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花洲书院话春秋——传承历史文化的河南省邓州市第一高中 河南省西南部的邓州市,地处秦(岭)淮(河)交界线上的南阳盆地。4000年前的夏王朝,仲康帝封其子于此而建邓国,并于隋文帝3年始置为州。又因其处于“南控荆襄、北连宛洛、西通巴蜀、东际淮海”的交通要冲,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古代志书赞誉邓州为“六山障列,七水环流,舟车会通,地称陆海”。 在邓州外古城墙的东南隅内侧,是名闻遐迩的邓州市第一高中所在地。 之所以说邓州第一高中名闻遐迩,不仅仅是因为这所学校近年来为国家输送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邓州第一高中校园内那群楼交错、绿荫掩映的景色深处,有一个远近知名的古代学府——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延续至清。据邓志记载,宋时,邓州的书院至少有7所,花州书院便名列其中。古时候,书院的创建者总是将之建造在僻静幽雅的名胜之地。除了建筑的考究之外,还要在其周围种植竹、桂、松、梅、兰等高雅植物,并参差配置亭台楼榭和小桥流水,构成“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书院园林,使其浑然自成一体,观之别具一格,犹令文人墨客向往。据志书记载,在宋代邓州的7座书院中,花洲书院并非独占鳌头,其中的贾状元书院、韩文公书院等皆因其建造主人身份的显赫而曾各领风骚。但它们缘何却又在历史的长河中过早地灰飞湮灭,唯独花洲书院能延续至今呢?这要感谢北宋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北宋时期,邓州统于京西南路,治穰,领五县:穰、内乡、顺阳、淅川、南阳。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谢绛知邓州,利用风调雨顺的年景,积5县之收成,在邓州外城东南隅的洼地上修湖辟洲植花木,在城墙上建造览秀亭。经过数年的经营,到1045年,已经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秀美园林了。范仲淹曾作诗赞曰:“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谢公创危亭,屹在高城头。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冬月,因推行“庆历新政”被罢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带着满腹的悲怆,郁郁寡欢地来到了邓州就任知州。虽遭受重大挫折,范仲淹仍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地服务于新职。他不仅重农桑、兴水利、清积案、惩贪官,很快使得政平讼理、万民和乐,而且颇重视教育。 在取得了邓州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后,一向就十分喜爱百花洲的范仲淹决定以更高的标准整修百花洲,重建览秀亭。于是,他又在湖边遍植修竹、梧桐和杨柳,在洲上广种菊花、桂花和梅花。洲上筑菊台,湖上修亭榭,并在城头上建春风阁。这样,百花洲、览秀亭和春风阁便组成了一组优美的园林建筑,成了人们闲暇之余的游玩之处。而此时早已达到“宠辱皆忘”的范仲淹,常常抽出闲暇前来与民同乐。尤其是到了月圆之夜,他总在这里一边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一边思索着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汴京城里的朝廷大事,常常是忘了安寝。诗云:“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他在想,百花洲一带既然是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地方,为什么不把它利用起来办一所学堂呢?于是,百忙之中的范仲淹,经过详细的谋划,很快便筹集资金建起了“花洲书院”。书院的讲堂以“春风”命名,寓意着先生讲学如春风化雨,而学生的听讲和学知则如沐春风。 为了提高花洲书院的知名度,范仲淹不仅聘请了远近知名的先生前来授课,而且还常常亲自到书院讲学,一时间,竟使得邓州“文运大开”,“春风堂下红香满”。据史书记载,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和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等名人,都曾师从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
如果认证类型设置为开放系统认证,则所有请求认证的客户端都 会通过认证。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邓州第一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38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