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大学,首批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国家级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最早举办本科师范教育、师范院校中办学历史最长的高校。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3354。它有两个校区:狮子山校区和成龙校区。
学校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它的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迁至四川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址创办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收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与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迁至四川省南充,更名为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将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合并成立四川师范大学。1953年,重庆师范大学原院系部分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大学。1956年,四川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迁至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四川师范大学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我校。
所有学科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第十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文、理、工、哲、经、管、法、史、教、艺、农等11个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3个,本科专业82个,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2011年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四川省国家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师资力量雄厚。建校以来,学校涌现出以著名墨家吴、我国社会学民俗学奠基人之一李安斋、我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刘、文献学专家唐、训诂学专家瞿、凝聚态物理专家赵民光、拓扑学专家刘望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国家一、二级人才工程人选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物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带头人1名,国家千人计划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级待遇。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6人,四川省优秀专家30人,四川省百千万人才10人,天府英才2人,四川省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8人,学校优秀教师39人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和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创办了33年的“校中校”3354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拥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90个、省级项目429个,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培养计划3个、国家级特色计划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优秀视频开放课程、优秀资源共享课程15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19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435个。学校先后获得近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国家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近三年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49项(其中一等奖10项及以上)。71年来,先后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30多万名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科研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近4000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重大R&D)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余项,省部级项目700余项。实际投入科研经费2.5亿余元,发表学术论文1100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 《经济研究》/SSCI一区发表高水平论文近400篇,授权发明专利155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000余项。2018年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全省第二,省属高校第一,全国师范大学第十三,后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全省第一,全国师范大学第三。
广泛的对外交流。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和接受澳门学生资格的高等学校。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了各种层次的留学生,开展了中外各层次、不同国家的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和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联合建立了一所孔子学院。有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中法文化交流中心,还有与韩国延世大学合办的成都世宗学校。
强大的社会服务。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发展。有四川大学教师培训中心、四川大学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证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教育团第一个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研究机构。长期对口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广元市苍溪县、广安市武胜县等贫困县。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先后在南充市仪陇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广元市苍溪县、达州市达川区、巴中市恩阳区、凉山州普格县、甘孜州理塘县成立“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办好大学,服务治川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范大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坚定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教育的高端智库。他们认真履行四川师范大学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水平。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充满活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师培训基地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四川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图》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51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