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65年1月,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毛泽东亲笔为该校题写校名。
1978年暑期,接受法国28名短期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是中国举办短期汉语教学的开始。
1981年10月,北京语言学院电教中心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学的电视录像片《中国话》。
1984年北京语言学院受教育部委托开始研制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
1989年北京语言学院成立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1990年中国汉语水平考试通过专家鉴定,并正式实施。
1991年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推向海外。
1992年国家教委第21号令确定其为国家级考试。
1996年北京语言学院改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2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将名称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
学校概述:
北京语言大学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绘画、国际政治、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教育的国际型大学。学校凭借鲜明独特的专业优势、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培养包括语言进修生、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人才。
学校有11个学院(部),13个研究单位;共有教职工1425人,其中教学和科研人员829人,有高级职称的303人;有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28个,博士专业1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其中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等专业历史悠久,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同类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据2009年最新数据表明,学校有各类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外国学生8000多名,中国学生3900多名。
历任校(院)长:
吕必松:1983.6-1989.7;杨庆华:1989.6-1996.6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杨庆华:1996.6-1999.8;曲德林:1999.9-2002.6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曲德林:2002.6-2005.6;崔希亮:2005.6-2017.5;刘利:2017.5到现今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
历任党委书记:
王亦山 党委书记(1962-;-;1974)
苏 林 党委书记(1974-;-;1979)
温建平 党委书记(1979-;-;1983)
唐腾义 党委书记(1983-;-;1987
屈 忠 党委书记(1987-;-;1991)
吴林祥 党委书记(1991-;-;1995)
张晋峰 党委书记(1995-;-;1997)
截至2020年1月6日,学校官网显示,北该校设有3个学部、8个直属学院(教学部)。
截至2020年1月6日,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共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讲座教授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29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6人 ,入选国家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 [5] 。
截至2020年1月6日,该校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 [4] 。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北京语言大学毕业证学位证档案样本图片》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2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