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证样本图片由毕业证样本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学校协议。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1]。[8]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成果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持的“973”项目及专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0余项,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殷鸿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金钉子”(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荣获“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的殊荣。
学校师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science 1篇。5年来,学校共有5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收录,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和cssci。
科学研究始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引领行业科技发展,培养和输送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学校作为唯一高校参与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拥有军工项目科研生产完整资质,成立了2个“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预研分中心,参与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测数据处理和月球应用研究,自主研发的mapgis软件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搜救。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学校及时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奔赴灾区,为灾区预防次生灾害、做好灾后重建与城镇选址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10] |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部级科研机构 | |||
实验室名称 | 类 别 | 负责人 | 成立时间 |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国土资源部重点研究实验室 | 国土资源部重点 | 胡光道 | 1994 |
国家遥感中心地壳运动与深空探测部 | 科技部 | 王焰新 | 2005 |
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唐辉明 | 2006 |
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侯书恩 | 2007 |
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 | 姚书振 | 2007 |
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 | 唐辉明 | 2008 |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中心 | 国土资源部 | 杨力行 | 2012 |
省级科研机构 | |
实验室名称 | 类 别 |
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 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
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重点 |
湖北省地球物质与区域资源和环境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重点 |
湖北省废物地质处理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重点 |
湖北省湖泊湿地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重点 |
湖北省黄姜皂素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工程中心 |
湖北省光谱与成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工程中心 |
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工程中心 | 湖北省工程中心 |
联合实验室 | |
油气资源勘查研究中心 | 中匈联合环境科学与健康实验室 |
贵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 | 中美联合非开挖研究中心 |
检测机构 | |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土资源部武汉资源环境监督检测中心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纸质图书资料15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67个,多媒体资源近60000小时;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地球科学类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地球科学一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ei》、《ca》、(pж)、《cbst》、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美、德的《地球科学光盘数据库》以及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湖北省优秀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ca》、《georef》、《pж》收录,已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是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程地球物理类专业学术期刊。
《安全与环境工程》:本刊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入网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
《宝石和宝石学》: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办学规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下设20个学院(课部),在64个本科专业招生。[11]
学院 (课部) | 代码 | 本科专业 | 学 制 | 学位授予门类 | 备注 |
地球科学学院 | 070901 | 地质学 | 四年 | 理学 | 国家理科基地,兼有第二学士学位 |
070902 | 地球化学 | 四年 | 理学 | ||
资源学院 | 081403 | 资源勘查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部工科基地,兼有第二学士学位 |
081502 | 石油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70701 | 海洋科学 | 四年 | 理学 |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070302 | 应用化学 | 四年 | 工学 | |
0804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0403 | 材料化学 | 四年 | 工学 | ||
环境学院 | 082502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71001 | 生物科学 | 四年 | 理学 | ||
070601 | 大气科学 | 四年 | 理学 | 2016备案通过 | |
工程学院 | 081001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2901 | 安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1401 | 地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1402 | 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地球与空间信息学院 | 070801 | 地球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
070903t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081402 | 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 | 四年 | 工学 | ||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 0802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
080205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0703 | 通信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12010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管理学 | |
120103 | 工程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兼有第二学士学位 | |
120202 | 市场营销 | 四年 | 管理学 | ||
120203k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
120204 | 财务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020101 | 经济学 | 四年 | 经济学 | 兼有第二学士学位 | |
0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
120901k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071201 | 统计学 | 四年 | 理学 | ||
外国语学院 | 050201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080706 | 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0902 | 软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1201 | 测绘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1202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070504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理学 | ||
070501 | 地理科学 | 四年 | 理学 | ||
070502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四年 | 理学 | ||
081205t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017备案通过 | |
数理学院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
07010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
070201 | 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
体育部 | 040203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四年 | 教育学 | |
珠宝学院 | 080410t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四年 | 工学 | |
130504 | 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050302 | 广播电视学 | 四年 | 文学 | |
130202 | 音乐学 | 四年 | 艺术学 | ||
130502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130503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
130508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2016备案通过 | |
公共管理学院 | 030101k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
120404 | 土地资源管理 | 四年 | 工学 |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
120402 | 行政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兼有第二学士学位 | |
马克思学院 | 0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法学 | |
计算机学院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080903 | 网络工程 | 四年 | 工学 | ||
080904k | 信息安全 | 四年 | 工学 | ||
080908t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四年 | 工学 | ||
自动化学院 | 08030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工学 | |
080801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24人,聘请校外教师245人
中国科学院殷鸿福院士在校授课
,本科课程授课校内教师数162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5人(长期项目7人、短期项目3人、青年项目15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0人(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5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1人(长期项目8人、青年项目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讲座教授16人,楚天学子4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12]
两院院士 | ||||
矿产普查及勘探、数学地质学家
赵鹏大 |
地质古生物学家
殷鸿福 |
地球化学学家
於崇文 |
岩石学家
莫宣学 |
石油地质学家
郝芳 |
矿床学家
翟裕生 |
地球化学学家
李曙光 |
构造地质学家
金振民 |
沉积学家
王成善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
地史古生物学教学团队 | 龚一鸣 |
矿产(能源)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团队 | 王华 |
工程地质学教学团队 | 唐辉明 |
地球化学教学团队 | 张宏飞 |
矿物岩石学教学团队 | 马昌前 |
地下水与环境教学团队 | 王焰新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科建设
学校大力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积极发展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6个省部级重点
学校参加地球科普活动
学科,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艺术硕士(mfa)、法律硕士(j.m)、资产评估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9个专业工程学领域。
2005年,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文科博士点申报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排名第三,海洋学科排名第五;另有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二十名。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7]
重点学科 | ||
级别 | 一级学科 | |
国家重点学科 | 地质学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
湖北省重点学科 | 应用经济学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地理学 | ||
海洋科学 | ||
地球物理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土木工程 | ||
水利工程 |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公共管理 | ||
设计学 |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 ||||
序号 | 学科门类代码、名称 | 学科代码、名称 | 自设学科代码、名称 | 授权级别 |
1 | 02 经济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一级学科 |
2 | 03 法学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二级学科 |
3 | 07 理学 | 0707 | 海洋科学 | 一级学科 |
0708 | 地球物理学 | 一级学科 | ||
0709 | 地质学 | 0709z1 | 宝石学 | 一级学科 |
0709z2 | 地球生物学 | |||
0709z3 | 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 | |||
0709z4 | 水文地质学 | |||
4 | 08 工学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0814 | 土木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15 | 水利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 |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0818z1 | 资源产业经济 | 一级学科 |
0818z2 | 资源与环境遥感 | |||
0818z3 | 地学信息工程 | |||
0818z4 | 地质装备工程 | |||
082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z1 | 资源与环境化学 | 一级学科 |
0830z2 | 环境生物与生态技术 |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
5 | 12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120405 | 土地资源管理 | 二级学科 |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 ||||
序号 | 学科门类代码、名称 | 学科代码、名称 | 自设学科代码、名称 | 授权级别 |
1 | 01 哲学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二级学科 |
2 | 02 经济学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一级学科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一级学科 | ||
3 | 03 法学 | 0301 | 法学 | 一级学科 |
030203 |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二级学科 |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级学科 | ||
4 | 04 教育学 | 0401 | 教育学 | 一级学科 |
040203 | 应用心理学 | 二级学科 | ||
040303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二级学科 | ||
5 | 05 文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一级学科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一级学科 | ||
6 | 07 理学 | 0701 | 数学 | 一级学科 |
0702 | 物理学 | 一级学科 | ||
0703 | 化学 | 一级学科 | ||
0705 | 地理学 | 一级学科 | ||
070602 |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二级学科 | ||
0707 | 海洋科学 | 一级学科 | ||
0708 | 地球物理学 | 一级学科 | ||
0709 | 地质学 | 0709z1 | 宝石学 | 一级学科 |
0709z2 | 地球生物学 | |||
0709z3 | 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 | |||
0709z4 | 水文地质学 | |||
0710 | 生物学 | 一级学科 | ||
0712 | 科学技术史 | 一级学科 | ||
0713 | 生态学 | 一级学科 | ||
0714 | 统计学 | 一级学科 | ||
7 | 08 工学 | 0802 | 机械工程 | 一级学科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 |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z1 | 信息安全 | 一级学科 |
0814 | 土木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15 | 水利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一级学科 |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0818z1 | 资源产业经济 | 一级学科 |
0818z2 | 资源与环境遥感 | |||
0818z3 | 地学信息工程 | |||
0818z4 | 地质装备工程 | |||
082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z1 | 资源与环境化学 | 一级学科 |
0830z2 | 资源生物与生态技术 | |||
0835 | 软件工程 | 一级学科 |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
8 | 09 农学 | 090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一级学科 |
9 | 12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1202 | 工商管理 | 一级学科 | ||
1204 | 公共管理 | 一级学科 | ||
10 | 13 艺术学 | 1305 | 设计学 | 一级学科 |
博士后流动站 | ||
地质学 | 地球物理学 | 土木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水利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海洋科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学校已建成15门国家级精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门
资源共享课和52门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4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湖北省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学校与中国科学院9家科研院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组建了“科教战略联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设立了“李四光学院”和地球科学“菁英班”,致力于培养地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远程继续教育学院连续多年在教育总评榜中被评为“十佳网络教育学院”。
国家级精品课程 | ||||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 古生物学 | 地史学 |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基础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 结晶学及矿物学 | 岩石学 |
构造地质学 | 岩土钻掘工程学 | 管理学 | 变质地质学 |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
湖北省精品课程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在学院 | 批准年份 |
1 | 地球化学 | 张宏飞 | 地学院 | 2003 |
2 | 工程地质学基础 | 唐辉明 | 工程学院 | 2003 |
3 | 机械制图 | 王巍 | 机电学院 | 2003 |
4 | 高等数学 | 赵晶 | 数理学院 | 2003 |
5 | 宝石学 | 袁心强 | 珠宝学院 | 2004 |
6 | 岩土钻掘工程学 | 蒋国盛 | 工程学院 | 2004 |
7 | 古生物学 | 童金南 | 地学院 | 2004 |
8 | 地理信息系统 | 吴信才 | 信工学院 | 2004 |
9 | 地球科学导论 | 黄定华 | 地学院 | 2004 |
10 | 地史学 | 龚一鸣 | 地学院 | 2005 |
11 | 矿床学 | 吕新彪 | 资源学院 | 2006 |
12 | 管理学 | 余敬 | 经管学院 | 2006 |
13 |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 曹新志 | 资源学院 | 2006 |
14 | 资源信息系统 | 吴冲龙 | 资源学院 | 2006 |
15 |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 袁晏明 | 地学院 | 2006 |
16 | 岩石学 | 马昌前 | 地学院 | 2006 |
17 | 结晶学及矿物学 | 赵珊茸 | 地学院 | 2006 |
18 | 分析化学 | 赵中一 | 材化学院 | 2006 |
19 | 大学物理 | 罗中杰 | 数理学院 | 2006 |
20 | 机械设计基础 | 孙立鹏 | 机电学院 | 2006 |
21 | c语言程序设计 | 戴光明 | 计算机学院 | 2006 |
22 | 户外运动 | 杨汉 | 体育课部 | 2007 |
23 |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 | 徐思煌 | 资源学院 | 2007 |
24 | 构造地质学 | 曾佐勋 | 地学院 | 2007 |
25 | 水文地质学基础 | 梁杏 | 环境学院 | 2007 |
26 | 大学化学 | 金继红 | 材化学院 | 2007 |
27 |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 | 张玉芬 | 地空学院 | 2007 |
28 | visualc++t程序设计 | 朱莉 | 计算机学院 | 2007 |
29 | 地下水动力学 | 靳孟贵 | 环境学院 | 2007 |
30 |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 李长安 | 地学院 | 2008 |
31 | 岩体力学 | 刘佑荣 | 工程学院 | 2008 |
32 | 勘查地球化学 | 鲍征宇 | 地学院 | 2008 |
33 | 电路与电子技术(非电类) | 叶敦范 | 机电学院 | 2008 |
34 | 钻井液与岩土工程浆液 | 乌效鸣 | 工程学院 | 2008 |
35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饶建华 | 机电学院 | 2008 |
36 | 数学建模 | 彭放 | 数理学院 | 2008 |
37 | 普通地质学 | 黄定华 | 地学院 | 2009 |
38 | 线性代数 | 李宏伟 | 数理学院 | 2009 |
39 | 油气储层地质学 | 姚光庆 | 资源学院 | 2009 |
40 | 财务管理 | 查道林 | 经管学院 | 2009 |
41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 王焰新 | 环境学院 | 2009 |
42 | 物理化学 | 何明中 | 材化学院 | 2009 |
43 | 土地管理学 | 李江风 | 资源学院 | 2010 |
44 | 市场营销学 | 严良 | 经管学院 | 2010 |
45 | 材料晶体化学 | 何涌 | 材化学院 | 2010 |
46 | 大学英语 | 胡志红 | 外语学院 | 2010 |
47 | 大学体育-特色课程 | 董范 | 体育课部 | 2010 |
48 | 首饰概论 | 张荣红 | 珠宝学院 | 2010 |
49 | 地质学基础 | 杨坤光 | 地学院 | 2011 |
50 |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 陈建平 | 工程学院 | 2011 |
51 | 测量学 | 吴北平 | 信工学院 | 2011 |
52 | 基础工程学 | 黄生根 | 工程学院 | 2011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 |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基于自然景观资源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余瑞祥 | 艺媒学院 | 教育部 | 2009 |
工商管理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 严良 | 经管学院 | 教育部 | 2007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
项目名称 | 单位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
第一批特色专业[13] | 地质学 | 地学院 | 教育部 | 2007 |
煤及煤层气工程 | 资源学院 | 教育部 | 2007 | |
安全工程 | 工程学院 | 教育部 | 2007 | |
第二批特色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 | 资源学院 | 教育部 | 2007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地球物理学 | 地空学院 | 教育部 | 2008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工程学院 | 教育部 | 2008 |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珠宝学院 | 教育部 | 2009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环境学院 | 教育部 | 2009 | |
第六批特色专业 | 地球化学 | 地学院 | 教育部 | 2010 |
环境工程 | 环境学院 | 教育部 | 2010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14] | 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合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00多所著名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成立了由学校牵头,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香港大学等十所世界知名大学组成的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在地学领域开展资源共享、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超过500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的境外专家每年超过300人次。学校3个项目被列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工程”),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建成了“中匈联合环境科学与健康实验室”和“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等六所国际科研合作中心。[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化标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徽
学校校徽由中英文校名、学校成立时间、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地球等元素构成,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开放型、现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1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名
2012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我校题写了校名。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表达了对母校的赤子情怀和深情祝福,寄托了对发展地质教育、培育地质英才的殷切期望。[1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训
校训“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是著名校友温家宝于1994年10月19日视察母校时为地大的题词。
“艰苦朴素”就是要求师生要坚持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求真务实”,就是求大学之真,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之实。[1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歌
中国地质大学的校歌是电影《年轻一代》的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 从北京地质学院时期起,新生们入学后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勘探队员之歌》,师生人人会唱。1990年6月19日,在第九次校务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勘探队员之歌》定为校歌。
歌词如下: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景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其他特色包括:地大隧道、化石林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1982年在武汉重建。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获邵逸夫基金资助,建设新博物馆大楼,新馆总投资5000余万元,于2003年落成,2005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新建后的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近五千平方米,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内地高校规模最大的博物馆。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风景旅游区,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馆藏各类地质标本达3万余件,其中珍贵罕见的馆藏珍品近3000件,包括体长10.5米、体高6.1米的恐龙化石珍品——黑龙江满洲龙化石;长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的鱼龙化石之王——梁氏关岭鱼龙化石;面积达15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等。
逸夫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大隧道
地大隧道连接校园西区与北区,呈为直线型,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月动工,并与当年完工。校区内建隧道的高校,地大还属第一个,此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来往南北校区,因为西区北区之间往来不用再绕行南望山。地大隧道是地大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条实用型通道。夏天的隧道,由于没有阳光直射,里头特别阴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化石林
化石林始建于2002春季,占地1500平方米,由70多株产于辽宁、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硅木化石组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知名校友
建校以来,毕业生中走出了以温家宝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管理精英,成长了以“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为代表的30位两院院士,涌现了国家体育场馆“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奇才。
马永生: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1987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研究生部,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总地质师、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地大武汉毕业生中第一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校友。
高山,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6月生,2016年5月3日逝世[16],生前任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石屏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985年1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同时留校任教,1989年获本校博士学位。1993年8月至1995年6月获洪堡奖学金资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研究。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9年3月被聘为长江学者计划西北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 continental drilling program )科学顾问组(science advisory group)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郝芳,男,1964年5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1989和1995年分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7月留校任教,2005年至2010年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年12月至2017年1月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月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常委、校长。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7]。
孙金龙:1962年生,1982届本科探矿工程系毕业生,历任中国地质工程公司总经理、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委副书记(副部级),2016年2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正部级)[18]。
方晓宇:1976届毕业生。原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南省常务副省长。2010年5月13日2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7岁。
李致新:国家级运动健将、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1985届毕业生。1988年参加中、日、尼双跨珠穆朗玛峰并获成功,李致新是唯一登顶的汉族队员。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第二位登上世界高峰的运动员。是中国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两位登山家之一。
王勇峰: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登山队队长,1984届毕业生,1993年参加海峡两岸珠峰队登顶成功。他和李致新为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为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
佟璐:1985届毕业生,1990年登上了海拔8012米的西夏邦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汉族女性。
次洛:1999届毕业生,1998年5月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在校大学生。
高崚:羽毛球运动员,2004届毕业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女双铜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女双银牌。
袁复栋:2005级大学生,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队员,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并成功登顶珠峰,被选为2008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康学增:中国地质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振华重工总裁。
曾玉康: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毕业于湖北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郭清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教授,2010年被国际地球化学协会(iagc)授予埃贝尔蒙奖,以表彰其在高温水热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学者。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张本仁,1989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翟裕生,1997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李思田,1999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刘本培,2003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唐辉明,2013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蒋少涌,2015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校友中的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
吴奇之,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业,200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骆耀南,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200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龚再升,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天然气专业,200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何国琦,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刘本培,195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何自新,196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何汉漪,1962-1967年7月就读于北京地质学院物探系,200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叶天竺,196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王双明,1983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
郑亚东,195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与勘探专业,2005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李惠,1964年8月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毕业,200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周海民,1986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200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李干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200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马永生,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200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善池,196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200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谢玉洪,2005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汪啸风,1961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层古生物专业,200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丁俊,1982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专业,201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杜时贵,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系,199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地质硕士学位,201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燕长海,1982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找矿专业,201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范立民,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201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潘桂棠,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201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彭建兵,1978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专业,2015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漆立新,198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物探专业,1996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物探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物探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
薛永安,1987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专业,200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1]
宋明春,199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矿产勘查专业,2003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2]
翟刚毅,1991、2002年分别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1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3]
周琦,2003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4]
李荣社,199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专业硕士学位,201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 何光彩 |
校 长 | 王焰新 |
党委副书记 | 朱勤文 |
党委副书记 | 傅安洲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成金华 |
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 唐辉明 |
副校长 | 赖旭龙 |
副校长 | 王 华 |
副校长 | 万清祥 |
参考资料:[26]。创办时间
1952年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学校类型
理工类。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类别
公立高校
知名校友
温家宝、欧阳自远、赵鹏大、王安顺。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证样本及介绍》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29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