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直属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同建设,是我国唯一一所此类本科院校。学校起源于1946年4月,由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出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2003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定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始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 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发布,2018年起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
学校自创立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多次到校指导工作或接见代表。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鼓舞了师生员工的士气。
学校拥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丰富,纸质图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截至2021年6月,全日制在校生6065人,其中研究生215人,本科生5208人,专科生642人。
学校坚持弘扬中国特色、劳动特色、工会特色,走“特精尖”内涵式发展道路,已发展成为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设有14个学院和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21个普通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以及5个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方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建设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校为目标,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截至2021年6月,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368人,教授53人,副教授109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82%。学校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在7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劳动关系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还有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积极发展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设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和科研机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编辑出版三家学术刊物,分别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劳动教育评论》和《中国教工》,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学术交流。
作为全国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学校年均培训工会干部6000余人次,自1992年起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为劳动英模和“大国工匠”提供深造机会。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校13名劳模学员获表彰。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开展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与10多所国(境)外高校定期进行教师及学生交流,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为2029年建校80周年之际,把学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毕业证样本网创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位证书样本一览与院校概览》发布不易,请尊重! 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zyyhgd.com/1019803.html