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面积442.12公顷,建筑面积287.64万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59教学系,开设有8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有教职工15772人,在校生53302人。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清华大学
-
外文名
-
Tsinghua University
-
简称
-
清华(THU)
-
创办时间
-
1911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
-
综合类
-
学校特色
-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入选)
211工程(1995年入选)
985工程(1998年入选)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09年入选)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3年入选)展开 -
-
主管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现任领导
-
校长:邱勇
党委书记:陈旭 -
专职院士数
-
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5人[6] -
本科专业
-
82个[6]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 -
1909年7月,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
-
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
-
3、清华学堂成立
-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
二、清华学校
-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
1953年8月31日,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在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会上作报告: 正确地学习苏联,稳步前进。
-
教学改革措施中有:
-
(1)设立专业,推行有计划、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
(2)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
-
(3)设立教研组——学校组织教学、科研的基层组织;
-
(4)实行学年制,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
(5)增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
(6)教材改革,大部分课程选用翻译的苏联教材;
-
(7)速成俄语学习。
-
1955年起,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清华大学相继建立了原子能、半导体、远距离自动控制、燃气轮机、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专业,设立了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自动控制等系,并注意在这些新系内发展应用理科。1958年,清华大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提出并成功地进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截至1965年底,教师党员占教师人数的50%以上。1953年春,清华大学首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截止到1966年,清华大学共选拔、培养了682名学生政治辅导员。1965年,清华大学共设12个系,开办40个专业。1965年11月,高教部举办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展览会,清华大学的原子反应堆、密云水库、程序控制铣床、电子感应加速器、快速通用电子计算机等70多项成果参展。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6月8日北京新市委工作组进校,蒋南翔校长和大批干部被批斗。7月29日撤销工作组。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高校停止招生。1970年下半年,清华大学经中共中央批准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连同补习文化课共三年半),共招六届,培养本科毕业生13671人,专科生2682人。
-
20世纪50、60年代,清华大学先后聘请苏联专家63名、东德专家4名和捷克专家1名。这些专家指导帮助开设了103门课程,编写了有关讲义,建立了37个实验室,培养教师504人。
-
清华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前共计派出留学、进修人员149人,派往的国家以苏联为主。
-
1956年,以“学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基本结束。
-
三、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
创办新技术专业和发展应用理科(8张)
-
1957年,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等倡导下,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清华大学设立了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
-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10张)
-
四、教师和职工队伍建设
-
教师(11张)
-
1963年,清华大学拥有教授79人、副教授126人,共计205人。
-
五、“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制度
-
又红又专(21张)
-
1959年3月,清华大学成立基础课教研组与基础课委员会,从组织形式上加强对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基础课的领导。
-
六、三阶段两点论
-
学苏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1958年教育革命中劳动过多等,特别是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1959年批判右倾思想,使得学校工作受到不良影响。
-
1962年8月,蒋南翔校长在清华大学党务工作会议提出“三阶段两点论”,把清华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老清华、1952年学苏、1958年以后,要一分为二地总结学校历史经验。
-
七、办学规模
-
办学规模(6张)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清华大学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万人,校园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一倍。
-
从1949-1970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共28140人,专科毕业生934人。
-
1953-1965年,清华大学共招收研究生987人。
-
1953-1966年,清华大学共招收留学生200人。
-
院系调整中,清华大学实验室从44个减少为16个。1965年,清华大学实验室增加到83个。图书馆藏书从1949年的41万册,增加到1965年的132万册。
-
1966年,清华大学校园面积发展至3184亩,建筑面积达43.7万平方米。
-
八、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9张)
-
九、文化大革命
-
1、磨难与抗争
-
文化大革命(3张)
-
1968年4月至7月,清华发生了团派和414派的“百日大武斗”。
-
1968年7月27日,为制止武斗,由北京新华印刷厂等61个工矿企业3万人组成的“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进驻清华。工宣队进校后,在迟群主持下,在教职工中进行了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先后有3000余名教职工被送往江西鲤鱼洲农场接受“再教育”,使许多人染上血吸虫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
迟群等秉承“四人帮”旨意,发动1973年10月-1974年1月的“三个月运动”和1975年底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一批干部、教师受到冲击。
-
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清华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写信给毛泽东,斥责清华一二把手迟群、谢静宜飞扬跋扈。这被毛泽东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评,后演变为“教育革命大辩论”;12月,演变为全国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数十万群众和机关干部前来清华“学习”、“参观”,教学工作瘫痪,贴出十万多份大字报。
-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顿学校;次年4月29日,清华大学革委会开始整顿领导班子、纠正冤假错案、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不久后革委会取消。[7]
-
2、逆境中的教学与科研
-
逆境中的教学科研(6张)
-
1973年,清华大学开办激光、固体物理、物质结构、有机催化四个专业的研究班,共招42人。1978年四个研究班恢复学业。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50个
科研工作站3个 -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独)15个 -
院系设置
-
21个学院、59个系
-
校训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校歌
-
《清华大学校歌》
-
校庆日
-
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
院校代码
-
10003
-
主要奖项
-
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71项(截至2018年底)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126项(截至2018年底)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15篇(截至2018年底) -
知名校友
-
习近平
胡锦涛
朱镕基
杨振宁
邓稼先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清华大学毕业证样本》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23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