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三中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栖霞三中位于栖霞臧家庄镇白洋河畔。前面是青延公路,后面是同江到三亚的第一条国道。交通很便利,是市级重点高中。学校创建于1952年秋(原启东一中,1953年10月,栖霞、启东两县并置,启东一中、大杨家启东二中合并,定名为山东省栖霞三中)。现在有24个教学班,学生1603人,教职工166人,合格率88%。学校注重教学设施软硬件的投入。图书、阅读、理化、生物、语音、运动器材、电教设备、计算机房均达到一流标准,是‘烟台标准化学校’。学校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栖霞市教委和烟台市教委授予“先进教学单位”称号。多次荣获烟台玉龙公司颁发的“修德弟子,出圣地状元”的锦旗。栖霞三中是书院,是天堂,是花园,更是数万学子成才的摇篮!学校详情至2009年栖霞三中,创建于1952年,位于市重点发展镇臧家庄镇,民风淳朴,学术氛围浓厚,人杰地灵。学校占地170多亩,现有22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130多名教职工。栖霞三中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特别是近30年的发展,成绩斐然。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指示,极大地鼓舞了三中全体师生。三中根据上级指示,加大拨乱反正措施,整顿学生思想,加强纪律和理想教育,学校教学秩序明显好转。1980年,董校长将接力棒交给郝明恩校长。在郝校长和主任的主持下,老师们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讨论,并制定了科学教案。以陈广立老师的《错题集》为基础,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用脑用手,使三中的教学成绩始终处于同类学校的上游。这一年,陈广立老师受到了国家的嘉奖。1983年,刘奎强继任三中第五任校长。在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下,他一上任就致力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福利。他提出,要把三中办成栖霞县质量一流、福利一流的一流学校。他在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尝试。第一,领导班子要从“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当时很多教师家庭都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牵扯了很多教师的精力。学校做了一个规定:一年四季农田的耕种都要学校帮忙,学校的拖拉机谁都可以用。化肥农药要学校统一采购,老师过年要发年货。学校要统一分配,老师要专心教学。1986年,学校出资修建了两排20户人家的宿舍,所有从农业转为非农业的家庭都搬进了学校。到1990年,已经建起了四排40户的宿舍,还没有去非农的家庭干脆搬进了学校,外号“从农转农”。三中办了两个校办工厂:一个印刷厂,一个电器厂。曾经入学的家庭,大多在这两个工厂工作,解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那时候学校里还有几个年纪比较大的男老师没有par
1986年、1987年连续两年高考成绩全县第一,三中考生率先打开了清华大学的大门。1987年,其中5个达到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一个普通的农村高中一下子飞出这么多金凤凰,引来四面八方的读书人。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同学想尽办法找关系,挤进了三中。几位外省家长专程来陪学生。每个班的学生人数爆炸到80多人,一路排到讲台上。一个复习班居然挤进了120人。大家戏称是“全国第一班”。当时真的是人满为患啊!因三中成绩突出,自1986年起被县教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1987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团委也被县教委授予“春季绿化工作优秀单位”。1988年被县总工会授予“先进工作者之家”称号;1990年被县教委授予“勤工俭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有的校舍变得越来越紧张。1987年后,学校建筑开始大规模扩建和重建。到1990年,共有6排60个家庭宿舍,一个图书馆,一个厨房排,两排18个教室,14个理化室,三排18个学生宿舍。硬化了学校的四条主干道,修建了300米的渣跑道,修建了1500米长的围墙,修建了四个景点和一个游泳池,彻底绿化了学校环境。这次“校改”吸收了60多万元的社会投资。学校占地170亩,占地113220平方米,校舍面积14199平方米,运动场地12982平方米,种植树木2000余株,绿化面积56340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1987年,三中首次有11名教师被授予高级中学教师称号。同年,陈广立接替刘奎强成为第三中学的校长。第三,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聘用。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绩效考核、考虑、考勤、品德考核的措施和方案,建立了严格透明的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使一大批成绩突出的教师成长为专业骨干。50多名青年教师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他们有的进了烟台市几所高中当校长,有的进了烟台市其他学校工作。1992年,省电视台在《在党的光辉旗帜下》栏目中记录了三中的新面貌,宣传了陈校长的事迹。早在1986年,三中后勤就进行了社会化服务改革的尝试。当时校长刘奎强安排入校的家属作为厨房的辅助部件,目的是给他们提供食物和工作。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改善了学生的生活,减轻了学校的压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然后在全县率先实行厨房承包制,这样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承包商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提高膳食质量,加强卫生设施,造福学校和人民。这项改革措施很快在全市所有学校推广开来。目前,三中进一步完善了承包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开始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烟台大学的支持下,学校先后建成了两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语音室,配有50多台电脑,一个教师电教备课中心,10多台电视设备,购置了复印机和投影仪,大大改善了教师的办公备课条件。在1992年,胡被任命为
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勤奋敬业,因材施教,教学成绩突出。1996年、1997年、1998年高考成绩上线率均位居栖霞市第一,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教体局还授予三中“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的锦旗,特别是在1996年高考中。第三中学的一名考生卢芳芳领先了。98年高考,栖霞理科前三名都是三中的学生。1998年底,章学诚接任三中校长。作为第一步,张校长加大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1999年,学校建了一个足球场,两个标准篮球场,购置了一些体育器材。师生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教学管理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2000年、2001年被教体局评为“先进单位”。2000年,在章学诚校长的主持下,三中投资120多万元,修建了一栋三层办公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教职工们告别了黑暗、狭窄、潮湿的简易平房办公室,住进了宽敞明亮、水、电、暖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楼。同时修建了两排20人的学生宿舍和一排8人的教师宿舍,并改建了一个厕所。2001年高考本科生达到151人,为三中建校以来最高。2002年6月,郝清福调到三中任校长。放假期间,学校投入50万元打井、改造线路、装修所有教室、安装宽带网络,保证了师生充足的用水和卫生条件,使学生通过现代化手段获取更多信息。暑假过后,学校中心的柏油路又铺好了。2002年底,坚决清理校内外违章建筑,优化教育环境,被市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在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后,郝清福同志立足学校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了学校改革力度。2006年,我们筹集了350万元,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2007年上半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楼:粉刷了主楼,刮了楼壁上的瓷,精心装修了多媒体教室;楼前铺了一个1500平米的广场,还建了花坛。同时,学校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改建,房屋瓷砖全部更换,屋内已挂天花板,墙壁粉刷一新,保证了学生的居住安全和舒适。同时硬化水泥路面7300平方米。2007年下半年,学校投资80万元改建学校食堂,新建600平方米学生食堂。2008年夏天开学后全部投入使用。2008年上半年,学校铺设了2000平方米的小球广场,新增网球场1个、羽毛球场3个、乒乓球场10个及相关体育设施。三年时间,三中的校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在改善办学硬环境的同时,也加强了育人软环境。为了提升教师素质,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大奖赛讲座;建设师德演讲比赛;教学绩效考核平台……对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对落后者施加压力,奖惩分明。这样,教师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其师德高尚,教师能力高超,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7年市政府召开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三中被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忆往昔,光辉岁月浓。栖霞三中有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栖霞第三中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38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