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华侨登记证张海水,马来亚,1948年
这件文物现在收藏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2015年被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评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该文物长14.7厘米,宽18.3厘米,由纸制成。此证为马(阮)字第号。(95370)中华民国驻马六甲领事馆于1948年12月3日签发的登记证。证件封面印有中华民国华侨登记证字样;左边是持证人的半身照片,签名地点,证件号码。照片左下角盖有中华民国驻马六甲领事馆蓝紫色圆形印章,下方印有中华民国驻马六甲领事馆字样。根据这份登记证上的信息:张海水,男,福建省晋江县人,1927年8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小学文化程度,20岁,在柔佛洛亚街13号任文员,父亲张庆宝。都是用中文写的。
华侨登记便于政府机关确认华侨身份。同时,登记也有助于了解和收集有关海外华人的信息,制定和改变国家信息统计和政策。1930年1月17日,政府第一次颁布了《华侨登记规则》、《华侨登记规则》等法规,规定凡出国、回国、居住或迁移的华侨必须登记,登记事务由驻外领事馆办理。海外华人获得领事馆保护,并要求帮助他们的注册证书。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1935年、1938年和1944年对《华侨登记规则》进行了修订和调整,使之更加细化。登记证是1944年《登记规则》修订后颁发的第三代证件,称为华侨登记证。
按照《华侨登记规则》,海外领事馆承接华侨注册。但东南亚领事馆主要设在大城市和港口地区。在一些中小城镇和农村,登记在册的华侨人数相对有限。随着领事馆的增加,保护范围也逐渐扩大。1948年,中华民国政府在马来亚的马六甲增设领事馆,包括柔佛和马六甲。这意味着柔佛和马六甲的外籍人士和华侨团体可以在附近的领事馆注册。张海水的华侨登记证是1948年在马六甲领事馆设立的。它的证号达到了95370,那么似乎可以推断,不到一年的时间,应该会有超过10万的华侨在马六甲领事馆登记,这体现了马来亚华侨登记的积极性,支持了新领事馆的工作,也体现了华侨的身份,也就是中国国籍的定位。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毋庸置疑。
随着马来亚政局的发展,双重国籍成为华侨社会主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考验着政府和华侨团体的智慧。
来源: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马来亚张海水1948年华侨注册证》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24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