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语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977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94人,成人高校学生、进修生、研修生、留学生3万余人。
历史的发展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4年11月,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36所高校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国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所大学合并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园情况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中心广州。辖四个校区,总面积2442亩(含规划),其中北校区位于广州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大朗,占地258亩;知识城校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面积约150亩。校园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优雅。
教师
建校以来,梁、桂世春、等名师汇聚学校任教、学习,为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教职工2129人,专任教师140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3.8%,硕士以上学历占95.4%。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5人(含在职7人)。其中2人入选国家文化大师、“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入选2019年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优秀青年,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4名国家级人选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3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获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珠江学者”讲座教授4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6名。入选广东省特别支持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优秀青年人才2人,广东省千人计划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人,363名云山学者受聘(先后)。此外,学校还聘请了51名客座教授和近100名长期外籍教师。
学科发展
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多语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格局,下辖25个教学单位和1个独立学院(华南商学院)。本科招生专业67个,分属文、经、管、法、工、理、教、艺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14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8个(含11个专业),省级专业建设点24个(含27个专业),省级重点专业6个。有28门外语,是华南地区外语最多的学校。学校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多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位居全国高校前列。4个一级学科入选广东省“冲不弱”推进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人员培训
学校践行“做一个好人,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高素质公民为使命,努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责任精神的“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学校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延伸计划中方合作高校,国际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翻译家联合会(FIT)联合成员,列入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学校名录,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教育部翻译教学合作小组秘书处所在单位。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第一单位,是中日韩三国首脑倡导的“亚洲校园”计划中唯一入选的外语机构。拥有3354非通用语言教研中心、3354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354国际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3354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3354广东协同教育平台多语种高级翻译协同教育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协同教育基地。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总体稳定,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继续位居前列,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重点本科批次。
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研平台的培育和建设,形成了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与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育部注册的6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非洲研究所、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印尼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中南半岛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政党法规研究中心、跨境M&A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金融开放与资产管理研究中心、 和区域法治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亚太安全与经济合作研究中心)。 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重点实验室、语言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区域一体化法律研究中心、国际服务经济研究中心、解释学研究所),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广州国际贸易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1广州市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非通用语言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以及词典研究中心、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土地法律研究院、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省法治研究院、国家和区域高等院校等一批智库和研究机构。此外,学校还拥有3354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和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咨询服务。由学校牵头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部级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广东省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创新团队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重点项目。多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得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表《现代外语》 《国际经贸探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战略决策研究》 0755-79000等学术期刊。
国(境)外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努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国外知名学者和优秀人才来校工作,积极探索联合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共同开拓学术研究新方向,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积极提升学生、人才、教学、scie的国际化水平
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与60个国家和地区的481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目前,我校已设立了7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日本札幌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佛得角大学、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魏紫孔子课堂。学校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学硕士项目和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的英语教学硕士项目效果良好,受到教育部和学生家长的好评。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大力推进“亚洲校区”、“湾区校区”、“欧亚校区”、“国际治理创新研究生项目”、“RCEP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与港澳高校联合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葡语教育联盟”,开展粤港澳研究生专项联合培养计划。在管理国际化方面,学校实施了海外大学学习计划。自7年前启动以来,已有8批40多名干部被派往海外大学挂职。
操柞件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居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管理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验室,总面积52000多平方米。图书馆总占地面积5.96万平方米,共馆藏纸质文献309.84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301种1473册,中外文电子图书534.1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71.68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51种,自建数据库7个。实现了35种外文文献采购、编目、流通、检索的网络化集成管理。现有固定资产总值约30.27亿元。
发展愿景
学校坚持“全人育人,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践行“卓越、诚信、包容、自信”的海外价值观和“追德、求学、务实、致远”的海外学风,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深化综合办学改革等为抓手,以此为契机,坚持内涵发展。
(数据更新至2021年6月)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48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