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范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70多年,学校先后为教育、农业、卫生三大民生事业输送各类毕业生10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了以中科院院士、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李灿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兼职教授);他们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各条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3月,教育部批准将张掖医专、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河西学院,拓展了医学教育。 学校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占地面积1515亩的校园,布局合理,景色优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人文自然相得益彰,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校舍面积4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河西学院学报》。学校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历史传统与学科专业优势,立足于河西经济发展和自然人文资源,坚持固本拓新,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9个医学专科专业,涉及文、理、农、工、史、法、医、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小学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历史文献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省级精品课16门,校级精品课60门。学校实施“祁连学者”工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133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66人;硕士493人,博士33人。先后有60余人获得甘肃省园丁奖、优秀专家、教学名师、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14人,其中普通本科13719人,专科6295人。学校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设有14个研究院(所、中心),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食用菌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重点实验室、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甘肃省河西史地与文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会等教学科研平台。学校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确立为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被省农牧厅确立为甘肃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近3年,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甘肃省科技计划、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24项,地厅级科研课题51项;出版著作和教材48部,发表论文1164篇,其中发表在SCI、SCIE来源期刊上的论文64篇,有37项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和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学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生在全国、全省学科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内涵发展,注重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法国、韩国、新西兰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并与天津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进修提高,选拔优秀学生到以上高校学习深造。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诚信单位建设示范点等。 周边环境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历史上又称“甘州”,位于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优美,物阜名丰,气候宜人,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素有“金张掖”之美称,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张掖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贯穿全境,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张掖,先后亲笔题写“金张掖”,“再铸金张掖辉煌”,赋予张掖以新的内涵。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河西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27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