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毕业证样本及简介由毕业证样本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广东省中专样本图片毕业证。希望对你有帮助。音乐系成立于1997年10月,1998年开始招生。前身为乐理教研室(1979年起),负责全院所有历史公共课。当时开设的课程有:外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艺术概论、中国民歌、音乐美学、著名音乐作品、音乐文学等。归属区域
广东
主要奖项
首届“优秀学生论文三等奖”。教研室由崔其坤、关、陈荣喜、徐书坚、赵、赵亚瑶、王润秋、吴丽玲、邓锡禄、许范元、王红军组成。
1995年,教研室全面并入音乐学院,主任:罗小平;副主任:周光平、何平;党支部书记:王波;秘书:王洪军、陈红。除研究所原有成员(赵、罗德载、陈安华)外,还陆续增加了闫小玉、潘兰(2000年调入)、刘大建、周开模等教师。院内教师仍承担全院历史理论公共课。
1998年,音乐系从学院分离出来,独立成立。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来自原来的乐理教研室,后来又增加了新一代的老师(都是硕士学历)。首任院长:何平(2004年7月调任);秘书:陈红。2004年7月,邓锡禄接任副局长;2005年9月,邢竹香出任党支部书记。有四个研究室:1 .音乐史教研室;2.民族音乐教研室;3.技术理论教研室;4.哲学-文学教研室。现有教师和管理人员29人:赵、邢竹香、吴丽玲、邓锡禄、闫晓宇、刘大健、周开模、王、邹宏明、尚虹、王丽丽、张军、陈红、艾福华、雷晃、张卓,谢泽慧老师于2007年9月调入现代音乐系。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学科现状(下)
音乐系作为广东省高校的著名专业,在广东省音乐教育机构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术水平、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1.学科结构
目前,音乐系开设的主要课程已经涵盖了音乐学的所有基础学科,包括:历史音乐学(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民族音乐学、戏剧与民间艺术、音乐人类学、音乐形态学、音乐社会学、音乐诠释学等学科。
2.教学团队
(1)人员结构
年龄结构:26名教职工中,60岁以上的有3人;50岁以上5人;40岁以上5人;30岁以上8人;30岁以下3人。
职称结构:8名教授/研究员;副教授5名;7名讲师/研究助理;六名助教。博士生导师1名;研究生导师8人。
学历结构:博士2人;12位大师;单身汉12。
学历结构:星海音乐学院6人;3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2名;武汉大学1名;中山大学1名;1来自上海音乐学院;1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北师大1名;武汉音乐学院3人,Xi安音乐学院1人;华南师范大学一个。
以上人员均在研究所常设编制内,外聘教授两名:卓(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博士);洪飞(广东现代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硕士)。
(2)学科带头人和讲师的表现
在专业要求上,这些人员配备涵盖了本专业的所有主要学科。同时,这些教授
赵教授是我国著名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哲学、美学、数学、音乐美学、音乐形态学、音律学、民族音乐学。历任: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会长、中国民族音乐学会理事等国家级学术社团重要职务。在中国享有盛誉。
音乐美学
在全国专业音乐院校中,音乐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由罗小平教授于1984年继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创立的。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这也说明这个学科在我院已经研究了20多年了。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罗小平教授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专业核心期刊和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八部。此外,王、教授和邓锡禄副教授后来也加入了这一研究领域。其中,王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凭借其在哲学方面的专业特长,进一步加强了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实力,也为本学科的研究拓展了新的学术视野。近年来,他注重从现象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音乐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学术观点,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迅速引起了音乐美学界的关注。
人种音乐学
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尤其是岭南音乐研究方面,本专业有着很强的研究历史和实力。首先,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赵教授就开始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探讨民族和声理论。此后,在80年代初,他致力于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学科,并在国内许多专业学院授课。
陈天国研究员从事潮音乐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工作40余年,其个人研究资料在国内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在掌握充分资料的基础上,他进行了各种分类研究,先后出版了十几本研究专著,成为国内该领域无人可比的专家。他还从泰国追回了失传已久的广府板佛音乐,为挽救中国传统音乐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丽丽先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连续八年对江西民间音乐、民间戏曲进行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完成硕士论文《赣剧两路高腔唱腔音乐比较及其源流分析》,先后发表了几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和一部专著。
音乐人类学
周开谟研究员自1985年在上海选修“比较教学音乐学”课程以来,一直从事“民族音乐学”的研究。20多年来发表专著3部,合著3部,论文数十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早年研究云南音乐和中国传统礼乐,近九年致力于岭南音乐研究。1998年承担并完成省级课题“客家音乐文化研究”;作为当时的研究部主任,1999年,他提出了岭南音乐文化陈列馆和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构想,并组织完成了陈列馆第一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他所在的学院顺利完成了建馆。200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展览馆为依托,设计了省重点项目《岭南传统音乐资源在当代高校的转换》,通过省高教厅立项。2006年,我们继续争取到香港民族音乐学家曹本业教授为展馆捐赠2000余件(部)个人收藏资料,丰富了馆藏基础建设。最近我又出版完成了近30万字的《广东省排瑶仪式音研究》,在传统的三大类音乐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岭南音乐研究成果领域。这一成果,结合音乐人类学宏观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对本所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音乐心理学
我们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起步较早,一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86年,罗小平和黄宏教授就出版了专著《音乐心理学》,随后又翻译了《外国音乐心理学荟萃》。其中《音乐心理学》作为教材,被国内其他专业教育机构采用,多次再版。最近,该书应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邀请进行了修改和再版。2003年,他们和其他同事一起出版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一书。此外,两位教授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了十多篇相关论文。目前,两位教授被选为中国音乐心理学会副会长和理事。
其中,黄宏教授20年来一直注重调查和实验,走访了十余所大学、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建立了一系列相对固定的研究和实验场所。这不仅为个人研究,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场所。最近,学院成立了音乐心理学实验室。另外,刚到我系的硕士研究生张卓,近年来致力于音乐的时间心理学研究,完成了一篇高水平的硕士论文《影响音乐听觉时距判断的主客体因素》,引起了音乐心理学领域同仁的关注。
西方音乐史学
这也是我们专业比较成熟的研究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院资深学者投入了这一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如关教授长期致力于匈牙利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的专题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以及相关专著和译著。80年代末,黄宏教授和徐书坚教授加入,90年代末,邓锡禄教授和周光平教授加入。围绕这门学科的教学,他们先后增设了交响音乐体裁与名著、西方歌剧、20世纪西方音乐等配套课程。在过去的20年里,他们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此外,他们还非常注重各种研究文本的收集。除了图书馆,他们还收藏了4000多张唱片和2000多份影像资料,总结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末西方音乐文化史上所有重要流派的经典作品。此外,还有10,000本关于西方艺术和文化史的书。黄、邓均当选为中国“西洋音乐学会”理事。
中国音乐史学
近年来,随着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引进,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得到了加强,这使本学科在本研究所呈现出更好的发展前景。古代史类,除了原来的吴丽玲、刘大健、老师外,最近又加入了吴老师。吴近五年来一直致力于《九宫大成》的研究,已完成博士论文40万字。
科学发声与嗓音保健
近十年来,彭丽嘉一直致力于科学发音和咽喉保健的研究,已出版专著:《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和《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肯定。近年来,它应邀在全国几十所大学举办讲座或开设一系列课程。
研究基地和研究项目
就音乐学而言,我们还建立了以岭南音乐为主的研究基地。基地主要依托研究所编制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同时聘请一些研究所以外的专家。目前,我们承担了以下研究项目:1 .冼星海研究;2.岭南音乐研究。
冼星海常设机构设在沙河校区冼星海纪念馆,岭南音乐研究室设在沙河校区岭南音乐博物馆。
关于岭南音乐的研究,我们一直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向,包括:1。广东音乐研究,为此我们还成立了“余其伟广东音乐研究中心”。2.客家山歌与汉族音乐研究。3.潮州音乐研究。我们还邀请了民乐系的专家参与到以上的研究中,使得这个研究非常有力量。
此外,在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还与广东国学会的相关专家合作
此外,我们还承担了国家教材《高中艺术》的研究和编写工作,该教材包括四个模块,即:1 .音乐的情感表达(待完成出版);2.生活中的音乐;3.音乐和文化;4.音乐与科学(与广州大学音乐学院合作)。
3.学生身份
目前本系学生分为四个年级,总人数97人,其中2004级21人;2005级20人;2006级19人;2007级34人;延长学制3人。在过去的三年里,每年大约有200名学生在这个部门注册。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编辑毕业证样本网
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音乐主要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基本学术素养,并掌握相应音乐表演技能的一般应用型人才和一定比例的研究型专门人才。完成该体系的学生将能够适应专业研究部门、高等或中等专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广播电视、出版机构、文化机构、文艺行业的组织与管理等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工作。同时也为那些有志于进入更高学术阶段的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涉及音乐基本功的训练、音乐学主要学科的系统知识、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各种文体的写作、社会调查等。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浏览中外音乐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为了满足社会文化工作不同层面和方面的需求,我们还致力于培养学生未来工作的必要能力,如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拓展能力、社交和协调能力。
1.主要课程和教学安排
第一年:乐理、视唱练耳、钢琴、音乐学概论、中国民歌、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学文体与写作、民族器乐概论、大学语文等。
第二学年:视唱练耳、中国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西方传统音乐学、戏曲与曲艺等。
第三学年:专题理论研究(专门的个人课程)、西方音乐史、音乐学分析、复调技法与作品分析、音乐心理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
第四学年:专题理论研究(个别课程——论文写作)。
2.课程特色
音乐专业的课程特色主要体现在围绕专业主干课程设计的两个课程结构模块,一是音乐形态学层面的专业基础课系列;一个是分别侧重感性知识和外围人文素养的系列选修课。
在专业基础课中,我们特别强调曲式分析能力的训练。为了适应音乐学的特点,《西方传统曲式学》和《复调技法与分析》两门课程由我系老师承担(作曲专业毕业,研究方向都在音乐学范畴内)。其目的是将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引入音乐文本的分析,其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方法。正是通过这些多学科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种综合的分析能力,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建立起音乐本体感,从而克服历史理论的学习对音乐技术形式的偏离。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多种选修课来配合上述主干课程,如:中国民歌模特唱法和中国戏曲模特唱法是两门补充一般主干课程感性积累的课程;歌剧名著、交响乐名著、音乐名著欣赏等课程是对两部音乐史的感性补充;逻辑课为学生的专业阅读和写作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古希腊哲学,德国哲学,诗性哲学,比较
作为《专题理论研究》的专业化个别课程,我们从第三学年(初三)开始为每个学生指定老师,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两年的个别课,第一学期是老师和学生的磨合阶段。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密切交谈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有特定目的的泛读。他们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写作风格训练自己的性格,掌握写作的学术规范。此外,学生需要在期末提交一篇一万字以上的期末论文,并在系里组织的“期末论文陈述”活动中简要介绍自己的论文。第二学期的写作量在逐渐增加,期末论文也在报告会上提交和陈述。此外,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系里集体讨论,帮助学生确定题目。从第二年(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收集材料,阅读材料,修改写作大纲,并开始指导学生写作,每周检查学生的写作,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期结束时,你仍然要提交一篇期末论文(可以是你毕业论文的一个单元部分)。上学期要求学生在4月底写完毕业论文,5月初指导老师通读,并提出修改建议。5月底,毕业生将进行论文答辩,所有老师将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评估。毕业论文规模应不少于1万字。毕业论文都有指导教师鉴定和院系鉴定的文件。
在为期两年的个别指导课程中,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生除了指定教师外,还可以临时向其他教师学习。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利用系内教师多学科、多专业、人际关系和谐的有利条件,实现交叉教学。就像《音乐学概论》讲座一样,由多位研究领域不同的老师承担。
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教师有一个连续的时间来指导和帮助学生从泛读到初步选题,再经过第二轮的深入阅读和问题确定,提纲写作到写作。这样一个完整的、长期的跟踪过程,其实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如何面对一个具体课题的方法和模式,让他们积累研究经验,进而帮助他们日后独立运作。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教学成果
编辑毕业证样本网
自1998年9月音乐系招收第一届学生(学制五年,2004年改为四年)以来,已经举办了十届。有六个毕业生。
从音乐学专业的特殊性来说,不太可能像其他表演专业的学生一样,在有限的几年学习中,通过参加各种音乐比赛或公开音乐会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况且这个专业的学术属性也决定了没有十年二十年的专业积累,是不可能在某个研究领域做出成绩的。显然,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空间。我们的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上。从通过论文答辩并获得学士学位的45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来看,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能够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具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同时能够大致学会如何面对一个研究课题,实施各个方面的研究。在选题上涉及:西方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民族学等学科(详见往届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论文原件)。
全国学生论文奖
1.费毕业论文《朴素的抒情与别具深意的谐谑—解读普罗科菲耶夫》 (2003)获首届中国西部音乐学会“优秀学生论文三等奖”(2005,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黄宏)。
2.齐彬彬(2004)毕业论文《;的音乐学分析》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科学技术奖”中获“三等奖”
3.齐彬彬的音乐评论论文《史学风范可赞,学术规范可弹:评金梅着;》在首届“人民音乐俱乐部杯”全国大学生音乐书评活动中获得“书评荣誉奖”(2004年指导老师——邓锡禄)。
音乐系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
目前,第六届45名毕业生中,有齐彬彬(2004级)、戴华礼(2003级作曲与音乐学双专业)、(2004级)、郭(2004级)、刘健(2007级)、李尚(2007级)、(2007级)等,其中齐彬彬在完成硕士学位后,于今年直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陶宇(2006)考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学硕士学位。
此外,谭三位毕业生分别在德、奥、法三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除了部分继续准备考研的毕业生外,其他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郑当选中山电视台时政新闻和文艺节目主持人,考上公务员在江门市文化局工作,陶乐在兰军兵歌舞团工作,其他在各高校任教的同学有廖、段、曾冠涛、欧、廖满红、陈云、胡顺芳。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外教学工作
编辑毕业证样本网
目前,音乐学习除了承担本系学生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全院各专业的音乐史、乐理公共课的教学工作,开设了29门课程:
必修课
中国古代音乐通史
中国现代音乐史
西方音乐通史
民歌
中国民族器乐概论
戏曲和曲艺音乐
岭南音乐概论
潮州音乐概论
音乐美学
复调音乐与分析
西方传统音乐学
艺术入门
大学语文
选修
西方歌剧导论
交响音乐杰作
著名音乐作品欣赏
20世纪西方音乐文化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音乐文化
古希腊哲学
诗意哲学
德国哲学
逻辑
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民族乐器表演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说唱歌剧的音乐风格造型演唱
中国民歌的示范演唱
中外民间歌舞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岭南音乐研究
编辑毕业证样本网
岭南音乐研究作为学院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经过全体教研员多年的共同努力,已初见成效。更何况在我系老师的指导下,近几年本科生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不断增多。详情如下:
教研人员的研究成果:
专论:
陈天国:
055-79000(苏主编,花城出版社2002年出版)。
055-79000(苏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
055-79000(苏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055-79000(苏主编,花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
纸张:
陈天国:
1.《潮州古谱研究》发表于2002年7月汕头民间音乐会《潮州音乐》,《潮阳笛套古乐研究》,2002。
2.《中国梵呗香花板》: 《潮州细乐》(上下)(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汕头市文化局编写,2002年第一、二期。
3.《关于地球音乐与声能音乐的概念》(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广州音乐研究》(星海音乐学院),2004年第1期。本文编译于《潮州佛乐南海赞》。
5.《潮州古谱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004年11月6日
2006年6月7日
王:
岭南音乐人物访谈:
1.《谈罗九香老师对客家音乐的贡献》发表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上。
2.《地球音乐与声能音乐等概念的树立及其意义》发表在人民音乐
3.《中国专家学术成果通鉴》发表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上。
4.《轮音乐的躯壳和灵魂》
5.《潮州禅和板佛乐考源》
6.《人海灯》
周凯默:
《潮州音乐的历史》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答辩委员会通过。(2007)
055-79000,广州:《潮州日报》,2000年第一期。
罗小平:
《后现代主义.民族音乐.岭南音乐——访展爱伦教授》(2003年第4期,《万古长空 一朝风月——访余其伟》)获中国文联第四届文学评论。
关于二等奖。
王丽丽:
055-79000(硕士论文)
《永远漂泊的缪斯——访黄锦培教授》
《以“问题意识”研究岭南音乐——访冯光钰教授》
《筝艺映古音、仁智启百世——访饶宁新教授》
《心安即是家——访甘尚时教授》
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
陈天国:
2002年9月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广东排瑶“歌堂仪式”音声研究》。
2002年11月参加罗九祥学术研讨会,论文《客家音乐文化与本土传承论纲》。
2003年10月,去北京参加首届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论文《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我未能参加第二届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论文《在美的创造中,让音乐再生——析广东音乐名家余其伟的音乐表演美学观》。
2004年5月《黄钟》在星海音乐学院做学术讲座。
2005年5月,以特别代表身份赴香港参加《赣剧两路高腔唱腔音乐比较及其源流分析》。
2005年9月,北京参加中国三弦研讨会,发表论文《赣南采茶戏的曲调来源与客家民系形成历史之关系》。
2005年10月,厦门参加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论文《赣剧两路高腔曲牌结构分析》。
王:
2001年参加罗九祥诞辰100周年研讨会。
2003年参加吕文成诞辰100周年研讨会,论文《赣剧两路高腔曲牌与腔调的关系研究》。
2003年参加首届采茶戏音乐研讨会,论文从0755到79000。
2003年参加首届广东华语音乐研讨会,论文《赣剧两路高腔不同音乐特点比较及其源流分析》。
2005年参加第二届广东华语音乐研讨会,论文《中国佛教音乐探研》。
2005年参加冼星海逝世60周年研讨会,论文《谈罗九香老师对客家音乐的贡献》。
岭南音乐文化传播活动:
周凯默:
1998.《广东佛乐概况》准备(位于沙河校区)
陈天国:
1.为乳源佛学院教授宫池谱和乐器演奏(两周)。
2.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组织佛教乐团,从招生、授课到2004年9月16日在黄花岗剧院演出,然后音像《潮州佛乐〈南海赞〉听赏》 vcd全球发行。
3.为岭东佛学院教授潮州禅和板佛音乐。2004年第一期举办了外行班,2005年第二期,每期三个月。
4.给广州的中学音乐老师开讲座,教“岭南音乐”。
5.为韶关佛学院“禅文化活动”组织一场岭南禅和板佛音乐的演出。
6.为中山市佛教协会组织的中医义诊义演组织两个节目,台湾省电台做了现场视频,做了光盘。
岭南音乐研究学生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
吴媚媚:《潮州音乐的特点》
李英:《岭南音乐学术研讨会》
阮美娜:《三弦音乐的体、相、用》
郑:《佛乐搬上舞台几个有关的问题》
翟月涵:《后现代主义与广东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李:《后现代语境下的采茶戏的生存与发展》
学期论文:
咕噜:广东番禺传统民歌及歌舞音乐浅析
咕噜:佛教音乐文化浅析
陈夏阳:潮剧丑角概观
洪杰慧:3354条乐岛民俗活动记录(一)
刘茜:2000年以来“原生态民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变异与传播”课题研究综述。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大学城文化环境中的教学与学术交流
编辑毕业证样本网
多年来,我系积极利用多院校、多学科共存互动的有利环境,分别在教学、科研、出版等方面建立校际交流。详情如下:
讲座活动
罗小平:
近年来,他在中山大学、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机构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学术报告。
从2005年开始向大学城内的高校开设选修课《广东汉乐的文化品味》。
王:
2006年10月受聘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学道讲堂,教授《承续汉乐香火,依托汉乐精神》。
邓锡禄:
2003,《现象学视野中的冼星海“中国新音乐”》,外语外贸大学,讲座题目:《岭南音乐文化博物馆》。
2006年5月被聘为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学道讲堂”讲座主题《粤海梵音》。
2005年起大学城所有学校选修课:《广州白云山“城市广场”音乐活动调查报告》
刘大健:
2006年起向大学城内所有院校开放,《番禺地区民间乐社音乐活动调查报告》。
彭丽嘉:
华南师范大学,连续七年为本科生提供《番禺区基督教歌曲研究》。连续10年每学期都有讲座(每节课9-15小时)
校际合作研究与出版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大学城的便利,大学之间在研究和出版方面的合作有了更多的机会,例如:
1.与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合作编写的《宗江、何东〈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的研究》系列教材。邓锡禄、严晓宇、吴丽玲、谢、等。与广州大学艺术学院王怀建先生共同承担了《冼星海〈中国狂想曲〉中的民间音乐因素研究》系列教材中音乐相关教材的四个模块的编写工作,现已出版两部。
2.黄宏、吴丽玲、罗小平等老师与广东医学院合作研究音乐疗法。
3.邓锡禄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合作编写的艺术系列课程,承担《赣南采茶戏〈长长的红背带〉音乐分析和思考》这本书的编写,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4.吴丽玲、黄宏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民族乐器声功率研究。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系未来设想
编辑毕业证样本网。2.教学团队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毕业证样本及介绍》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538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