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录:**并联指令的使用说明,**1)MC(主控指令)连接公共串联触点,2)LDI(取反指令)常闭触点与左母线连接指令。本文讨论了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证书的图片样本plc指令的一些研究,同时也会对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证怎么查进行详解,如果正好能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终于全了!了解三菱和西门子的全系列指令都在这里
俗话说,不积小步不至千里,不固地基不能成高楼。那么,我想学好三菱和西门子系列PLC,需要掌握哪些常用指令?作为一名PLC工程师,你掌握了所有这些指令吗?
三菱PLC指令详解
1
取指令和输出指令(LD/LDI/LDP/LDF/OUT)
1)LD(取指令)常开触点与左母线连接的指令,每一个以常开触点开始的逻辑行都用此指令;
2)LDI(取反指令)常闭触点与左母线连接的指令,每个从常闭触点开始的逻辑行都使用此指令;
3)LDP(取上升沿指令)与左母线连接的常开触点上升沿检测指令,仅在指定位置元件的上升沿(由OFF→ON)连接扫描周期;
4)LDF与左母线连接的常闭触点下降沿检测指令(取下下降沿指令);
5)OUT(输出指令)驱动线圈的指令,又称输出指令。
指令取和输出指令的使用说明:
1)LD、LDI该指令可用于输入左母线连接的触点,也可与ANB、ORB实现块逻辑操作的指令;
2)LDP、LDF当相应元件有效时,指令只保持扫描周期的连接;
3)LD、LDI、LDP、LDF指令的目标部件是X、Y、M、T、C、S;
4)OUT指令可连续使用几次(相当于线圈并联),对于定时器和计数器,在OUT常数K或数据寄存器应在指令后设置;
5)OUT指令目标元件为Y、M、T、C和S,但不能用于X;
2
接触串联指令(AND/ANI/ANDP/ANDF)
1)AND常开触点串联连接指令,完成逻辑与操作;
2)ANI(与反指令)一个常闭触点串联连接指令,完成逻辑与非运算;
3)ANDP上升沿检测串联连接指令;
4)ANDF沿检测系列连接指令下降;
使用说明:
1)AND、ANI、ANDP、ANDF只是单个触点串联连接的指令,串联次数无限,可重复使用。
2)AND、ANI、ANDP、ANDF目标元件是X、Y、M、T、C和S。
2)AND、ANI、ANDP、ANDF目标元件是X、Y、M、T、C和S。
3)OUTM101指令后通过T1的触点驱动Y称为连续输出。
3
并联并联指令(OR/ORI/ORP/ORF)
1)OR(或指令)用于单个常开触点并联,实现逻辑或操作;
2)ORI(或非指令)单个常闭触点并联使用,实现逻辑或非操作;
3)ORP上升沿检测并联连接指令;
4)ORF并联连接下降沿检测指令;
并联指令使用说明:
1)OR、ORI、ORP、ORF指令都是指单个触点的并联,并在接触点的左端接收LD、LDI、LDP或LPF右端与前一个指令对应触点的右端相连,连续使用触点并联指令的次数不限;
2)OR、ORI、ORP、ORF指令的目标部件是X、Y、M、T、C、S;
4
块操作指令(ORB/ANB)
ORB(块或指令)
1)两个或两个以上接触串联连接的电路并联;
ORB指令的使用说明:
1)几个串联电路块并联连接时,每个串联电路块应在开始时使用LD或LDI指令;
2)有多个电路块并联电路,如使用每个电路块ORB并联电路块的数量没有限制;
3)ORB指令也可以连续使用,但不建议使用此程序写法,LD或LDI指令的使用次数不得超过8次,也就是ORB只能连续使用8次以下;
ANB(块与指令)
1)两个或两个以上接触并联连接的电路串联;
ANB使用说明:
1)并联电路块串联连接时,并联电路块的开始使用LD或LDI指令;
2)多个并联接多个并联电路块并串联前电路时,ANB指令的使用次数没有限制。也可连续使用ANB,但与ORB一样,8次以下使用次数;
5
位置和复位指令(SET/RST)
1)SET(位置指令)其作用是使被操作的目标元件位置并保持;
2)RST(复位指令)
复位和清除被操作的目标元件。SET、RST使用指令,当X0常开时,Y0变为ON即使状态并且一直保持在这种状态,X0断开Y0的ON状态保持不变;只有当X一、常开闭合时,Y0才变为OFF保持状态,即使X1常开断开,Y0也仍为OFF状态;
SET、RST使用说明:
1)SET指令的目标部件是Y、M、S,RST指令的目标部件是Y、M、S、T、C、D、V
、Z。RST指令常用于正确D、Z、V的内容清零,还用来复位积算定时器和计数器;
2)对于同一目标元件,SET、RST可多次使用,顺序也可随意,但最终执行者有效;
6
微分指令(PLS/PLF)
1)PLS(上升沿微分指令)在输入信号上升沿产生扫描周期脉冲输出;
2)PLF(下降沿微分指令)在输入信号下降沿产生扫描周期的脉冲输出,
通过位置和复位命令,使用微分指令检测信号的边缘Y0的状态;
PLS、PLF使用说明:
1)PLS、PLF指令的目标元件是Y和M;
2)使用PLS驱动输入仅为ON后的一个扫描周期内目标元件ON,M0仅在X从断开到通常的扫描周期是0的常开触点ON;使用PLF该指令仅由输入信号的下降沿驱动,其他指令PLS相同;
7
主控指令(MC/MCR)
1)MC公共串联接触点的连接(主控指令)。执行MC左母线移到后面MC触点后面;
2)MCR(主控复位指令)MC指令的复位指令,即使用MCR指令恢复原左母线的位置;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编程中,多个线圈同时由一组或一组接触控制。如果将相同的接触串入每个线圈的控制电路,它将占用许多存储单元,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主控指令来解决。
M100左母线右移,使左母线右移Y0、Y1都在X在0的控制下,其中N0在无嵌套结构中表示嵌套等级N0使用次数无限;使用次数无限;MCR
N0恢复到原左母线状态。
M100左母线右移,使左母线右移Y0、Y1都在X在0的控制下,其中N0在无嵌套结构中表示嵌套等级N0使用次数无限;使用次数无限;MCR
N如果0恢复到原左母线状态。X断开会跳过MC、MCR向下执行指令。
MC、MCR使用说明:
1)MC、MCR指令的目标元件是Y和M,但不能使用特殊的辅助继电器。MC占3个程序步,MCR占2个程序步;
2)主控触点垂直于梯形图中的一般触点。主控触点是连接左母线的常开触点,是控制一组电路的主开关。必须使用与主控触点相连的触点LD或LDI指令;
3)MC当指令输入触点断开时,MC和MCR以复位/位置指令驱动的积算定时器、计数器和元件保持其以前的状态不变。使用非积算定时器和计数器OUT指令驱动的元件将在22中复位X0断开,Y0和Y1即变为OFF;
4)在一个MC如果在指令区重复使用MC指令称为嵌套。嵌套级数最多为8级,编号按N0→N1→N2→N3→N4→N5→N6→N7顺序增加,每级返回使用相应的顺序MCR指令从大号嵌套级复位;
8
堆栈指令(MPS/MRD/MPP)
堆栈指令是FX多输出电路系列中新增的基本指令,方便编程。在FX系列PLC专门用于存储程序操作的中间结果有11个存储单元,称为栈存储器。
1)MPS(进栈指令)将运算结果发送到堆栈存储器的第一段,同时将之前发送的数据转移到堆栈的下一段;
2)MRD(阅读栈指令)阅读栈存储器的第一段数据(最后进入栈的数据),并继续保存在栈存储器的第一段,栈内数据不移动;
3)MPP(出栈指令)读取栈存储器的第一段数据(最后进入栈的数据),并从栈中消失,同时依次向上移动栈中的其他数据;
堆栈指令使用说明:
1)堆栈指令没有目标部件;
2)MPS和MPP必须配对使用;
3)由于栈存储单元只有11个,所以栈最多11层;
9
逻辑反、空操作和结束指令(INV/NOP/END)
1)INV(反指令)
在执行该指令后,取反原计算结果。如图10所示,使用反指令X0断开,则Y0为ON,否则Y0为OFF。如图10所示,使用反指令X0断开,则Y0为ON,否则Y0为OFF。使用时要注意INV不能像指令表一样LD、LDI、LDP、LDF与母线连接不能像指令表中那样连接OR、ORI、ORP、ORF单独使用指令;
2)NOP(空操作指令)
不执行操作,但占用程序步骤。执行NOP不做任何事,有时可用NOP短接触或指令NOP指令覆盖不必要的指令。当PLC清除用户存储器后,用户存储器的内容全部变为空操作指令;
3)END(结束指令)
表示程序结束。如果程序不写程序END指令,则PLC无论实际用户程序有多长,从用户程序存储器的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如果有END当扫描时,指令END执行程序的结束可以缩短扫描周期。
在程序调试中,可以在程序中插入多个END指令将程序划分为几个部分,在确定前一个程序段是正确的后,依次删除END指令,直到调试结束;
10
FX系列PLC的步进指令
1)步进指令(STL/RET)步进指令是为顺序控制而设计的。在工业控制领域,许多控制过程可以通过顺序控制来实现,使用步进指令来实现顺序控制,方便阅读和修改。
FX2N有两个步进指令:
STL和RET(步进返回指令)
。
STL和RET只有配合状态器S,指令才能具有步进功能。如STLS200表示状态常开触点,称为STL梯形图中的符号是触点-||||-
,它没有常闭触点。
我们用每个状态器S记录一个步骤,例如STL
S200有效(为ON),则进入S200表示的一步(类似于本步的总开关)开始实施本阶段应做的工作,判断进入下一步的条件是否满足。
一旦结束本
步信号为ON,则关断S200进入下一步,如S201步。RET指令是用来复位STL指令的。执行RET后将重回母线,退出步进状态。{n}
1)状态转移图
{n}
一个顺序控制过程可分为若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证图 样本通 三菱plc指令(如何查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证)》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43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