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证|yv8

电子科技大学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干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学校前身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于1956年由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后历经多次更名和合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等学府。

电子科大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如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在学科领域方面,电子科大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为主要优势学科。学校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学设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电子信息领域的优秀人才。

电子科大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与全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学校还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国家级奖励、专利申请等。电子科大以其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实力,为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可以访问学校官网或咨询校内师生。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证,样图,{template},学位证样本,注册证样本,档案等。电子科技大学的样图是教育部统一印制的,书毕业证有很多防伪标识。要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你有帮助。简介:成都电信工程学院前身为成都电信学院,于1956年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Xi交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现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工程专业合并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学院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部长调任教育部部长。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双一流”A级大学行列。[5-7]。

0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证|yv8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位列国家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办研究生计划、中国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接收学院、二电一岗。是一所涵盖整个电子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核心,以工科为主,理工科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学院的排头兵”。[1-5]

学校前身为成都电信工程学院,于1956年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Xi交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现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工程专业合并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学院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部长调任教育部部长。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双一流”A级大学行列。[5-7]

学校官网数据2018年10月,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4100余亩;有23个学院(系),66个本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7个学科进入esi前1%;教职工38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5]。

开始时间

1956

属性

95项目(2001年选定)

|211工程(1997年入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入选)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入选)

|学科创新和人才引进计划

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种类

公立大学

著名校友

丁磊、万明健、贾、李、周炳坤、李小文、张、任宇昕等。

学校官网

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无锡研究院

2017年1月18日,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5]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A级建设高校名单。[5][14]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新型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16]

2018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与重庆邮电大学联合组建微电子学院和软件学院。[17]

电子科技大学主楼

电子科技大学办学条件

电子科技大学学部

2018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教授500余人。国家杰出人才总数(不重复计算)267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含双聘),ieee fellow22人,万人计划人选17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9人),千人计划人选145人(含青年人才计划77人)。“长江学者”有11位国家人才工程获得者,4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1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7位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5][18]

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黄、彭启勇[19]

全职院士(以第一单位为准):

两院院士
序号 姓名 院士类别
1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
2 陈星弼 中国科学院院士
3 李乐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4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序号 姓名 院士类别
1 吴伟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
2 林为干 中国科学院院士
3 郭光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
4 谭述森 中国科学院院士
5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
6 陈霖 中国科学院院士
7 李朝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
8 张景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说明:带框为已故院士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17-教职工专栏[18][20-25])

电子科技大学院系专业

2018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23个学院(系),66个本科专业。[5]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物联网工程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

材料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
自动化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资源与环境学院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环境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
航空航天学院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空航天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
医学院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互联网金融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城市管理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翻译、法语
格拉斯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英才实验学院 电子信息类(按大类招生)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体育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料来源:[26]

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4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1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开放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27]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机电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7]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电子与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7]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区[28]

今日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批次
1 信息安全 第一批
2 通信工程
3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4 电子科学与技术 第二批
5 电子信息工程
6 测控技术与仪器 第三批
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9 网络工程 第四批
10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1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第六批
12 软件工程
13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第七批
14 传感网技术

(表格内容来源:2015年1月中国教育在线官网)[29]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份
1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彭启琮 2008年
2 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教学团队 黄廷祝 2008年
3 光电传感与系统教学团队 蒋亚东 2009年
4 测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童 玲 2009年
5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傅 彦 2010年

(表格内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15年1月)[30-32]

国家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获评时间
1 数字信号处理 彭启琮 2003
2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黄廷祝 2004
3 电子测量原理 王厚军 2004
4 离散数学 傅彦 2005
5 电磁场与波 潘锦 2006
6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刘乃琦 2006
7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罗 蕾 2007
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淑华 2007
9 数学建模 黄廷祝 2007
10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习友宝 2007
11 自动测试系统 童 玲 2007
12 组织行为学 井润田 2007
13 电子材料 张怀武 2008
14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饶妮妮 2008
15 通信原理 李晓峰 2008
16 大学英语 张文鹏 2009
17 asic设计 李广军 2009
18 公共组织行为学 祝小宁 2010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15年1月)[33]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获评时间
1 管理心理学 祝小宁 2011
2 法律与现代生活 商继政 2012
3 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秦志光、周世杰 2012
4 心理健康与现代生活 李媛、曾维希 2012
5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电子材料 张怀武、兰中文、张树人 2012
6 文学与科学:英美文学作品新读 李成坚、何敏、廖敏 2013
7 通信传奇 饶云江、邱昆、雷维礼、阎波、陈伟建 2013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15年1月)[33]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获评时间 备注
1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黄廷祝 2012
2 数学建模 徐全智 201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淑华 2012 建设中
4 电子材料 张怀武 2013
5 电子测量原理 童玲 2013
6 公共组织行为学 祝小宁 2013 建设中
7 计算机操作系统 蒲晓蓉 2013
8 离散数学 傅彦 2013 建设中
9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饶妮妮 2013 建设中
10 通信原理 李晓峰 2013
11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习友宝 2013 建设中
12 自动测试系统 田书林 2013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15年1月)[33]

教学成果

1989年至2014年,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优秀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34]

2018年,学校作为独立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9][35]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年限 级别 成果名称 获奖人员
1 1989 国家级优秀奖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龙方洁、肖恩照、李秉才
2 1989 国家级特等奖 矢志育人,硕果累累——探索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林为干
3 1993 国家级二等奖 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培养跨世纪的高科技高层次人才 刘盛纲
4 1993 国家级二等奖 教学质量测控系统及学生能力培养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赵善中、兰家隆、陆德全、夏可恒、杨华银
5 1993 国家级二等奖 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谢云荪、许家怡、成孝予、杨光明、彭年斌
6 1997 国家级一等奖 高扬改革的旗帜,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效性 管文虎、祝小宁、先幼果、邓淑华、王生良
7 1997 国家级二等奖 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素质的改革与实践 黄迪明、兰家隆、惠林、王健、陆德全
8 1997 国家级二等奖 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深化工科数学教学改革 李正良、徐全智、钟尔杰、杨晋浩、张选迪
9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虚拟仪器实验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 古天祥、袁渊、古军、习友宝、张红莉
10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dsp技术”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实践 彭启琮、李玉柏、管庆、向超、罗正祥
11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吴跃、罗克露、傅彦、徐洁、罗惠琼
12 2001 国家级二等奖 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马知恩、王绵森、谢云荪、郭镜明、乐经良
13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整合多媒体教育资源,构建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平台 曾路、伍忠杰、张文鹏、张杨、林何
14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吴跃、刘乃琦、徐谡、杨敏、张红莉
15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强化三结合、推进立体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工科学生综合素质 祝小宁、吴满意、邓淑华、胡树祥、申小蓉
16 2005 国家级二等奖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习友宝、童玲、古军、袁渊、王厚军
17 2009 国家级二等奖 学科体系与教育体系融合: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朱宏、罗正祥、杨亚培、覃庆国、蒋宁、余魅、田伟霞
18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构建以机器人研创活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 黄洪钟、骆德渊、曹其新、秦东兴、丁雨葵、李满天、于乐、周莉萍、王鹏飞 、杨 平
19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 ——-计算机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秦志光、周世杰 、李雪梅、叶欣、 程红蓉、侯孟书 、任立勇、 王纲、 韩宏、 刘贵松
20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基于“四个融合”的高质量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饶云江、李玉柏 、李晓峰、毛玉明、张进、段景山 、杨 宁、周 宁、林水生、 武保剑
21 2014 国家级二等奖 立足三大效用,创立“n334”模式、推进文科课程网格建设 祝小宁、王志强 、汤志伟、 杜学元、杨 曦、刘 裕、张会平、李冰、杨菁
22 2018 国家级一等奖 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黄廷祝、徐全智、覃思义、程光辉、杨鹏、张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国良、李良
23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刘裕、张会平、杨菁、岳昌君、刘宇、史溢帆
24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怀武、陈星弼、于奇、张波、何为、陶伯万、林媛、刘诺、宁宁、陈万军、潘锦
25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实践问道、知行合一”,培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创新人才 李晓峰、李少谦、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杨宁、段景山、潘晔、凌翔、何翔、饶云江、李硕彦、张进、阎波
26 2018 国家级二等奖 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 胡杰辉、冯文坤、伍忠杰、刘淑珍、李京南、俞博、张文鹏、张丽、楚、,邹涛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18年12月)[9][34][36]

学生荣誉

学生的风采(43

据2015年1月我校官网介绍,我校学生在国内外比赛中成绩优异,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及跨学科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acm acm国际大学生编程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际大学生辩论赛等。其中,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特等奖。2010年和2012年,两次获得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冠军。2009年获得——“nec电子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唯一特等奖,2005年获得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冠军。[5]

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6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的工学博士学位和7种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5]

2018年12月官网I数据显示,学校工程、材料科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生物学、生物化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自2016年7月以来一直处于esi前1,进入全球前100。[5][37]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

结果学校有4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学科A数与Xi交大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其他进入B类(全国前10%-20%)的学科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8]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4]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9]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39]

博士后流动站(13个):数学、物理、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40]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博士点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金融学
数量经济学#
法学 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政治学 国际政治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新闻传播学 传播学
理学 数学*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 理论物理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原子物理与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声学
光学
无线电物理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
信息安全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
生物医学工程*
军事学 军队指挥学 密码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新兴技术管理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金融工程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专业学位 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管理、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软件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生物医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物流工程13个工程领域)
说明: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带*为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带为博士后流动站。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15年1月)[39]

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与交流

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介绍,学校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签署了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韩国浦项工业大学结为姐妹学校。自2010年国际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国际学生。学校每年举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并派出大量教师赴海外访问深造、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

英特尔、微软、ti、ibm等跨国公司在该校设立了联合实验室、R&D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直接参与该校的人才培养。

学校与t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2018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科学技术研究院,2个大学级研究中心,5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42]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类别 平台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通信抗干扰技术重点实验室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极高频复杂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综合电子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多频谱吸波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与控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隐身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电子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微波毫米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数据通信与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对地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密度集成器件(si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研究院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校级研究中心 信息医学研究中心 大数据研究中心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发展研究所官网,2018年12月)[42]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负责人
1 电子信息工程科学创新引智基地 聂在平
2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康凯
3 神经信息创新引智基地 尧德中
4 微波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张怀武
5 光纤传感与通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饶云江
6 可视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曾兵
7 低功耗微电与微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李强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发展研究所官网,2018年12月)[42]

清水河校区图书馆

电子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2006年至2014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级奖励181项,发表论文(专著)31000余篇,申请专利4500余项。[5]

其中,2012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3项、国防科技发明奖1项。[43]

该校各类科研奖项的详细统计见参考文献[43]。

1998—2012 年度科学研究成果汇总情况表
年度 鉴定成果 获国家级 成果奖 获省部级 成果奖 在国内外 发表论文专著 专利
申请数 授权数
发 明 实用新型 发 明 实用新型
1998 47 4 17 948 4 6 1 3
1999 34 3 14 945 6 4 4 6
2000 81 14 898 6 7 7 3
2001 34 22 1078 13 3 6 2
2002 31 1 18 1141 30 3 4 2
2003 16 1 15 1767 34 3 6 2
2004 14 18 2704 77 7 6 4
2005 40 1 21 3023 113 17 11 5
2006 43 22 3100 124 3 22 11
2007 57 3 26 3749 182 7 55 6
2008 36 3 15 3990 299 8 100 8
2009 19 25 4121 331 22 105 14
2010 37 1 29 4308 464 46 171 31
2011 31 1(牵头) 12 4236 572 100 226 68
2012 12 2 33 4046 733 44 329 91

(表格内容来源: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发展研究所官网,2015年1月)[43]

电子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图书馆资源

学校风景(9

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总藏书98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61万册,数字文献722万册(其中学位论文366万篇)。有66种在线学术资源系统,包括170多个数据库。自建了大量特色数据库,如sci论文查询系统、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成人作品集、重点学科导航系统、教学参考书系统、中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西文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导航系统等。[44]

学术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由教育部指导,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已被美国《工程索引》、美国《数学评论》、英国《csa》、德国《inspec》、俄罗斯《数学文摘》等ei compendex数据库发表。[45]

《文摘杂志》

由教育部主管,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由inspec、ca、doaj、caod、sciencepaper onlin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3354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收录。[4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由电子科技大学和德国斯普林格公司联合出版、教育部主管的英文学术期刊,被ei compendex、scopus、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47]

电子科技大学校级荣誉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8]

电子科技大学的文化传统

电子科技大学校徽

校训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求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求真”,就是要在科学探索时追求真理,在教书育人时传授真知,在管理服务时奉献真心。

“大气”,就是要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气魄和胸怀全局、放眼长远、包容开放的气度。

“大为”,就是要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上做出大贡献。[49]

校徽

整个画面呈圆形。寓意凝聚、圆满、至善。蓝色寓意学校环绕于科技的海洋,学校是创新人才的基地。1956,为建校日期。深蓝轨迹,寓意高新技术源头。橘红轨迹,寓意电子科大人豪迈的气概和蓬勃的朝气。构图以“e”(electronic电子的缩写)为核心,幻化成两个极具动感的圆弧,团结在uestc周围,象征电子科大人进取、拓新的精神。

电子科技大学成电论坛

品楼(2

2003年,学校开展了大型素质教育报告会,其定位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学术交流,开阔知识视野,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学校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论坛的主题是科技、文化、青年和未来。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知名校友讲解奋斗与挫折,解读成功与失败,树立榜样与典范。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作家阿来、剧作家沙叶欣等。都参加了零点的论坛,和同学们交流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证|yv8》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52802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

  • 南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证样本

    摘要: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无法直接获取。2021年12月11日,王秋林校友交流会在南华大学土木楼举行,与会人员包括学院领导、专家教授和博士研究生。会议期间,介绍了学院现状和土木课程问题,深入交流了土木课程与核特色融合、博士学位申请瓶颈及校企合作联系等方面。寻找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可咨询相关高校或校友。

    2022年3月4日
    270
  • 电子档大学毕业证怎么办?

    摘要:统一招生的毕业证书需要对应高考电子档案,无电子档案则无法获得正式毕业证书。非统招毕业生可通过自考、成人考试、电大、网络大学或正规留学等方式获得毕业证书。完成学校规定教学课程并符合毕业条件,学校应办理毕业手续并颁发毕业证书。档案材料缺失由学校负责,学校应积极处理以确保毕业生权益。对于非统招毕业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含金量较低,就业时可能面临限制。

    2022年3月28日
    260
  • 海南资产评估师证书样本(海南资产评估师协会)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多个不同话题,包括专业选择、校园生活、人际关系、装修、创业、文化、教育以及情感等方面。文章提到了新闻专业的特点、大学室友关系处理、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与爱猫协会相关的动态等。文章还提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强调了珍惜亲情和独立生活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诈骗和黄金回收等问题的讨论。总体而言,这是一篇涉及多个方面内容的文章。

    2022年5月28日
    320
  • 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文章摘要:文章批评了美国发布不实消息的行为,指出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混淆视线或维护垄断利益。同时,文章讨论了关于农民养老金、消费金额限制等问题,认为应该公平对待农民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此外,文章还涉及公务员涨薪、国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批评了某些机构利用权力垄断市场。文章呼吁社会公平正义,强调市场自由竞争的重要性,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现象。同时,也批评了某些官方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和金融市场乱象,呼吁反腐和整顿金融市场。

    2022年4月10日
    380
  •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

    摘要:山东建筑大学源于1956年成立的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历经多次更名和整合,成为一所具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学校曾经历中断招生、合并和新建校区等阶段,于2006年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文章还介绍了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证编号规则、打印规则、相片要求和签名章等相关信息。

    2022年5月24日
    230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