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办学源头起源于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业大学源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历经传承与发展,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所属划转为教育部主管。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源于1946年的国立海事职业学校,历经传承与发展,1993年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隶属原交通部。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源于1958年的武汉工学院,历经传承与发展,1995年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隶属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3个校区,占地近4000亩;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留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5477人,其中专任教师3243人;设有25个学院(部),91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9个。
本中心存有1985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毕业证样本,历年校长签名档案资料,原版做出来跟学校当年发的一样,看不出真假!
中文名
武汉理工大学
外文名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
武汉理工(WUT)
创办时间
1898年
类别
公办大学
类型
理工
属性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
211工程(1996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展开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信思金
校长:张清杰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本科专业
91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9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7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7个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25个院(部)
校训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校歌
《卓越之歌》
校庆日
每年的5月27日
地址
马房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余家头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南湖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岭南路附近
院校代码
10497
主要奖项
2010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截至2019年11月)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2013年度)
目录
- • 武汉理工大学历任院长
- •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
- • 武汉理工大学发展历史
- •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证样本
- • 武汉理工大学学籍档案
- • 武汉理工大学报到证样本
- •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设置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武汉理工大学历任院长
现任校(院)长:
职务 |
名字 |
|
党委书记 |
信思金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张清杰 |
|
党委副书记 |
王乾坤 |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夏江敬 |
|
党委副书记 |
赵经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刘祖源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陈文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孟芳兵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发洲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刘春江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世杰 |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吴超仲 |
(未及时更新,以当年实际为准!)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证编号规则
98年前编号编写没有规则前二位是年份,后几位是序号 ,2000-2002年为17位,2002年开始有些为17位,有些是18位,2003年以后为18位;前5位为学校代码。第6位为办学类型代码 , 办学类型代码:普通高等教育1,成人高等教育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6。第7至10位为毕业年份。第11至12位为培养层次代码 , 培养层次代码:博士研究生01,硕士研究生02,第二学士学位04,本科05,专科(含高职)06。第13位至17或18位为学校对毕(结)业证书编排的序号,2002年开始有的学校18位编号。
武汉理工大学发展历史
前身溯源
武汉工业大学
•两大基础
1、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898年,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北工业中学堂。
1914年,更名为湖北甲种工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省立第二中学高级工科;1927年秋,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12月,更名为湖北联中巴东高工分校;1940年,更名为湖北省第一高级工业学校;1946年5月,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学校。
1949年7月,更名为湖北高级职业学校;1950年7月,更名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2、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02年,农务工艺学堂创办;1905年,更名为艺徒学堂;1907年,更名为湖南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1911年,更名为公立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2年,更名为省立工业学校;1931年5月,更名为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更名为省立第一临时中学高职部;1946年,更名为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3、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09年,湖南省陈润霖设立私立楚怡工艺学堂。
1911年,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1913年,更名为私立楚怡甲种工业学校;1931年5月,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8年,改为湖南私立楚怡中等高中部工科;1946年,更名为湖南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4、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1933年,河南省立郑县工业职业学校创办;1946年,更名为河南省立郑县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8年,更名为郑州市高级工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
5、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1934年,私立公输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成立,校址在长沙宝南街。
1951年,更名为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
6、武汉土木工程学校
1951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改私立震旦中学为武汉土木工程学校。
(二)合并调整
1951年,湖南省立长沙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楚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新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省立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染织料、私立文艺中学合并为湖南高级工业学校。
1952年8月,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高级工业学校、河南省郑州工业学校、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四校的土木科与武汉土木工程学校、长沙市政建设工程学校的整体于江西庐山合并成立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校址选定武昌马房山,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
1953年9月23日,中南建筑工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南高教局决定将珠江水利学校土木科合并至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1954年5月,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改由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直接领导,更名为中央人民 政府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学校。
1956年6月2日,武昌建筑工程学校设置夜校部,同时在汉口建立分校。
1958年5月28日,建筑工程部决定以武昌建筑工程学校为基础建立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时决定,将重庆建筑工程学校的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专业和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的供热与通风、钢筋混凝土结构制造与装备专业迁并到武昌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年9月,学校又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2月31日,经建筑工程部批准,学校由专科升为本科,校名为武汉建筑工业学院。
1960年1月11日,武汉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工程学院。6月2日,建筑工程部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列为部属重点院校之一。
1961年9月,根据建筑工程部的指示,给水排水设计院中南分院所办武汉给水排水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63年8月1日,建筑工程部通知学院:经与教育部研究,决定自1963—1964学年起,将学院中专部名称改为建筑工程部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大学部在学生未毕业前,仍保留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名称,学生毕业后即行撤销。
1965年1月,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校名正式启用,仍直属建筑工程部领导。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课闹革命,并停止招生。
196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部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将武汉建筑工程学校下放给一零二工程指挥部革命委员会领导。
(一)几处源头
1、东北兵工专—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军工部党委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简称东北军工专),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任名誉校长,赵品三任校长兼书记。同年8月,在吉林省敦化县开始建校,后校址迁至哈尔滨市沙曼屯。
1949年春节后,学校迁至沈阳市文官屯。12月,东北军工专改名为沈阳兵工学院。
1950年6月,学校改名为军工局工业专门学校;同年暑期,学校改为高职性质的东北兵工学校。10月,根据东北工业部指示,学校扩充为正规大学性质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简称东北兵工专),设兵器工程弹药工程和火药工程3个系。
1952年11月,学校由隶属中央兵工总局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领导。
1953年2月25日,第二机械工业部通知东北兵工专门学校于该年2月底结束,兵器工业专业教师及二年级学生全体调人北京工业学院,从3月1日起在沈阳原校址另行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土木建筑技术学校”。9月3日,学校改名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10月1日,东北建筑工程学校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划归中央建筑工程部,由东北建筑工程局领导。
1954年,哈尔滨市工业学校与东北建筑工程学校合并,于1月重新在沈阳市沈河区南湖南塔街选址重新建校;4月,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
1955年5月6日,学校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学制改为4年。
1956年7月17日,学校改名为“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机械学校”。
2、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1年初,沈阳建筑材料高级职业学校在沈阳市大东区毛君屯设址建校,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同年暑期后,学校转属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校址迁至沈阳市皇姑区重义街北一巷5号,并改校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6年6月1日,学校改属中央人民政府建筑材料工业部,校名同时改为“建筑材料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3、沈阳计划经济学校
1955年,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成立,校址设在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一段2号。
1956年8月,建筑工程部接管东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干部学校。8月25日,高等教育部批准建筑工程部开办沈阳计划经济学校,以第二干部学校为基础建立,校址在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
4、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华北工程管理局干部学校(后更名为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成立。
1956年,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成立。
1957年,建筑工程部华北干部学校、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合并,校名仍为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校址在北京市东直门外十字街。
1958年8月28日,建筑工程部向中宣部和教育部报告备案,决定将建筑工程部高级干部学校改建为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并将天津文化干校、北京建筑机械学校和北京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划归该院,作为该院的附校。同年9月1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正式成立,校址设在北京西直门,张君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有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70人。
(二)合并调整
1958年5月,建筑工程部决定创办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同年8月,沈阳建筑机械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和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在沈阳市南湖合并组建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59年,建筑工程部党组决定将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和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作为“一盘棋”进行统筹安排,作出了《关于京—沈两学院统筹安排的决定》。同年,两院招收的本科新生和1958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招收的本科生集中到北京上课。
1960年,北京勘察院水文地质专科学校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1年,建筑工程部党组决定停办北京硅酸盐工业学院,将其3年制专科学生转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2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停止招生1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开始听课闹革命,停止招生。
196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整体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10月,因林彪“一号令”,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将战备搬迁点选定在湖南常德601矿;11月学校完成搬迁任务。 [7]
•合并组建
1971年7月13日,国家基本建设革命委员会通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确定将北京建筑工业学院迁往武汉,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改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并下放湖北省领导。10月21日,学校搬迁合并工作完成。
1972年1月,湖北建筑工业学院革委会成立。12月,中共湖北建筑工业学院临时党委成立。
1978年,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领导体制改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为主。同年5月,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1年,国务院批准增设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其建校基础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有关专业。
1985年,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
1996年9月6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建设武汉工业大学协议书。11月,学校通过“211工程”“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8年10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一、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45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刘开坤负责筹办海事职业学校。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教育部放弃在重庆建校的计划。9月,刘开坤率筹备组从重庆抵达武汉,觅得武昌下新河德商亭德利洋行旧址一所作为校址。
1946年1月1日,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国立海事职业学校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交通接管部接管。同年,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决定创办交通学院,归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8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国立海事职业学校与交通学院合并。
1950年2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撤销,学院改属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领导。
1951年1月,学院归属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7月,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学院,校址由汉口迁至武昌下新河。
1952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从1952年开始,学院原有规模和专业设置均有缩减,造船专业及学生35人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公路工程及学生40人、自动车专业及学生32人调入南昌大学,桥梁专修科33人调入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
1957年1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8月,交通部对部属高等院校进行专业调整,学院港口电气化专业师生调往大连海运学院、水运经济专业师生调往上海海运学院、水工建筑专业师生调往重庆交通学院、河船驾驶、轮机管理等专业停办。同时,大连海运学院造船专业和船舶内燃机专业师生、上海海运学院船机专业师生调入学院。
1965年8月,大连海运学院船机修造专业师生和上海海运学院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师生调入学院。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党政机关瘫痪、学院秩序混乱。
1967年10月,“院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
1968年11月,“工宣队”进驻学院,宣布接管学院领导权。
1970年2月,中央财政部、交通部军管委将学院下放给湖北省革命委员会领导。
二、武汉河运专科学校
1945年8月前后,原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开始酝酿建立一所高级航海职业学校,校址设在广东省汕头市,校名定为“广东省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10月开始招生,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
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汕头军管会接管了学校,校名改为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
1952年,原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交由长江航务管理局接办,校名改为长江航务学校。
1953年、1954年,广东汕尾水产学校轮机车、哈尔滨河运学校报务训练班先后调入学校。
1954年,教育部同意,学校隶属交通部直接领导,学校改名为交通部武汉河运学校。
1955年1月,学校师生由广东汕头迁入武汉市武昌区三层楼新校址。
1958年6月27日,交通部将学校下放到湖北省管理,更名为湖北省河运学校。
1960年9月至1961年春,学校奉命迁校沙洋。1961年初,奉湖北省委指示,迁校工作停止,已经迁到沙洋的师生一律迁回武汉。
1965年6月22日,交通部决定将学校交由长江航运公司领导,随即决定水运管理专业交武汉港职业学校接办;7月22日,交通部同意长江航运技术学校与武汉河运学校合并,校址设在原武汉河运学校,校名仍为武汉河运学校。
1966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形势下,学校全面停课,停止招生。8月下旬,学校形势陷入极度混乱之中。在此期间,原长航技校师生员工在组织瘫痪的情况下,自行脱离学校,搬回原校址挂“红色海员学校”的牌子,两校从此分开。
1968年4月,“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2年,学校开始恢复招生,各专业教学逐渐恢复。
1978年,学校改办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实习交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合并组建
1992年7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沿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校名;同时,学院广州航海分部独立建制,改名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1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更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958年6月25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和满足武汉地方工业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创办武汉工学院。经过反复调查,确定将武昌马房山武汉师范学院分部(原湖北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校址。
1959年4月,化工系并入到湖北化工学院。
1960年6月,武汉工学院的领导关系归到武汉市机电局领导。同年,武汉市机电局研究所迁往马房山,划归武汉工学院;武汉无线电学校也划归武汉工学院领导。
1961年9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决定将湖北化工学院、武汉工学院、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合并,名为武汉工学院,归属武汉市领导。
1963年,农业机械工业部接管武汉工学院,本科改为五年制。
1964年5月,内蒙古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撤销,三年级36名学生转入武汉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
1967年11月14日,“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11月18日,“工宣队”进驻学院,领导学院,实行军事管制。
1969年10月,第八机械工业部通知:将武汉工学院下放给湖北省革委会领导。
1971年12月,湖北省农业机械工业专科学校与武汉工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农业机械学院。
1973年5月,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从湖北农业机械学院分出。
1977年,学校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湖北农业机械学院由湖北省领导转为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9年,国务院重新成立农业机械工业部,学校划归农业机械工业部领导。同年4月,农业机械工业部通知:回复武汉工学院校名。
1981年11月,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2年,学校转为机械工业部领导。
1983年9月,学校隶属关系改为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汽总公司为主。12月,农机专业调整给湖北工学院。
1985年10月,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技术大学。同年12月,校名恢复为武汉工学院。
1990年10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996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武汉市政府共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隶属教育部。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8月,学校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985工程”绿色建材与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证样本
此处显示的为新版学位证书样本,查看其它年份的样本请与我们在线客服联系!
武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证书编号规则
A : 1998年-2006年的学位证书采取全国统一编号,证书编号为12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单位的级别,后四位为各校按授予人员排序的顺序号码。
B : 2006年后学位证书编号为16位。1 : 普通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证书编号调整为16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学位的级别,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第七至第十位为授予学位的年份。 2 : 普通学士学位中的“双学位”和“第二学位”证书,分别在第十一位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S”和“E”加以区别,其余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相同。总位数为16位。 3 :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所获学位证书,在起始位置加“C”,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其后续编号为16位数 , 成人学士学位证书第十一位为 9,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第十一位可使用0至8中的任何数字,但不得使用数字9,证书其他位的编制规则相同 。 4 : 自考生所获学位证书,第十一位用汉语拼音字母“Z”标明,其余与成人学士学位相同。总位数为17位。5 : 专业学位证书编号位置印有汉语拼音缩写的“Z”字样,其后续编号改为16位数。
武汉理工大学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内有登记表,成绩单,体检表,通知书,自我鉴定,学年评定表等 。另外还有单独的报道证书如下图!
需要办理的朋友,请告知客服你需要办理的是哪所学校,哪一年毕业,哪个层次(本科,专科,研究生等)!
办理以上样本需提供如下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学日期,毕业日期,所学专业,校长名字(没有的本机构按资料库里的档案制作),毕业证书编号(没有的本机构根据学院的编号规则制作一个),相片!公司价格合理,物流快捷,最快2天可拿到,个别偏远地区最慢一个星期可以拿到!
武汉理工大学报到证样本
报到证样本
办报到证准备如下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入学毕业日期,学校名称,专业名称,学历层次,报到地址,报到单位,报到期限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材料物理 | 工学 | |
材料化学 | 工学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工学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工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 | ------- | ------- |
交通学院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工学 |
交通运输 | 工学 | |
交通工程 | 工学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工学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工学 | |
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
人力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公共事业管理 | 管理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管理学 | |
机电工程学院 | 工业工程 | 管理学 |
机械工程 | 工学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工学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学 | |
包装工程 | 工学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 | 工学 |
油气储运工程 | 工学 | |
轮机工程 | 工学 |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土木工程 | 工学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工学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工程管理 | 管理学 | |
建筑学 | 工学 | |
城乡规划 | 工学 | |
汽车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 | 工学 |
汽车服务工程 | 工学 | |
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 | 工学 |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理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学 |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环境科学 | 工学 | |
采矿工程 | 工学 | |
安全工程 | 工学 | |
矿物加工工程 | 工学 | |
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通信工程 | 工学 | |
信息工程 | 工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物联网工程 | 工学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
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自动化 | 工学 | |
航运学院 | 航海技术 | 工学 |
海事管理 | 管理学 | |
物流工程学院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物流工程 | 管理学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
统计学 | 理学 | |
工程力学 | 工学 |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制药工程 | 工学 | |
应用化学 | 理学 | |
生物制药 | 工学 |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理学 | |
生物技术 | 理学 |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经济学 |
金融学 | 经济学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电子商务 | 管理学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动画 | 艺术学 |
艺术设计学 | 艺术学 |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
产品设计 | 艺术学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学 |
法语 | 文学 | |
日语 | 文学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文法学院 | 广告学 | 文学 |
编辑出版学 | 文学 | |
法学 | 法学 |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 |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社会工作 |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法学 |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 |
创业学院 | ------- | ------- |
体育部 | ------- | ------ |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本科专业91个
2019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新增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工程2个专业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有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设计学、应用经济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体育学、中国史、电气工程、公共管理、地理学、系统科学、水利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应用统计、药学、建筑学、金融、美术、会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公共管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艺术设计等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化学工程、工业设计工程、车辆工程、英语笔译、英语口译等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学籍档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38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