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无锡学院(筹))成立于2002年5月,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自办学以来,已迅速成长为江苏省知名独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新校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距离无锡高铁东站、地铁2号线仅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新校园占地总面积1101亩,建筑总面积30.65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学院现有在校生近1万人,其中研究生269人,留学生312人。
滨江学院、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南信大无锡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校地合作企业“五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已然成型,形成涵盖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正着力建设成为以新工科为主要特色的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
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和无锡市规划,滨江学院将由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无锡学院”,转设工作预计于2020年底完成。转设后,“无锡学院”将成为无锡市第二所公办本科院校,也是江苏省首家由独立学院直接转设而成的公办本科高校。
本中心存有1985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毕业证样本,历年校长签名档案资料,原版做出来跟学校当年发的一样,看不出真假!
中文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外文名
Binjiang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简称
滨江学院
创办时间
2002年5月(壬午年)
办学性质
独立学院
学校特色
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左同宇校长:曹广喜
校训
明德格物、立己达人
校歌
同心创辉煌
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
院校代码
1806(江苏省)
类型
理工类
所属地区
中国·无锡
主要院系
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等
校区规模
1101亩
目录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历任院长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毕业证样本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发展历史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位证样本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籍档案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报到证样本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专业设置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历任院长
现任校(院)长:
党委书记:左同
宇校长:曹广喜
(未及时更新,以当年实际为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毕业证样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毕业证样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毕业证编号规则
98年前编号编写没有规则前二位是年份,后几位是序号 ,2000-2002年为17位,2002年开始有些为17位,有些是18位,2003年以后为18位;前5位为学校代码。第6位为办学类型代码 , 办学类型代码:普通高等教育1,成人高等教育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6。第7至10位为毕业年份。第11至12位为培养层次代码 , 培养层次代码:博士研究生01,硕士研究生02,第二学士学位04,本科05,专科(含高职)06。第13位至17或18位为学校对毕(结)业证书编排的序号,2002年开始有的学校18位编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发展历史
2018年9月,滨江学院新校区(无锡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商务区核心区,距离无锡高铁东站、地铁2号线、映月湖中央公园仅1公里,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新校园占地总面积1101亩,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0.6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低碳校园和开放校园。
滨江学院(南京校区)坐落于南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母体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西苑,正对风景秀丽的龙王山风景区,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学习、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校园紧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道路相连,水系相通,学生可充分共享母体高校的优秀师资、校园文化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体育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此外学院建有两座现代化教学大楼,配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制图室、综合阅览室和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多功能体育场、灯光网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和大学生创业园等教育设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特色的理、工、商为主,兼有其他相关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知名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培养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现有教授、副教授700多人,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等。学校广泛开展与国外交流合作,与耶鲁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20多个国外学术机构建立长期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毕业生中有的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少海外校友已成为国际知名的首席科学家和学者。学校的学历得到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内的国际上广泛认可。近几年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位证样本
此处显示的为新版学位证书样本,查看其它年份的样本请与我们在线客服联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位证书编号规则
A : 1998年-2006年的学位证书采取全国统一编号,证书编号为12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单位的级别,后四位为各校按授予人员排序的顺序号码。
B : 2006年后学位证书编号为16位。1 : 普通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证书编号调整为16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学位的级别,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第七至第十位为授予学位的年份。 2 : 普通学士学位中的“双学位”和“第二学位”证书,分别在第十一位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S”和“E”加以区别,其余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编号方式相同。总位数为16位。 3 :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所获学位证书,在起始位置加“C”,与普通学士学位证书加以区分,其后续编号为16位数 , 成人学士学位证书第十一位为 9,普通学士学位证书第十一位可使用0至8中的任何数字,但不得使用数字9,证书其他位的编制规则相同 。 4 : 自考生所获学位证书,第十一位用汉语拼音字母“Z”标明,其余与成人学士学位相同。总位数为17位。5 : 专业学位证书编号位置印有汉语拼音缩写的“Z”字样,其后续编号改为16位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籍档案
学籍档案内有登记表,成绩单,体检表,通知书,自我鉴定,学年评定表等 。另外还有单独的报道证书如下图!
需要办理的朋友,请告知客服你需要办理的是哪所学校,哪一年毕业,哪个层次(本科,专科,研究生等)!
办理以上样本需提供如下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学日期,毕业日期,所学专业,校长名字(没有的本机构按资料库里的档案制作),毕业证书编号(没有的本机构根据学院的编号规则制作一个),相片!公司价格合理,物流快捷,最快2天可拿到,个别偏远地区最慢一个星期可以拿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报到证样本
报到证样本
办报到证准备如下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入学毕业日期,学校名称,专业名称,学历层次,报到地址,报到单位,报到期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专业设置
院系概况
学院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有南信大无锡研究院和无锡研究生院,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6个硕士点、40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2019年,金融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
院系介绍
一、物联网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学院其前身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计算机系,具有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学院本着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宗旨,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培养信息、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专业设置: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八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教师硕士、博士化率近100%。
科学研究:结合学院科研定位,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学院科研实力增长迅速,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取得软件著作权2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件。
人才培养:学院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面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中国物联网事业发展需求,实现计算机学科与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有效融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优势特色:物联网工程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八个专业,具有学科交叉综合优势,2018年开始在作为我国物联网首航之城的无锡市办学,具有区位优势。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物联网确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物联网技术持续深化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同创新,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双向融合”不断增强。物联网工程学院面向应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适应性,在信息、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滨江学院电子工程系与理学系,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博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等学科与江苏省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金匮创新创业省级实践教育中心、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撑。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专业设置:学院紧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前沿,面向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服务地方,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六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电子信息类学科理论基础与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科研与学院师资:学院在智能信息处理与探测技术领域中具有鲜明特色并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电声测量与探测技术两个研究方向。近年来,学术专著出版、发明专利授权、软件著作登记、各级各类科技奖励数十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行业标准。学院教师均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科基金,省自科基金及其他社会服务类等科研项目。超过50%的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团队博士化率超过60%,国际化率达到50%;超过70%教师具有工程经历。
教学改革:1.因材施教,采用平台课管理模式强化学生学科基础;2.产业教授担任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3.加强学院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4.学院教师主持了省“十二五”电子信息类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2019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评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独立学院专业评估中获星级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获无锡市新设专业奖励。
人才培养: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怀”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其中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率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18%左右,部分毕业生到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境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特色:1.学院按“学用结合、学有专长、发挥特长”原则,结合“专业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代所需应用型人才。
2.利用产教融合,共建校企合作产业基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南信大滨江华为ICT学院;与中国电科集团第58所共建中科芯微电子产业学院;与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共建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与长电集团半导体有限公司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意向等。结合产业基地优势资源,我院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两项,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紧贴地方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多边合作,激活发展潜能,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
3.通过专业国际化,扩大知名度,提升办学层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留学生招生专业,引进国际教学体系,全英文授课。
三、自动化学院
历史沿革:自动化学院前身为滨江学院自动控制系,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硕士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等载体和平台支撑创建。滨江学院迁址无锡办学,自动化学院继续共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资源外,坚持“服务地方经济,顺应社会发展”办学宗旨,秉持“实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知原理、能动手、有创新”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本着立足于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布局,面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智能化系统等领域,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学校教师和知名企业技术骨干打造双师型师资,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
专业设置: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称电气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器人工程四个专业。电气工程专业重在培养新能源(光伏、风力)发电及输变电、配电自动化与保护控制、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自动化专业重在培养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注重高端基础件测控与仪表方面的人才培养;机器人工程专业重在培养具有全面的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个省级科研和教学团队,多人次获得了省、市级人才奖励计划的资助。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比例达35%,青年教师占比达8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5%,教师国际化背景达到20%,实验实习教师占比为15%,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教授占比达26%,高级职称教师均为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导师。自动化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达100余人。
教学平台: 学院积极融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各种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包括江苏省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无锡)实训基地、江苏省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仪器与制造装备产业学院、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IAAT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技能培训与测试中心、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人才认证培训实训基地等应用性人才培养平台与载体;教学仪器与设备近5000台套,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配有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拖动、综合自动化、过程控制、工业机器人、车辆运行监测与控制、新能源发电及控制等实验室,新建实验室一体化设计,设备先进,具备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技术开发多种功能。
教学水平: 学院近5年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近50名学生参加了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多门课程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并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
人才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大学生电子设计、高等数学等竞赛上有25人获得各等级奖项,在省级智能车、机器人等竞赛中有89人获得各等级奖项;三年来,学生考研升学率不断提升,平均在25%以上,部分学生升入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贵州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还有些学生进入昆士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麦考瑞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继续研究生教育;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领域广,就业层次高,其中不乏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中兴电子集团、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智能电网等知名企业就业。
四、轨道交通学院
轨道交通学院是滨江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目前开设有五大专业,分别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电气自动化方向)、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方向)、物流管理(运营组织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管理方向)、自动化(轨道车辆电能传动方向),旨在全方位培养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型人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电气自动化方向)
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电气自动化方向)涉及输变电、电力电子、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电机电器、信息与网络控制、机电一体化等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面向当今蓬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而兴起一门学科。
办学定位:本专业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铁路交通电气化、供配电、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应用技能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应用研究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就业与职业发展: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城轨低压配电系统、供变电工程等相关领域中从事技术研发,系统、设备和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运行和管理等工作。可在测控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智能工程、轨道交通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和发展。毕业生也可攻读轨道交通类、电子信息学科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2.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方向)
专业简介: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方向)是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涉及机、电、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信号控制技术、交通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交叉与融合的综合学科,重点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及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着重培养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既有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信号与控制专门人才,能在轨道交通通信、无线通信与网络等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等工作。
办学定位:通信工程专业(轨道交通信号方向)根据滨江学院办学定位,依托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以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信号控制设备制造企业的两大行业岗位就业群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能从事铁路及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工作。
就业与职业发展:毕业生主要从事高速铁路、既有铁路、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厂矿企业铁路等领域中信息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施工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国有铁路各路局、城市地铁公司、各地方铁路公司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设计及设备维护等工作,在铁路行业相关的研究院、设计院、铁路局、工程局、地铁公司、信号工厂、相关研发单位(如中国通号股份公司、铁科院、卡斯柯、和利时、阿尔斯通)、学校等发挥重要作用。毕业生也可攻读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学科等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
3.物流管理(运营组织方向)
专业简介:本专业以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为专业背景,将物流管理中运输组织与管理技能、信息系统管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多种技术的交叉渗透,着重培养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调度指挥操作、综合控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技能,并兼顾国有铁路、地方铁路运营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采用大学应用型教育和产学合作模式,依托地方地铁、校企互补的实训条件,实施多种形式的知识技能培养,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目标。本专业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能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运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办学定位:本专业的办学定位主要是重点面向地铁、并兼顾国有铁路、地方铁路、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管理观念;具备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与运营组织领域理论、实践知识;具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设备解决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等方面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与自适应学习能力;适应轨道交通现代化发展需要,可成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骨干。
就业与职业发展:毕业生能在轨道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轨道交通单位、物流公司、国际运输管理企业、外贸进出口公司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岗位、场站运输组织与管理岗位、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岗位、国际货运管理岗位、国际商贸管理岗位等。也可成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骨干储备人才和从事学校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毕业生也可以攻读经济管理类或轨道交通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管理方向)
专业简介:本专业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注重实践、开展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如何利用大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技术更好地建设智慧型轨道交通背景下,将信息管理中的数据库、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轨道交通信息管理等多种技术的交叉渗透,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轨道交通行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集成及维护能力,并能在交通、运输及各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及维护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办学定位:本专业以信息分析与处理为核心,定位于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管理学、交通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为核心,现代经济学类和公共管理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轨道交通智能化数据分析处理及决策支持能力,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就业与职业发展:本专业方向可在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等相关工作,如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应用类型的轨道交通信息系统,交通IT项目管理,轨道交通信息系统的管理咨询,轨道交通信息系统运维,其他与使用信息技术支撑组织运行并实现组织目标的相关的工作。学生可在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5.自动化(轨道车辆电能传动方向)
专业简介:自动化专业在轨道交通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蓬勃兴起的城市轨道交通中。轨道交通自动化专业方向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轨道交通中的各种机电装置和系统实施自动化控制,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机械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集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因此,轨道交通自动化专业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工(科)文(人文)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此外,该专业还具备专业综合性和应用特殊性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科专业。
办学定位:本专业方向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也包括其他相关领域中的电机、电器、车辆的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等方面,通过加强政产学研结合,共享广泛教育资源,切实推进多元融合,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面向轨道交通及其相关领域中的电机、电器、车辆的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等方面,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工程训练,使学生获得与轨道交通相关的电子、控制、计算机、机械与电气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进行综合性的轨道交通系统分析、设计和维护的应用技能:面向工程应用、注重动手实践,在轨道交通系统硬软件设计、设备使用与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同时,结合长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实际,在轨道交通车辆电能驱动、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门课程设置,适应地方经济区域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培养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专业基础知识牢固和理论功底深厚、工程实践能力强,同时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轨道交通控制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研发、系统和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分析、销售、运行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与职业发展: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铁、轻轨和城际轨道交通部门(公司),从事车辆运行、管理、维护与生产制造,机电设备维护、电气控制的检测、车辆驾驶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其他通信、电子相关部门工作,就业前景广阔。同时可在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和发展。
五、大气与遥感学院
大气与遥感学院是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及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多次名列全国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并在母体学校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的全力支持下所创建。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多个教育部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国家和省级优秀人才集体作为本学院教学与科研支撑,为我院培养科学素养高、人文素养优、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足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为了契合全国和无锡市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气与遥感学院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开设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五个专业,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应用性专业。所设专业就业领域广,近年来大气科学、遥感、测绘、地信、安全工程类学生的就业率在98%以上;考研报考率达50%以上,考研上线率在30%左右。
优势特色:2019年学院将陆续建成天气预报综合实验室、公共基础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以及防雷综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并将逐步建设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围绕学科与专业发展,深入分析师资队伍学科背景,不断凝练优化科研方向,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主要方向包括:气候变化、大气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气象学、气候变化与农业防灾减灾、交通气象学、生态环境遥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雷电安全等。我院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了沙尘暴天气应用技术研究,创建了省级沙尘暴监测、预报服务体系。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其中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数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厅局级奖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已与无锡市气象局、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爬山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署有关共建实习基地和联合培养人才等的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校外创新实习产学研基地,充分发挥实践平台作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平台。通过成立实践小组,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结合校内外导师指导,完成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能力。
六、理学院
理学院是在滨江学院原理学系基础上组建的,并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及“江苏省统计科学基地”、“数学教育实验中心”等平台支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专业设置:学院紧紧围绕当前市场对新兴产业如大数据、云计算的迫切需要,面向互联网、银行等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旨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基础,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计算技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
师资队伍:学院现设有数学教研室和物理教研室2个教研室以及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承担了滨江学院数学、物理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教职工共有23人,其中博士9名、副教授9名,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40%。
教学科研:近年来,学院发表SCI论文近40篇,授权发明专利近10项,获得全国高等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在基础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逐步构建宽厚的基础课程平台和以实践创新活动及配套课程为主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将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科创竞赛等实践活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从而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本科生人才。
教学改革:理学院在本科教学管理与改革进程中,坚持“固、实、强”的人才培养理念。打好学生牢固基础,实行统一大纲、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试卷、统一阅卷的平台课程教考分离管理。课内课外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课内培养基本实践能力,课外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理学院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校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业务运行和科技管理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一直保持着高考研率,部分学生到境外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高质量就业率达90%。
七、商学院
商学院现有3个系8个专业,分别是金融与贸易系(金融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财务与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学生规模约2400人。
商学院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服务江苏和无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创建产教融合为抓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考研为抓手的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签约产教融合合作企业15家,将在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师资互聘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2%,已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东华大学等在联合培养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商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和职称结构日趋合理、教学科研水平稳步上升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6人,其中高级职称与博士化比率均超过50%。商学院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及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不断培养自有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升学率、就业率和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商学院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学院组建了12个教学团队,进一步凝练和整合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类国际合作资源,通过文化交流、本科阶段联合培养、暑期游学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近几年,已有多名学生被美国底特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技术作品竞赛中屡获大奖;夺得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大学生公益创客项目金奖,“万千气象看人生”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最佳实践团队”称号,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共同跻身全国十强。
未来五年,商学院将继续秉承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继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我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金融贸易、物流管理与信息管理等专业的特色人才摇篮。
八、人文法政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人文法政学院目前设有外语、思政、大学体育三个系室。其中,外语系负责英语、日语专业及大学英语公共课的教学,思政教研室负责法学专业及思政公共课的教学,大学体育教研室负责全滨江学院的体育健康课程教学。
学院学科积淀深厚,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现有知名专业学士学位点;承担省级及市厅级课题十数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
近年来为实现人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学院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海外名校的国际交流机会。
学院大力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专业创新人才,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企事业单位合作资源,还在专业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凭借导师多年优秀的教研经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计划,旨在通过专业实践充分吸收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学院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学院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学院设置设有英语、日语、法学三个专业。
1.英语
英语专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与革新,已是区域内知名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点。专业以“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能”为人才培养基本思路,以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强调理论知识与语言实操性并举,培养综合素养全面、国际视野开阔、口笔译能力突出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教学条件完备,拥有语音实验室9间、语言自主学习室3间、外教智慧教室3间,可同时容纳800余名学生学习。本专业坚持校地实践互动与国际学术交流两大基本战略,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既为学生提供区域内优质企事业合作资源,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又为学生提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海外名校的国际交流机会,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层次,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初级口译、中级口译、高级口译、第二外语、英语语音与诵读、英语语法、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西方文论、西方现代主义电影艺术、英语语言学导论、翻译概论、英汉翻译、汉英翻译等。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报考国内外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经济贸易等领域的研究生继续深造;也可在政府、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从事英语翻译、招商引资、外贸、英语教育等工作。
2.日语
专业以日语语言学习为核心,以“德智双修、知行并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深厚文化底蕴、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高级涉外人才。同时,本专业的学生在熟练掌握日语的基础上,英语也达到较高的水准,毕业前通过英语四、六级测试,拓宽了学生就业的路径,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泛读,日语写作,高级日语,日汉互译、日本文学简史、日本历史、日本国情、旅游日语、日汉口译理论与实践。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交、外贸、金融、行政、文化、教育以及外企等单位胜任翻译、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3.法学
法学专业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应用能力”为办学理念,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法学专业采用“厚基础、多学科、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培养模式,基础课程覆盖面广,专业课程系统完善,实践课程环环相扣,学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丰富多样。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一年级开始导师对本科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婚姻家庭法等。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在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部门等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也可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从事法律顾问工作以及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从事法律理论和实务工作。
九、传媒与艺术学院
传媒与艺术学院设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包含交互媒体与电子竞技两个专业方向,拟设立新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办学通过采用“国际化特色+工作室制+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近年来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社会及行业内认可度不断提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总目标、总方针,采取了“国际教学研究”+“特色教学实践”双向循环的数字媒体艺术国际化人才培养TAPF创新体系模型,先进的专业办学理念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传媒与艺术学院实验室包括可承接国内外专业赛事的电子竞技馆、数字摄影棚、数字录音棚、画室、视听室、影视后期机房、CG机房等。实验平台已建成先进的电竞实验基地,可同时容纳100人,满足国内中型电竞赛事的举办要求,还可承办内场综艺节目、摄影展等活动。在数字摄影棚与录音棚建设方面,结合专业方向,建设直播、导播中心,场馆舞台对面设置控制室,不仅全部配备先进的解说直播间、导播间、机房等,还为专业建设提供最真实的教学条件。
学院借鉴与引进国外艺术学院工作室培养模式,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工作室制度。将导师工作室制和以赛促学的教学机制有机融合,构建“以展赛促教学、以展赛促科研、以展赛促创新”的创新、创业、创作“三创并举”人才培养机制。展赛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多次在国内外的展赛中获奖。同时,学院建成中国、英国等多国教授、设计师、专家共同组成的国际教育教学平台。
根据数字媒体专业特点,组建了理论型和实践型两个教师团队。理论型教师主要承担数媒专业相关理论课程的授课,例如视听语言、艺术概论、数字媒体导论、电子竞技概论等;实践型教师主要承担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授课,例如游戏原画设计、网页设计基础、UI设计创意、流媒体技术应用、游戏程序设计、电竞节目编导、电子竞技赛事运营与管理、自媒体建设与运营等。教师专业结构合理,符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的专业构成要求。部分教师具有交叉性学科背景,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满足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交叉性的需要,
学院通过实施“高校+企业+政府”的多方联合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提供新思路,同时辐射和扩大示范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于2016年参加华为SI3.0店面形象视觉项目,在与多个国际团队的竞争中中标,全程参与了宣传视频的制作,在全球52个国家的新闻发布会上播放。
学院与完美世界教育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项目引进、课题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同时以电子竞技专业为主要合作点,联合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电竞编导方向学生,从课程研发、实习实训、电竞项目实践到就业等多个环节培养电竞精英人才。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毕业证样本|学籍档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37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