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由毕业证样本网收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你有帮助。学校简介:学校的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业学校;1958年,在兰州工学院建立的基础上,合并甘肃交通大学,命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油田机械、焊接技术与设备等专业结构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到学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地方管理为主”的机构;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0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简称“兰州理工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型工程研究与实践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入选高校、中国政府留学人员奖学金接收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体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高校。[1-2]
学校的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业学校;1958年,在兰州工学院建立的基础上,合并甘肃交通大学,命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油田机械、焊接技术与设备等专业结构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到学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地方管理为主”的机构;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截至2018年7月,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米,藏书223万册。有19个学院和1个教研室。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两个学科博士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两个学科硕士点170个,硕士学位类别6个,授权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18个。本科专业66个。全日制学生27075人。专任教师1412人。[3]
开始时间
1919
属性
高校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
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
甘肃省
种类
公立大学
著名校友
、袁浩、李建华、齐、李伟、洪毅、齐盛、彭等。
学校官网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工业大学10月正式命名。
1965年3月,学校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隶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拉夫分校。
甘肃工业大学(甘工大)(12
北京机械学院液压机械、化工机械、油田机械、焊接技术与设备等重点学科(no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全国首批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流体机械与流体动力加工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铸造、焊接、热处理、液压机、液压机、矿山机械、化工机械、工业企业、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十个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8月,学校由机械工业部领导转制为“中央和地方共建,地方管理为主”的事业单位。
2000年,学校开始建设西校区。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2003年4月
兰州理工大学
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2004年5月,学校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08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
2012年12月,东南大学正式与兰州理工大学签约对口支援,成为甘肃省第二所获得教育部高校对口支援的高校。也是2012年教育部对口支援的6所高校之一,成为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3月,学校成立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9月,学校
省局共建
在酒泉市设立新校区,与酒泉市政府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同时,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院在浙江成立。[6]
2015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约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成为甘肃省第一所省级重点大学。
2016年6月,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大会暨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特色学科座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为兰州理工大学授牌;根据7月份的数据,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7-8]
2017年省厅局共建签约仪式(7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3月,学校入选“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大学”,材料科学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7月,甘肃省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联合签约《关于共建兰州理工大学的意见》,这标志着兰州理工大学成为继西北师范大学之后,甘肃省第二所省直部门共建高校。11月,学校被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9-13]
2018年3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
兰州理工大学的办学条件
兰州理工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1个教研室、1个研究生院和温州研究生院。材料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新能源学院(九曲
截至2018年3月,教职工2309人,专任教师1412人,其中高级职称813人,博士生导师111人。共享院士4人,长江学者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3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5人,“飞行学者”2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共享):胡文瑞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享):谭、柴天佑
兰州理工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国防特色学科2个,国家特色学科7个,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3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
国防特色学科(二):船舶动力、控制理论、控制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7):焊接技术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
兰州理工大学(4
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16]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电气及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7],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8]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技术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实验教学中心、设计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电工电子教学团队()和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朱。
省级教学团队(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教学团队(杨)、工程材料系列教学团队(杨瑞成)、电气与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李)等。
省级精品课程(37门):建筑钢结构设计、液压元件、通信原理、冶金物理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控技术与编程、无机与分析化学、结构优化设计、管理会计、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数据库原理、化工原理、流体机械原理、过程设备设计、冶金与
兰州理工大学(15
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电路、物理化学精品课程、/cam技术与综合实训、思想道德修养、工程材料、钢结构设计原理、大学物理、机械原理、电工电子、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系列课程)、工程制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个计划):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自动化与控制工程、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19]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3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2门,出版教材118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机械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3项98人次,省级奖励308项636人次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体验大学”称号。
兰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校。
体育馆
下设16个系,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硕士学位点18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70个。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mpacc)、国际商务硕士(mib)共18个。[3]
重点学科
省重点学科(20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设计、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与工程、冶金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设计、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等。[20]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0]
博士后流动站(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21]
一级博士点(共8个)
学科门类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批次 | 备注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10(2005)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电学院 | 2011增列 | 第28次会议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能动学院 | 2011增列 |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信学院 | 2011增列 |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土木学院 | 2011增列 |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通学院 | 2017增列 |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石化学院 | 2017增列 | |
理学 | 数学 | 理学院 | 2017增列 |
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项目(共46个)[3]
序号 | 学科 | 所属一级学科 | 学科、专业 | 所属学院 | 批次 |
1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学院 | 10(2005) |
2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材料学院 | 9(2003) |
3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学院 | 7(1998) |
4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 材料学院 | 自设(2007) |
5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学院 | 9(2003) |
6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能动院) | 能动学院 | 2011增列 |
7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与理论 | 机电学院 | 2011增列 |
8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能动学院 | 8(2000) |
9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能动学院 | 2011增列 |
10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石化学院 | 2011增列 |
11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化工过程机械 | 石化学院 | 2011增列 |
12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 | 能动学院 | 2011自设 |
13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电信学院 | 9(2003) |
14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电信学院 | 2011增列 |
15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系统工程 | 电信学院 | 2011增列 |
16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电信学院 | 2011增列 |
17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 电信学院 | 2011目录外 |
18 | 工学 | 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 | 土木学院 | 9(2007) |
19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土木学院 | 2011增列 |
20 | 工学 | 土木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土木学院 | 2011增列 |
21 | 工学 |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 | 计通学院 | 2011自设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共23个)[3]
序号 | 学科门类 | 学科名称 | 所属学院 | 批次 | 备注 |
1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电学院 | 10(2005) | |
2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10(2005) | |
3 | 工学 | 冶金工程 | 材料学院 | 2011增列 | |
4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能动学院 | 10(2005) | |
5 | 工学 | 电气工程 | 电信学院 | 10(2005) | |
6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计通学院 | 10(2005) | |
7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信学院 | 10(2005) | |
8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通学院 | 10(2005) | |
9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土木学院 | 10(2005) | |
10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工学院 | 2011增列 | |
11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管学院 | 10(2005) | |
12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 | 经管学院 | 2011增列 | |
13 | 理学 | 数学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
14 | 理学 | 物理学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
15 | 工学 | 力学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
16 | 工学 | 软件工程 | 计通学院 | 2011新增 | 学科点对应调整 |
17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石化学院 | 2011新增 | 学科点对应调整 |
两个学科硕士点统计(共170个)[3]
序号 | 学科门类 | 所在一级学科 | 学科、专业 | 所属学院 | 批次 |
1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人文学院 | 10(2005) |
2 | 哲学[2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 人文学院 | 10(2005) |
3 | 教育学 | 教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体育部 | 10(2005) |
4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外语学院 | 10(2005) |
5 | 理学 | 数学 | 基础数学 | 理学院 | 10(2005) |
6 | 理学 | 数学 | 计算数学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7 | 理学 | 数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8 | 理学 | 数学 | 应用数学 | 理学院 | 9(2003) |
9 | 理学 | 数学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理学院 | 9(2003) |
10 | 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11 | 理学 | 物理学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12 | 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13 | 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 | 理学院 | 9(2003) |
14 | 理学 | 物理学 | 光学 | 理学院 | 2011增列 |
15 | 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命学院 | 10(2005) |
16 | 理学 | 系统科学 | 系统分析与集成 | 电信学院 | 10(2005) |
17 | 工学 | 力学 | 固体力学 | 理学院 | 10(2005) |
18 | 工学 | 力学 | 流体力学 | 能动学院 | 9(2003) |
19 | 工学 | 力学 | 工程力学 | 理学院 | 7(1998) |
20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学院 | 2(1984) |
21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能动学院 | 4(1990) |
22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电学院 | 6(1996) |
23 | 工学 | 机械工程 | 车辆工程 | 机电学院 | 10(2005) |
24 | 工学 | 机械工程 | 工业工程 | 机电学院 | 2011 |
25 | 工学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计 | 设计学院 | 2011 |
26 | 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机电学院 | 9(2003) |
27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学院 | 8(2000) |
28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材料学院 | 6(1996) |
29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学院 | 4(1990) |
30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 材料学院 | 2011 |
31 | 工学 | 冶金工程 | 冶金物理化学 | 材料学院 | 9(2003) |
32 | 工学 | 冶金工程 | 有色金属冶金 | 材料学院 | 9(2003) |
33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 | 能动学院 | 10(2005) |
34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热能工程 | 能动学院 | 10(2005) |
35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能动学院 | 10(2005) |
36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能动学院 | 1(1981) |
37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 | 能动学院 | 2011 |
38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化工学院 | 9(2003) |
39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化工过程机械 | 化工学院 | 4(1990) |
40 | 工学 | 电气工程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电信学院 | 9(2003) |
41 | 工学 | 电气工程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信学院 | 4(1990) |
42 | 工学 | 电气工程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电信学院 | 10(2005) |
43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理学院 | 10(2005) |
44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路与系统 | 电信学院 | 10(2005) |
45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计通学院 | 7(1998) |
46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计通学院 | 9(2003) |
47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电信学院 | 3(1986) |
48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电信学院 | 8(2000) |
49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系统工程 | 电信学院 | 9(2003) |
50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电信学院 | 10(2005) |
51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 电信学院 | 2011 |
52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计通学院 | 10(2005) |
53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计通学院 | 9(2003) |
54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通学院 | 8(2000) |
55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制造业信息化系统 | 计通学院 | 2011 |
56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物联网工程 | 计通学院 | 2011 |
57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土木学院 | 8(2000) |
58 | 工学 | 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 | 土木学院 | 3(1986) |
59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市政工程 | 土木学院 | 10(2005) |
60 | 工学 | 土木工程 | 供热、供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土木学院 | 10(2005) |
61 | 工学 | 土木工程 |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 土木学院 | 9(2003) |
62 | 工学 | 土木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土木学院 | 10(2005) |
63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建筑设计与工程 | 设计学院 | 2011 |
64 | 工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 土木学院 | 2011 |
65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材料 | 土木学院 | |
66 | 工学 | 水利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 能动学院 | 9(2003) |
67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化工学院 | 10(2005) |
68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艺 | 化工学院 | 8(2000) |
69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生物化工 | 化工学院 | 10(2005) |
70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应用化学 | 化工学院 | 9(2003) |
71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化工学院 | 2011新增 |
72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工业催化 | 化工学院 | 2011增列 |
73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化工学院 | 8(2000) |
74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 | 生命学院 | 10(2005) |
75 | 医学 | 药学 |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生命学院 | 10(2005) |
76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管学院 | 10(2005) |
77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产业决策与管理 | 经管学院 | 2011 |
78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 经管学院 | 9(2003) |
79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经管学院 | 8(2000) |
80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学 | 经管学院 | 2011增列 |
81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 | 经管学院 | 2011增列 |
82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 | 财务管理 | 经管学院 | 2011 |
83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 经管学院 | 2011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共18个)[3]
领域名称 | 所属学院 | 批准时间 |
机械工程 | 机电学院 | 1999 |
材料工程 | 材料学院 | 1999 |
动力工程 | 能动学院 | 2000 |
电气工程 | 电信学院 | 2000 |
控制工程 | 电信学院 | 2002 |
计算机技术 | 计通学院 | 2003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土木学院 | 2002 |
化学工程 | 化工学院 | 2003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计通学院 | 2005 |
环境工程 | 化工学院 | 2009 |
仪器仪表工程 | 机电学院 | 2010 |
冶金工程 | 材料学院 | 2010 |
软件工程 | 计通学院 | 2010 |
安全工程 | 化工学院 | 2010 |
制药工程 | 生命学院、化工学院 | 2010 |
工业工程 | 机电学院、经管学院 | 2010 |
生物工程 | 生命学院、化工学院 | 2010 |
水利工程 | 能动学院 | 2010 |
高校教师在读硕士(第一批)
学科门类 | 所在一级学科 | 学科、专业 | 所属学院 | 批准时间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学院 | 2004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 | 材料学院 | 2004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学院 | 2004 |
工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能动学院 | 2004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电信学院 | 2004 |
工学 | 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 | 土木学院 | 2004 |
兰州理工大学合作交流中心
国内交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在
大学生活动中心
甘肃第一,全国第27。
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的地方院校,先后与兰州、酒泉、金昌、温州等20多个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酒钢公司、金川公司、兰州石化公司、石兰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金川公司共建了“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兰州新区工业发展研究院、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新能源院(酒泉)、金川研究院、石兰研究院、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教学机构相继成立。
国际交流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40多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学校具有中国政府留学生奖学金资格。已有来自35个国家的250多名外国留学生来校接受学历教育或短期学习,留学生教育初具规模。
兰州理工大学校级荣誉
2017年11月,学校被授予hono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科技项目1380项,取得科技成果142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3项。科研经费达到4.8亿元。专利申请量和授权专利量每年均居甘肃高校首位,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60。五年来,共申请专利190项,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十二五”期间,全体教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25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175篇,三项指标论文3392篇。2005年,我校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进入全国100所高校,被ei收录的论文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71位。[24]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院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建立了1个国际合作中心、2个联合实验室、10个国家科研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7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人文基地、8个研究所、32个研究所、5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际合作中心 | |
甘肃省中俄科技合作暨技术转化中心 | |
联合实验室 | |
教育部有色金属新材料与装备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
敦煌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文化遗产数字保护与再利用联合实验室 | |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5] | |
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有色金属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兰州理工大学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 |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 机械工程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 |
电气与控制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特殊环境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 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有色冶金新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科技园 |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 |
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
中藏药筛选评价及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业有色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铸造cae工程实验室(永靖昌盛铸钢有限公司) | 甘肃省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工程实验室 |
甘肃省生物质能与太阳能互补供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甘肃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流体机械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机械工业重载柔性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工程实验室 |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
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 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cam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甘肃省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机械工业泵及特殊阀门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 甘肃省液压气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甘肃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阳泉机械集团兰州理工大学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工业设计中心 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甘肃省机电新产品中试基地
甘肃省中俄科技合作暨技术转化中心 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 机械工业有色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行业技术中心 甘肃省工程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站 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兰州市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 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工程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站 甘肃省/cam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甘肃省经济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甘肃省电气与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
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
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 | 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 |
全国工业设计产业创新联盟 | 中国管理案例中心联盟 |
民族院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 | 传统弓射艺联盟 |
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盟 | 西北地区mba教育联盟 |
泛西北地区大学科技园联盟 | 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 |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 | 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先进制造子联盟 |
甘肃省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甘肃省太阳能集热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甘肃省高校广播战略联盟 | 甘肃高校网站联盟 |
甘肃省杂协魔术联盟 | |
高校省级人文基地 | |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甘肃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基地 |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
有色冶金成套装备及信息集成技术 | 西北恶劣环境条件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 |
校内科研机构 | |
兰州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金川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温州研究生分院 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兰石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酒泉工业技术研究院 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培训学院——甘肃省分院 焊接研究所 裂纹技术研究所 石油矿场机械研究所 机器人研究所 中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特种阀门与密封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所 太阳能与气体水合物研究中心 |
结构工程研究所
空间结构研究所 艺术设计研究所 工业设计研究所 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 四维技术研究所 特种装备及自动化研究所 机电研究所 电子信息研究所 智能装置研究所 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所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研究所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 计算机理论研究所 智能技术应用研究所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检测与加固研究所 建筑材料研究所 岩土工程研究所 防震减灾研究所 桥梁工程研究所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
校企合作科研机构 | |
兰州理工大学—金川公司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长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联创信息工程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首钢岷山机械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焦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浙江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涡旋压缩机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电子集团中兴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机电产品工程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水泵总厂泵技术工程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青海重型机床厂工程技术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工业泵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山东博山科研工作站 兰州理工大学—温岭泵业科技服务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北汽股份公司汽车轻量化联合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金塔县太阳岛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红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蒸汽系统节能技术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河南开封高压阀门有限公司阀门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高压阀门公司阀门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山西省阳泉机械集团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石重工—兰州理工大学液压技术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雪顿生物乳业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陇药提取分离工程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湖北泰和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技术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肃瑞风电成套设备工程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苏州华焊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永靖铸钢厂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纳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星火机床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兰州理工大学—天水星火机床厂工程技术中心 |
兰州理工大学学术资源
图书馆资源
到2018年3月,兰州理工大学图书馆已经收藏了各类文章。
图书馆
捐赠图书246万余册/件,其中纸质图书22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500余种,可提供近30种大型中外文数据库。购买的国外数据库有springer数据库、proquest学位论文数据库、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数据库、acm美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istp国际科技会议论文集索引、ei compendex工程索引数据库等。购买的中文数据库有—cnki、中国学术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论证会全文数据库、全国人大复印报刊数据库、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知识库、自律考试学习系统、网上讲堂、洪钟经济网等。购买了30多万种电子书。[26]
学术期刊
055-79000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学科学等栏目。055-79000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
大学科技新闻(10
引文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先后获得美国《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俄罗斯《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P)、美国《化学文摘》 (mr)、德国《文摘杂志》 (zbl)、《数学评论》、《数学文摘》、0755。高校学报入选“全国期刊方阵”、“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获得中国高校杰出科技奖、中国高校学报优秀质量奖、甘肃省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学报、甘肃省优秀学报、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27]
兰州理工大学的文化传统
兰州理工大学校徽
伟大的理工科精神
刘宏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校训
争取成功
兰州理工大学校园文化
多年来,兰州理工大学举办了刘宏大讲堂,开通了刘宏网站,评选了刘宏人物,诵读了刘宏经典,宣传了刘宏主题,辩论了刘宏的骄傲,与刘宏面对面对话,创办了刘宏青年手机报。
校园风光(13
刘宏系列校园文化活动600多项,约10万人参与。学校通过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刘宏精神”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全体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对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展示风采、宣传学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学风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以往成功举办七届“兰州理工大学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基础上,学校举办了以“唱响红柳,共创和谐”为主题的首届“红柳文化节”,从4月初开始,历时两个多月。内容包括“民俗进校园”、“书香满园”读书月、艺海艺术大讲堂、校园才艺展示、书画摄影大赛等18项活动。
学校形成了校级和学院级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共青杯”系列学科知识竞赛、“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承办人大竞赛、读书演讲比赛、“刘宏杯”系列体育竞赛等六大系列30多种类型的活动,形成了校园活动的领导品牌。每年人文学院等各学院的“与法同行”系列活动、经管学院的“模拟审判”、“经济管理文化节”等十大主题活动,在校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28]
兰州理工大学现任领导
姓名 | z职务 |
夏天东 | 党委书记 |
芮执元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俞树荣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丁虎生 | 党委副书记 |
韦尧兵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李仁年 | 副校长 |
时宁国 | 副校长[29] |
李香枫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王全进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曹洁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曾华辉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袁幼新(挂职) | 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 |
王玉建(挂职) | 副校长[30-31] |
.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兰州理工大学|毕业证|m3g》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52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