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103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数8个。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4人、青年拔尖人才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研产相结合,密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246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2000年5月26日,原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
原华中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中工学院。1952年,国家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建立华中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热能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的新型工科院校。1960年,华中工学院被批准成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8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1908年定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27年,改名为同济大学。1952年前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与原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学校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1952年,国家合并中南地区四所工程类专科学校成立了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后更名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当时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城市建设专业的高等学校。1981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新址新建。
原三所学校既继承了百年老校的办学历史传统,更体现了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发展壮大的鲜明特色。同时,原三所学校在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两大改革,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和世纪之交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也是新中国高教事业发展的见证。
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由毕业证样本网: 提供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29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