》 《櫻》 《小花》;80年代《哪咤鬧海》 《紅高粱》;90年代《駱駝祥子》 《開國大典》 《霸王別姬》 《大紅燈籠高高掛》;2000年以后《陽光燦爛的日子》 《可可西裏》 《瘋狂的石頭》 《讓子彈飛》 《老炮兒》 《我不是藥神》 《紅海行動》都是学校校友创造的。在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作品的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等主要A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的创作者大多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友。毕业生也是一千多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最主要的影视师资来源,大部分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校友
多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重大活动,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国庆周年庆典活动,先后承办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承办两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奖项,承办2018年雄安新区首届电影周。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节目预告技术研发、2022北京冬奥会形象宣传动画设计、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创意设计与预告等重大项目。学校动员了数百名师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到中国和北京大型影视文化活动的最前沿。以师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学校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方面的高端水平。
新时期,学校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思考如何努力建设“双流”,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人民将创造教育教学新业绩,创作电影作品新经典,开拓艺术教育新领域,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新高峰。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55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