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练字?
一个好问题总能带动大家思考。看到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我受益匪浅。我只是看到每个人都是从硬笔的角度来回答的,这应该是由我们的日常写作应用环境决定的。因为我是书法专业的学习者,因为我们整个硬笔书法理论体系都是从我们传统的毛笔书法中获得的,所以我会从毛笔书法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如果有可取之处,我会帮你多一个想法,即使这篇文章没有白写。
先说说我自己的学习经历。
2002年考入渔沃中学,由副校长李银铃先生启发学习书法。
2005年考入东明县实验中学书法班,与鲁世杰老师一起学习书法。
201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系。
201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系研究生部,导师刘彦湖教授。
获奖经历:东明县实验中学文凭
2003庄子之乡中学生书法作品竞赛优秀奖
2006获得东明实验中学优秀学生奖
2012年度获中央美术学院农村写生优秀班集体奖
2013每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农村写生优秀个人奖
2014每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5毕业作品《楷书对联:东明县实验中学毕业证书》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永久收留校等愿,择高处立
在回答如何系统地练习单词之前,晒几部自己的作品
2015年楷书作品《发上等愿,择高处立》
收藏作品介绍:东明县实验中学文凭
我写这部作品是借用唐代颜真卿的楷书,祈祷表达西周发展完整的空间结构理念。在保证单个单词结构完整的前提下,打开单词之间的界限,使作品形成一个强大而有力的整体。如果文字的点画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那么我希望把这部作品构建成自己的理想国家。
下面是刘彦湖老师的近照
刘彦湖教授
导师对收藏作品《发上等愿,结中等缘》的评价:赵瑞勇的楷书作品无疑取自颜真卿,厚重笨拙。从颜真卿的角度来看,他想到了中国书法的空间和结构,从而追溯到古代篆书开始建造的中国书法。在这一点上,赵瑞勇懂颜体,体大思精,包前育后!然而,写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并不喜欢颜体,说他就像叉手,脚田舍汗。要拿到颜体,就要在朴实朴实的野外读出他的虚灵,这样才能在灵山法会上得到一些花和一些笑声。
其他书法作品如下:
2015年篆书《游子吟》
草书《卜算子》·咏梅》2015年
篆书拟天玺碑《游子吟》2015
装置作品2015年
以上作品均为创作,其次是两份临摹
2013年临摹王羲之《频有悲伤》
2013年临摹王羲之《得示帖》
好了书法作品图片就这么多,接下来开始回答问题。(文章后面是篆刻和国画)
你如你所看到的,我的作品有很多外观和外观。这与我在美术学院的学习经验密不可分。我们学校的一般教学理念是循环渐进,即大学四年篆书-隶书-楷书-草书每年循环一次。正是每个字体都被学习了。经过大量的练习,每个字体的比较逐渐得到了相互促进。也许你会发现,我所理解的系统练习不是系统地练习某种字体,因为只练习一种字体很难准确地练习好单词,而是需要打开书法的每一个字体才能相对更好地练习。
简单梳理一下书法发展的脉络。我们已知的文字比较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比较早。后来代表各个时代、秦代的小篆、汉代的隶书代表了各个时代的特点,而楷书、行书、今草等字体在魏晋南北朝已经完全成熟。特别是草书,因为她是随着各种书法发展起来的,而行书是楷书和草书的结合。
唐代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密,草贵流畅,章务检方便。这意味着每个字体的个性特征。
还说:真正以点画为形质,把它变成情感;草以点画为情,把它变成形状。草乖乖转,不能成字;如果你真的输了画,还是可以记文的。真是指书写舒缓、结构平坦的篆书、隶书、楷书,即使草书是指书写速度快、结构多变的行书、草书
从中田勇次郎的《书道全集》中可以发现,流传日本的《书谱》(空海本)比中国版要好……你可以记住这篇文章后面还有一段话:草没有点画,不扬魁岸;真的没有转折点,没有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书法风格之间的互补性。当然,无论在哪种状态下,只要有足够的点画和转折点,都有很多书法。然而,书法中的每个人都有其相对突出的特点。通过学习书法风格,掌握某种技能有时是事业和工作的两倍。这相当于其他山的石头可以攻击玉石的效果。例如,我的楷书总是觉得结构滞后、分散,势头不连贯,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草书来改善这些不足。由于草书的文本相对连贯,因此很容易培养连贯性。
如果我真的想列出系统训练的顺序,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我们准备了12次练习,即12节课
这十二节课,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三节课。四个单元是按书体演变的脉络展开的:第一个单元是篆书;第二单元是隶书;第三单元是楷书;第四单元是行草。
课程的具体安排如下
>西周第一节大篆《散氏盘》《毛公鼎》
>结合《吴昌硕临石鼓文》第二节石鼓文
>第三节小篆《宜山碑》《袁安碑》《邓石如白草堂纪》
>第四节《曹全碑》
>第五节《乙瑛碑》
>第六节《张迁碑》
>第七节《北魏龙门二十品》《隋墓志名品》
>第八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第九节《颜真卿颜世家庙碑》
>第十节行书《黄庭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第十一节行书《米霏尺竹名品》
>第十二节草书《廉颇林相如传》《王铎书法名品》
你可能会对这门课感到困惑。你不是先练楷书还是先写字体再练另一个字体?如果你这样品尝,你怎么能写得好呢?事实上,这是这12节课的特点。当然,这不是肤浅的品味,而是不断地处于一个站立和破碎的循环中,不局限于某种表象,从而真正体会到书法的本质。
说到书法的本质,我认为它可以简单地分为结构的本质和点画的本质。在结构方面,最大的结构特征是外圆内方(圆不是标准的圆,如圆规,内方是指内部空间尽可能方形)。在点画方面,笔是最重要的核心。在点画之间,同一方向的点画相互平行,异向点画相互垂直。
下面我复制一个单词,然后用粉色笔垂直标记,蓝色笔标记外圆和点画之间的上下文关系,黄色笔标记每个单词的第一、第二、第三空间(每个空间的宽度相对灵活,第一空间基本上放下一个单词的核心笔画,第二空间,第三空间)。
临摹西周《大盂鼎铭》
临摹秦《诠山碑》
临摹汉《曹全碑》
临摹北魏《魏灵藏像碑》
临摹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临摹中唐《颜真卿颜世家庙碑》
临摹北宋《米霏致彦与书》
临摹北宋《黄庭廉颇相如列传》
每节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写多久,一般我在外面给别人上课都是一节课2个小时。课堂上主要讲解本课所学字体的一些历史知识、风格特征、法演变的阶段和作用。然后是演示(像上面的图片一样分析和解释),通过写作告诉你如何写作,写作时应该注意什么。例如,在结构方面,我们应该注意点画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长度和相对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意点画与她周围点画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注意这些,文本的结构就不会有问题。在点画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与字帖相同的风格——或隐藏或暴露,或厚或薄,或方形或圆形。这样,如果你坚持学习12节课,你就会对书法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一般来说,我们的课程是在这个系统的12节课之后,写一些像字体一样的复制作品来装裱和展示,这样作品就可以总结学习理解,但也是对自己的一点鼓励。
接下来的训练方法是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字体,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字体,然后深入。至于深入的方法是充分利用之前课程中获得的写作经验,反复积极地缓和点画和结构,偶尔穿插一些创作来测试他们对字体的掌握,发现不足,然后在字帖中找到答案。
目前,我们出版的字帖基本上是古代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印刷质量相对较好。例如,上海书画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国碑帖名品》系列是中国最清晰的书法字帖。
但也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字帖不是直接印刷经典作品,而是一些等级教科书,一般开始解释每个点如何写,作者为了让读者理解也清空点画只留下点画的边缘线,然后画线图解释线和箭头,所以人们像指导,按照书的步骤,但这种方法可以说有多少人对写书法感兴趣。
这并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而是说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篆书和隶书。为什么?由于篆书追求凝重崇高的艺术震撼,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仪式感,点画的形式要尽可能圆润饱满,不要表现出任何痕迹。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笔和结构变得越来越简洁实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想象每次开始写作都会回来,然后在收集笔时回来。明显的例子是,当我们今天再次写硬笔时,没有人有任何动作,而是写得非常简洁明了。
前几天去杭州浙江美术馆拍的傅山个展上的两张作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写作有多干净。
初唐《楚遂良倪款赞》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北宋《黄庭松风阁诗帖》
说到这里,我们还应该谈谈古人写作时的一种用笔状态,因为正如古人所说,用笔永远不容易,结构因时代而传承,那么如何用笔呢?事实上,这很简单。就像我们现在用硬笔一样——我们既不用力按压,也不用轻轻滑动纸,在纸上留下弱点。但根据需要,适度。
以下是刘老师写作方法的几张照片
石开先生执笔法
这是我胖的时候写的。
通过这些在写作状态下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的是五指写作方法。用文字来描述:用右手的五个手指握住毛笔。一般原则是手指虚拟——手指轻轻靠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拇指应该稍微拱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手掌是空的,写作才会灵活。其中,食指中指负责在外面收回笔,无名指抵住笔杆,小拇指靠在无名指上送出笔,拇指配合它们或收回或送出。
北宋书法家米霏在用笔方面可以说是最好的,别人评价他是八面出锋。如果你想从四面八方出发,你需要特别注意写作时笔杆的一般原则是垂直于写作平面,这可以在上面的照片中看到。事实上,只有这样,笔才能灵活地写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任何时候都是垂直的。相反,它在写作时只有很少的时间处于垂直状态,通常处于垂直边缘。详见下图
写作的力点大致在字中心
用力书写时,用手指将笔杆从力点送出,感觉笔尖顶着纸,很容易保持所谓的中锋。
下面这个也是这个意思。
啰嗦了这么久,就到这里。
给大家带来一个想法。
贴几幅国画和篆刻,因为我觉得书
画印也是一个系统的。
{n}
正如我家子昂在下面这幅画中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n}
元代赵孟頫《自题秀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东明县实验中学文凭(如何系统练字)》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9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