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位于陕西省Xi市。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第三航海)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学科、研究型、开放型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自中国成立以来,西工大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5所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优秀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先后荣获“全国秉承“诚实、勇敢”的校训,学校发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实干、作风朴实、开拓创新)的校风,扎根西部、献身国防。历史书写了新中国的诸多“第一”,今天继续书写着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新辉煌。
学校办学资源丰富,学科特色鲜明。目前有学生31000余人,教职工4000余人,占地面积近5400亩。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23个专业学院。现有本科专业6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1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等5个学科位居ESI国际学科前1%,形成了以第三航空学科群为主导,3M(材料、机电、力学)、3C(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理科学科和人文社科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打造人才高地。在青年教师到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全过程实施“腾飞人才工程”,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支持体系,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完善准长效用人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为中小孩子打造优质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设立校园和海外工作人才特区,形成集聚高端人才的环境和效应。目前拥有两院院士(含外聘)34人,长江学者44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目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防创新团队8个。
学校以德育人,精心培养人才。“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下武器、火箭发动机等六个学科的第一个工学博士就是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我校为国防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输送的20多万校友中,省部级领导48人,将军64人,两院院士48人,中国杰出青年6人。在航空领域,各大型号的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有一半以上是我校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表彰10项“航空报国特别金奖”,西工大6位校友获此殊荣。AVIC先后授予的6位“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物”中,西工大校友占了4位;在航天领域,从早期的“航天三杰”张、雷凡培,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等。西工大一大批优秀校友先后在集团公司、研究所、企业担任领导干部和副总工程师,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还有一大批海事领域的优秀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和水下武器工业的重要管理岗位和核心技术岗位上,人才辈出。大批西工大学生成为行业精英和国家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西工大现象”。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本科腾飞人才计划“追梦班”、研究生精英人才计划“永坤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项目“学院重点培训班”为特色的拔尖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加强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是欧盟QB50项目(注:欧盟大气探测计划)在亚洲的唯一发起人,也是亚洲的总协调人。拥有亚洲最大的卫星测控地面站。在每四年评选一次、代表国家教育教学最高荣誉的国家教学成果奖中,学校取得了多项佳绩: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2018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作为参评单位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荣获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典型经验高校。天妃创客空间入选国家专业众创空间。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学校登上了国内外多项重要比赛的领奖台。“十三五”以来,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多项比赛中获奖2000余次。2016年,翱翔小卫星获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冠军。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MBA专项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金奖1项(西部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并在大赛中获得“校级优秀组织奖”。2019年获得“挑战杯”,在全国课外学术和技术竞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特别一等奖1项
学校科研能力强,科技贡献大。充分发挥“三航”的特色和优势,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历史上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架地效飞行器、第一架50公斤水下无人智能车、第一台机载计算机都诞生在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防科技创新中心1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22个。学校主要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等10项重大工程的论证和科研,深入参与了两个飞行器的论证和神舟系列飞船的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做出贡献”的两所大学之一。学校开创了国内无人机发展的先河,实现了中国第一套完整的无人机系统和第一条无人机生产线出口海外,拥有国内唯一的无人机专项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目前正在筹建国内第一个专业的无人机检测中心,拥有独立无限的空域,全面推进无人机的研究和产业发展。国庆60周年阅兵,无人机方队3个型号10架飞机全部由我校研制生产;建军90周年阅兵,我校自主研发生产的无人机第二次随整方队进入阅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学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三等奖15项,省部级一等奖41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20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加快学校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鼓励人们潜心研究知识、专注教书育人的同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融合产学研和中国的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瞄准西部大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学校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发起成立陕西航天动力研究院、陕西网络创新研究院、xi安柔性电子研究院等创新机构, 并共同推进“腾飞小镇”和西工大周边创新带建设,扎实推进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青岛、宁波、太仓等异地创新机构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被批准为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优势学科创新成果孕育的博利特、新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陶瓷复合材料、增材制造(3D打印)、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源泉,逐步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效“西部理工大学模式”。
这所学校对外开放。学校积极探索与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它与280多所海外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51所QS 200强大学。2014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比利时首相的见证下,学校与比利时VUB签署合作协议;2016年,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西北地区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0年被批准为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办学层次和规模上有所突破。学校发起建立了中澳工程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等合作平台,与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合作建立了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培训中心,构建了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学校拥有1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其中“全国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建立了62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338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被学校授予荣誉教授等荣誉学术称号。其中有10名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获奖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居工信部和陕西高校首位。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长征路上,西北工业大学将努力扎根中国,着力提升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进步的能力,坚守使命,改革创新,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崇高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早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谱写新的篇章!
目前所在地:国内学位证样本,西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西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24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