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8年的普通日子。下班后,一名年轻工人匆匆走出工厂,右手不自然地放在外套口袋里。他不敢在路上呆太多,直接回家了。
让他紧张的是口袋里的28元。这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资。当他递给母亲时,他看到母亲的眼睛闪闪发光。
父亲去世后,这个四口之家的生活苦了很多年。30元足以支付弟弟妹妹的学费,大大改善家庭生活。
那个时代的28元足以重新点燃家庭的希望。
多年后,这位曾经的小工人重新体会到了带着第一份工资回家的不安。
全面改革开放后,年轻人下海到南方。他通过倒卖衣服赚了人生中的第一万元。他把包放在火车上好几天,不敢闭上眼睛。当他回到家时,他天一夜。
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万元的人就像明星一样存在,媒体甚至专门发明了万元户这个词,以突出其特殊性。
当时很多人觉得一万块钱是一辈子都花不完的。
时间跳到2022年。一个节目在街上采访了现在的年轻女性:你觉得男生一个月赚1万元多少钱?
几乎所有的女孩都对收入持谨慎态度。还可以是一个很有面子的答案,很多人直接说这太少了
2022年1万元,只能买一台电视,足够孩子上辅导班,足够买几个汽车轮胎,在四线城市买一套地砖大小的房子。即使你很经济,你也只能勉强活几个月。
如果你在2022年只有一万元,无疑会被称为穷人。
一切都源于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货膨胀吞噬了所有的票面价值。20世纪80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资一般只有几十元,而2022年,普通工人的工资至少有几千元。相比之下,货币贬值了大约100倍。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的冰棍只有几美分,而在2022年,几美元的冰棍已经很普通了。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货币也贬值了100倍。
你可能会认为40年贬值100倍是相当夸张的。但事实上,还有一件事,贬值速度不亚于纸币。
看看历年大学毕业生的统计数据:
1977年底恢复高考,1982年恢复高考后迎来第一届大学毕业生,到今年才过了40年。
1982年毕业生有45.7万,2022年大学毕业生1076万,简单算一下倍数,得到23.5倍。
当然,大学生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当年毕业生的数量,还取决于社会上大学生的总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有2人.18亿大学生的数量每年会增加1000多万。
抛开这些枯燥的数据不谈,我们也不难亲身感受到学历几乎疯狂的贬值速度。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学历几乎给人一种闪亮的仰视感。当时的毕业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很多人都成了各行各业的奠基人。
即便再不济,那个年代的一张大学文凭,也足以敲开任何单位的大门,被当作特殊人才对待。一辈子的铁饭碗肯定是不愁了。
有人曾经说过:当我上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开始开玩笑说,在我们本科毕业之前,本科学位可以留在学校;在我们毕业之前,硕士学位可以留在学校。但在那些年里,当我们获得相同的学位时,我们几乎不再享受这样的待遇。
然而,幸运的是,当时就业相对容易,很多人可以选择一个。像华为这样的人当时不愿意去。
现在,形势又急转直下。
本科想留在学校吗?这只是一个梦,硕士还不够啊,即使是医生,也必须从国内外一流大学毕业才能有机会。
去企业也很难。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对研发岗位的需求早已提高到博士学位的门槛。本科生很难挤进去。即使成功是一个测试岗位,也与装配线工人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你有没有感觉到学历证书,就像百元钞票一样,以极快的速度向贬值的方向奔跑?
今天的小学生,初中生,等到大家毕业,那张纸还有什么实质意义,我持着非常悲观的态度。
货币贬值和学历贬值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不是个人意志。
当然,有心人要明白这一趋势,但不是为了悲观、抱怨、愤怒,而是为了以规律为出发点,为个人开辟更好的道路。
例如,如果你知道货币将贬值100倍,你肯定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一些价值投资,要么让你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强大,要么进行长期增长轨道投资,至少购买一些可以保持价值的硬通货来对抗长期通货膨胀。
而不是因为一万元,就有吃一辈子的幻想。
最不应该的是,在2022年,为了一个万元户的称号,放弃了太多的东西。
例如,40年前,有些人放弃了公务员的头衔,有些人冒着倒卖的风险,有些人甚至带着篮球跨海游览香港,追求他们的万元梦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看似疯狂的选择有一定的理性,因为在初始发展时期,率先占有1万元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2022年,只有傻子才会为了一万块钱做出这么多牺牲,冒这么大的风险。
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货币领域众所周知的道理。
40年前,那张大学文凭真的值得复读5年,逼自己吐血,牺牲其他一切去争取。因为一旦拿到,就意味着人生的巨大飞跃。有了这个学位,就像有了万向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大的加速效果。
这句话是为那个时代量身定做的。
但到了当下的2022年,如果还抱有“一考定终身”的想法,一定会被现实狠狠捶死。
你不妨看看这张中国大学的分布图,除了这里T2和C9(最多包括第三圈部分头部985),其他大学毕业在哪里,你觉得有什么区别吗?
比如我们随便找几个: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长安大学。这些学校也是211年级的,但是拿到这些大学的毕业证书对未来有什么保障呢?与普通一所大学甚至两所大学有什么本质区别?
即使概率不到1%,真的上了985院校,其作用也远不如40年前。在这个社会,教育泛滥,人们不再把教育作为判断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这并不是说教育是完全无用的,就像现在1万元一样,也很有用。在这里,我只是想说,学位证书的价值根本无法与过去相比。当我们为之奋斗时,我们真的不能用40年前的标准来看待它。
因此,在追求学历的过程中,我们不再值得牺牲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
大学文凭:
牺牲健康值得吗?
牺牲亲子关系值得吗?
让孩子抑郁值得吗?
把孩子培养成只能考试的母婴值得吗?
投资几百万出国留学值得吗?
...
四十年前,这些问题值得考虑,有些甚至可以放弃。
但是四十年后的今天,再做这些牺牲,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这个社会需要的人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除了一个学位,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实际上是三维和全面的。无论是从职业发展还是幸福生活的角度来看,许多甚至比文凭更重要。
孩子身体健康吗?定期锻炼习惯?
有和谐的家庭吗?和谐的亲子关系?
有特长吗?有爱的人可以成为职业方向?
性格稳定吗?乐观开朗?
做事靠谱吗?为人负责?
有一定的耐挫性吗?自制力?
你对这个世界感兴趣和热情吗?
有能力不断学习吗?
我们知道,虽然客观现实非常明显,但大多数人仍然很难理解这一想法,因为世俗观念将严重落后于客观规律的发展。
但还是要说,那个学历(指那张纸,学习能力从头到尾都极其重要)决定一切的时代,那个值得为学历牺牲一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对于职业成功和个人幸福来说,教育不再是核心和关键因素,甚至是必要因素。
少数有远见的父母,只有先改变认知,才能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给孩子一条不拥挤但广阔的道路。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海韵教育,1978~2022:万元户和大学文凭》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28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