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是1956年3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3月27日,高教部和地质部联合发文。以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地质系工程系为基础,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的部分干部和教师组建成都地质勘查院。成立当年就开始招收本科生。建校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三系作为一个整体,先后迁入建制。成都地质勘查院于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学校成为国家学位制度恢复后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被授予博士学位授予权。成都地质学院于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成立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商学院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学院合并)。学校直属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2000年调入外地,成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主要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的省级重点大学。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9月,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大学行列。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以理工科为主,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特色的多学科大学。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格审批权。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不甘示弱、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勤于讲理、功于做事”的学术理念和“埋头苦干、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
学校位于成都市区,地理位置优越,校园面积288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36353人,其中本科生30540人,全日制研究生5194人。有17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所和1个地质调查研究所。还有一个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学校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门类),其中国家级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包括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含自主招生方向)、1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省级优秀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省级优秀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省级优秀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覆盖理、工、文、管、经、法、哲、农、教、艺等10大学科。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地质工程、矿产勘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14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
学校现有教职工3396人,其中教授271人,副教授584人。柔性引智高端专家(院士)34名。截至2018年12月,获得“国家杰出技术人才”称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中国青年科技奖5项、教育部杰出教授学者奖励计划2项、国家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名。国务院学科评估组成员3人,四川塔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培养对象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四川省杰出专家35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名师7名,四川省优秀教师3名,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四川省模范教师1名。国家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8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6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曾被授予“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入选2011-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6年,学校被批准为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和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201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2018年,学校入选2018年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省级精品公开课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7门,省级精品在线公开课1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5门。
学校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实验室,两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一个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扩建)。 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环保厅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我校牵头的“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R&D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地质调查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18年,学校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913项(次),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专利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已授予1400多项专利。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和城市环境、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3次受到中宣部、共青团中央表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2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国家银奖1项、省级一等奖13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铜奖2项,省级金奖4项;连续四年获得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在各类高校体育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9项(次)、省级奖项157项(次);在全国、省、市大学生艺术专业竞赛中获奖559次(次)。
学校有一个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自然博物馆,以地学藏品为主。现有两个图书馆,印刷书刊240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102个,电子图书430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形成了具有地学、能源、环境等学科文献资源优势和科技文献资源特色的多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学校档案管理规范,达到了“国家级科技机构档案管理”标准。学校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有6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高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与英国斯特福大学和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有四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后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名外国专家和学生到国外讲学和学习,访问650多人次,开展了300多项科研合作。学校还举办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超过19万名毕业生。其中不乏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包括两院院士(刘宝俊院士、多杰院士、王成山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2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和多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批毕业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成都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图》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46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