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体育学府,成都体育学院自1942年创立以来,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其前身是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学校整体转为西南体育学院,并于1956年正式更名为现名。学院曾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划归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校园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紧邻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武侯祠。校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设备、图书文献资源以及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均能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秉持“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学科铸品牌,以师资拓优势,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2001年,学院划归地方共建。
1979年,学院启动研究生教育项目。
1984年,首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2000年,获得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0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陈伟:2006.7-2015.3.20担任成都体育学院院长;刘青:2015.3.20-2017.11.1担任成都体育学院院长;舒为平:2017.11.1-2020.1.23担任成都体育学院院长。
截至2020年1月23日,学校官网显示,教职工总数超过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余人,高级职称240余人,中级职称270多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运动健将各100余人。学校培养了大量在体育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包括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等70余人,以及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40余人。学校还拥有4个四川省高校教学团队。
截至2020年1月23日,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艺术系等8个系。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保健、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表演(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康复治疗学等18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
截至2020年1月23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及学位证书样本一览与院长签章》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2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