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江陵县熊河中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江陵境内,有4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教学设备完善。校内设有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以及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同时,学校组建了校园光纤网络,开通了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拥有38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余人。
建校历程
熊河中学于1958年在大跃进的浪潮中顽强地诞生。发展历程,可用八个字概括:“艰难曲折、发展壮大。
学校创建之初,校址是一片荆棘丛生、荒坟累累的乱葬岗。没有教室、寝室,师生自己动手,自己修建。开办初,学校招收2个班,70余名学生,中学正式教师5人,另有2人是熊河小学教师兼课(音乐、体育)。黄凤杰同志为熊河中学首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达轩为教导主任。教师有童知万、杨振洲、李祝生。
当时,公社党委书记丁致敦同志(后任原江陵县委副书记、正县级)明确指示:“我们要自力更生,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办好教育。”那时学校提出的口号是:“活人献计,死人献料。”所谓“死人献料”,即挖坟墓里的棺木来做教室、寝室、围墙。师生齐动手,白天上半天课,下半天和晚上就挖坟墓,撬棺材。同学们分为3个组:由童知万老师带领学生挖,杨振洲老师带领学生撬,李祝生老师带领学生搬运。一个一个坟墓挖,一个一个棺材撬。有的把手指划破了,有的手上打起了血泡,有的眼冒金花,但同学们从不叫苦,每天坚持干到深夜。挖累了,有的坐下来歇一会儿,有的就躺在地上呼呼地睡着了。实在太累的时候,同学就发歌唱,清清嗓子,提提精神。晴天,有月亮的时候,就趁着月光奋战;阴天,就高举火把,淋着柴油燃烧着,借着火光继续挖,场地上灯火辉煌!材料备齐之后,就请木工把一块块棺木接起来,长的三块一接,栽起来做中柱,短的一块做檐柱。挖洞时,要挖成长形或扁形,挖圆形的不合适。洞挖起后,师生们有的树柱子,有的用木柱和铁棍把栽的柱子砸紧。柱子栽好之后,就用竹篾、钢丝绑横梁。然后,师生们砍来一担担茅草,茅草是用夹担一担担挑回来的。
说起砍茅草,有的同志回忆说:“我们有的手划破了,鲜血直淌;挑的同学肩膀磨肿了不叫苦;有的腿受伤了,一跛一跛的,仍然坚持挑。”寝室里的壁子是用稻草和竹子滚着,然后用稀泥泥的。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半年工夫的奋战,一栋草房教室和草房寝室竣工了。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江陵县熊河中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33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