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毕业证书样本及学校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和安徽省共建的省级重点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1926年在上海创办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1930年更名为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为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陆”的号召,迁至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省第一所医学院。1952年迁至合肥,更名为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我校以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题词为校训,弘扬“爱国爱民,为人类健康奉献”的光荣传统,秉承“兴国、奉献、关爱”的教育理念,倡导“求真、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医科大学。
学校有梅山路校区、崔飞路校区、东校区(在建)、巢湖临床医学院校区等四个主校区,占地1820亩。直属教学机构16所,直属医院6所(一附院、二附院、四附院、巢湖医院、阜阳医院、安徽省口腔医院)。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486人,全日制研究生3813人,国际学生407人,成人本科(业余)学生17721人。职业教育现有医务人员9614人,其中在职教师1207人,校本部专任教师670人。专任教师中,9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校医为主,医、理、工、管、法等学科。和谐发展。临床医学等30个本科专业(“53”一体化)。临床医学、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一级学科授权硕士10个,二级学科授权硕士59个;拥有一项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八项硕士学位授予权。临床医学、药理学、毒理学都是ESI排名前1%的专业。
设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皮肤性病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中药肿瘤学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有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8个省级重点学科。
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5个省部级实验室,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智库1个。
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杰出博士教育培养计划2个;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一门课程被教育部选为中国英语教学品牌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端人才30余人。24人在国际学术组织和SCI源期刊任职,5人担任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主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多年保持省属高校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年、2014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中国大学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医学科技奖四等奖。在《细胞》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自然遗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等国际著名SCI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编辑出版的国家级期刊有14种,其中《中国药理学通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0755-79000 0755-79000。该馆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安徽省中心,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药物研究所、香港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临床学院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60余个,分布在安徽省各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
学校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西班牙、瑞典、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双方互派专家、学者和学生,交换信息和资料,共同开展人员培训和科研合作。
当前位置:首页大学毕业证样本安徽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安徽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47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